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从不是搅局者(2)
发布日期:2021-02-11 03:23:29编辑:音乐人
“iPhone 不更新,国内手机品牌就不知道怎么做手机。”
这是一句玩笑话,却曾经一度把中国手机市场残酷现状囊括其中。iPhone X 科技密度极高的“刘海”,虽然毁誉参半,但本质上是一项划时代的创新。其后,国内厂商推出的手机几乎清一色的“刘海屏”迅速形成刷屏现象,消费者看了叹气,从业者看了落泪。
原本朝气蓬勃的中国手机市场,在 2017 年出现了 10 年来首次下滑。
刘海屏不应是行业发展的障碍
是技术创新的瓶颈还是厂商不愿意走出舒适区?或许都有,亦或许还有其它原因。厂商采用成熟的全面屏方案并非原罪,其不好的影响在于,当大家都采用了同一种方案做产品,造成千篇一律的”刘海屏“面孔,十分不利于行业的进步。
国产厂商创新力的缺乏,才是行业显颓势的重要原因所在。从技术上来说,苹果所立下的刘海技术门槛,非一日能攻破。那既然刘海不能成为突破口,不如从其它更新的角度切入。
2018 年的 vivo 让行业看到了国产手机创新的希望。vivo 第一个勇敢站了出来,证明了在全面屏摸索的道路上,并不只有“刘海屏”唯一的选择。vivo NEX 的正式面世,给行业带来了全新的面孔,也让消费者怦然心动,为之一振。
vivo 是搅局者?不存在的
vivo NEX 的面世应当引发行业新的思考。其目的也是很明确的,vivo 产品总监黄韬表示:“正是在这个阶段(手机行业呈下行趋势),反而更需要每个企业有一些创新的东西来刺激整个市场,激起大家换机的欲望。”
在万马齐喑的时代,我们太需要一些新鲜血液了。恰巧,vivo 的强项因此被放大,更幸运的是,vivo 的强项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成为行业的表率。
当 vivo NEX 突破性地将升降式前置摄像头与屏下指纹技术集为一体时,在“刘海屏”中显得格格不入。有人站出来说:“这是哗众取宠!技术根本不过关!”
你看,这就是市场与消费者的矛盾之处。有人嫌弃”刘海屏“,却又拒绝其他形式的革新。不过我相信,消费者只是暂时不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vivo 勇于站出来发表不同的看法,非常值得尊重。而这个勇敢源于 vivo 长年累月的技术沉淀。早在 2013 年,vivo 就率先推出了 Xplay3S,是全球第一款 2K 屏幕的手机。如今采用 2K 屏幕主流旗舰机仍屈指可数。而在那个大家为手机厚度争奇斗艳的时期,vivo 拿出了仅 4.75mm 厚的 X5Max,让所有手机黯然失色。
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这件事上,vivo 是在用硬实力说话。2018 年初的 APEX 其实就已让业界为之一振,实际应用只是时间问题罢了。而当时的 vivo 也充满了自信: “年中就能实现量产。”
如今的 vivo 兑现了诺言,且实现得更彻底。
且不谈屏下指纹技术历经了三次迭代,升降式前置摄像头结构是 vivo 在多次权衡利弊、用户体验后,做出巨大牺牲与研发投入才的选择。该结构是一个终极解决方案吗?对此,vivo 产品总监黄韬说道: “手机行业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可能过了一段时间,会被更新的技术所替代。但在未来一两年时间里面,这种升降式前置摄像头还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vivo 为把升降结构做到极致,除了想尽办法在寸土寸金的机身当中掏出足够空间留给前置摄像头,还为保证拍照效果而牺牲了一定机身厚度。于消费者更重要的一个细节,vivo 给这颗升降摄像头加入了模拟马达声,提高了整体质感。要我来说,vivo 为照顾用户体验过于细腻了。
谁又能说“刘海屏”是最好的方案呢?升降式前置摄像头相比其它更激进的方式多了一些稳妥,2018 年 vivo 第一个使用了,但不会是最后一个。从供应链的消息来看,其他厂家正在跟进,vivo对技术研发的前瞻性眼光,不言而喻。
Android 之殇,底层优化
这一点从来都是国产手机厂商的痛。前几年,行业呈现出血拼硬件配置的大乱斗场面。八核心处理器?不够。8 GB 运行内存?还是不够。手机的硬件配置几乎比得过电脑,不怕被笑话,我的 MacBook Air 还是 i5+4+128 呢。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Android 的硬件性能生生被系统吃掉一半。Google 自己当然知道这个问题,但要让他们来解决就太慢了。vivo 决定自己动手。
起初 Android 手机刚用的时候很流畅,时间越长越卡顿。这是因为随着使用增加,手机的环境愈加复杂,有更多的 app 出来抢占资源,会导致急需使用的 app 得不到资源分配,在用户层面的表现,就是手机卡顿。
“在资源分配这一层我们做了非常大的改动,从底层到框架到上层我们做了深层定制,出发点就是让最需要资源的那个应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vivo 的系统工程师陈工表示。
Android 的开源给厂商带来了定制化,却也给生态造成了不统一,造成各家 app 的唤醒机制、标准都不一致。因此 vivo Funtouch OS 的冻结技术是在满足系统流畅性的前提下,把 app 留在后台挂起,不会使用资源,类似于苹果的 iOS 机制。但又有几家能做到媲美 iOS 的体验,相比不断应用户要求,增加无用功能,把 Android 底层的优化做好,才是正经事情。
而多样化的 app 带来多样化的标准,给“冻结”筑起了门槛。vivo 一如既往的坦诚:“以前的安卓阵营里面有很多厂商也做过类似的,但是它们都是小规模、个别的应用,但是我们做到了 80% 以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