阿卡多与五把名琴-克莱斯勒小品集介绍
发布日期:2019-06-19 09:09:48编辑:音乐人
专辑中文名: 阿卡多与五把名琴 - 克莱斯勒小品集
作曲:Fritz Kreisler
小提琴独奏:Salvatore Accardo
钢琴伴奏:Laura Manzini
发行时间: 1994年1月
专辑介绍: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提琴制琴工艺臻至颠峰,当年格里摩那三大家族:阿玛悌、史特拉底瓦里及瓜奈里磨足接踵而至,淬礪精研出一把形制完美、弦音耽美精緻,完成度迄今无人超越之顶级铭器。而其中安得列阿玛悌1566年制“查理九世”、尼柯罗阿玛悌1658年制“琴槌”、瓜奈里1689年制“瓜斯塔尼”与1734年制“耶穌”、史特拉底瓦里1715年制“克里蒙斯”五把名琴,不仅琴身外观良好,其音色更是由仍高贵娇艳,各具美质,乃可遇不可求名器中之名器。历经数百年颠沛流离,这五把琴本分属不同演奏家及收藏者,如今收藏于格里摩那音乐博物馆。透过制作人黎奇与小提琴名家阿卡多的大力奔走,官方终于同意一次借予 fone 录音。为免名琴于运送过程意外折损,录音地点直接选于博物馆大厅进行,录制乐曲则选最能展露小提琴音色与技术之克莱斯勒小品。透过黎奇的精细调教,加上两支Neumann 单点麦克风与Nagra 类比录音座搭配近距离拾音,令五把琴中“耶穌”之完美音质、“克里蒙纳”之细腻共鸣、“瓜斯塔尼”的优雅、“琴槌”的华丽及“查理九世”的端正平衡特质均纤毫毕露,亦由于录音真实丰厚,稍大的乐器形体更能凸显铭器绝顶弦音之全貌。爱乐者除了可以欣赏动人乐曲之外,比较各名琴之音色与音质美貌之不同,也是另一层聆赏的趣味所在。融合维也纳与法兰西斯两种令人倾慕独特气质的一代小提琴宗匠克莱斯勒除演奏成就非凡之外,另最为人津津乐道者乃他自1905年起,借库普兰、蓝纳、马蒂尼等无名音乐家之名,发表了多首维也纳风小品。这些或改编或自创之小品曲如今已于演奏会中屹立不摇,其中如《爱之悲》、《马祖卡》、《爱之喜》、《马拉圭纳舞曲》等更是精细雅緻,色调褥丽之珍品,受到世人热烈欢迎。阿卡多于演奏上,完美利用名琴之美丽音质,以自由、浪漫、热情手法精雕这些小品曲,更挥洒出不俗气质。
每年,数以万计的人们来到克雷莫纳的市政厅,参观这裡的小提琴展室。他们所仰慕的是独一无二的展览,是克雷莫纳的骄傲,是该城人民几个世纪以来弦乐器制造艺术的结晶,从安德烈·阿玛蒂到他的其他家族成员再到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内裡家族。近年来展览的形式有了新的变化,展览不再是古董的静置而是他们的生动演绎:任何会拉小提琴的人都可以有机会用它们制造美妙的音乐。
几年前,提琴展室里安装了高级的音响设备。这意味著一个酝酿已久的计划的实现:使广大公眾能够得以有机会听到由克雷莫纳的小提琴制造的美妙音乐。这套设备由由意大利著名的世霸音响(Sonus Faber)制造,被命名为"朱塞佩·瓜内裡",以纪念他逝世250周年。这套设备使得更多的参观者有机会感受到那令人惊异的声音和人类智慧所能做出的最完美曲线形木制品。
该城的小提琴藏品现在已经发展为一个新的产业:他们的声音被录成了CD,由各路名家演绎,其中就有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萨尔瓦多·阿卡多。克雷莫纳同时也为自己的另一位优秀儿女,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举行了纪念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从专家到普通人不一而足。这使得克雷莫纳成了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城,从原有的单纯的乐器展览转变为互动式的音乐交流。
选择阿卡多来演绎它们并不是偶然。阿卡多和克雷莫纳有很深的渊源:11年前(1982),由于阿卡多的大力协助,克雷莫纳音乐节得以创立。历次音乐节上阿卡多都是音乐顾问,也是最受欢迎的演奏家。在他的推动下,Walter Stauffer音乐学研究中心开设了弦乐器大师班,阿卡多也亲自上阵任教。他为克雷莫纳的转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段录音中,阿卡多将赋予五把顶级名琴新的生命和乐音。
五把顶级名琴
“查理九世” (意大利语“卡洛九世”)安德烈·阿马蒂1566年丨Charles IX (Italiano Carlo IX)- Andrea Amati 1566
“汉姆勒” 尼科洛·阿马蒂1658年丨Hammerle - Nicoolo Amati 1658
“克雷莫纳人” 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1715年丨Cremonese - Antonio Stradivari 171 5
“以叫耶穌闻名的朱塞佩·瓜内裡” 朱塞佩·瓜内裡1734年丨Giuseppe Guarneri Known as del Gesu - Giuseppe Guarneri 1734
“科里斯塔尼” 朱塞佩·瓜内裡(和“耶穌”瓜内裡不是同一人) 1689年丨Quarestani - Giuseppe Guarneri 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