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很棒,现实中不受待见,插混犯了什么错?
发布日期:2021-03-02 14:54:02编辑:音乐人
时下电气化趋势不可逆转,但受限于续航焦虑,很多消费者并不敢试水纯电车型。于是乎,插电式混动车型便成为了过渡期的最优选择。
然而,这只是理论上而已,大家都知道插电式混动车型油耗低、动力强,续航长,但从实际销量表现来看,愿意为插混车型买单的消费者还是太少了。根据数据统计,202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销量仅为24.7万辆,约莫纯电乘用车的五分之一。
既然插混车型这么好,那么它为什么不受待见呢?
1、贵——制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最直接因素
价格因素一直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相比传统燃油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最终售价往往要高出不少。
按照以往消费者的惯用思维,将这些高出的价格折算成油费后,似乎也足够燃油车跑个好几年,指望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节省下来的油耗实现“回本”儿,需要花上很多时间。
其次,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多了动力电池和电动机等相关系统,在维保成本上也有不小的提升。
2、使用便利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硬伤”
虽然继承了燃油车和电动车的双重优点,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使用便利性也是现阶段的“硬伤”。
尽管它可以像一般燃油车一样加油正常使用,但当动力电池电量储备耗尽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节能优势往往难以发挥出来。再者,当车辆没电时,电池、电机等部件不仅会加重车身重量,令油耗提升,而且发动机一边驱动车辆行驶,一边还要给电池充电,再度加大油耗。
3、政策——左右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命运的“决定性”因素
“政策导向性”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大鲜明特色,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中国市场的命运,也与政策息息相关。
根据之前的相关规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与纯电动车一样,享有国家相应补贴的同时,还可以享受上“绿牌”的待遇,拥有更多的使用路权,因此成为了不少城市中,不想选择纯电动车型,又没有传统燃油车指标的消费者的第一选择。但随着相关政策规定的调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命运似乎并不太乐观。
以最近上海市为例,在新推出的《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中,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上牌登记政策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追加了例如必须拥有充电设施安装条件等要求,且在2023年后政策还有进一步“收紧”。
而一但上海迈出了第一步,其他地方一定会有相应跟进。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新规下,购买一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门槛”进一步抬高,那这样倒不如直接购买纯电动汽车来得方便。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国内市场不受人“待见”的确是无法避免的问题,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油转电过渡期”中最合适的产品,但在价格、使用便利性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的”抵抗”下,它似乎很难“施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