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和自己对着干?爸妈可尝试“禁果效应”的4个“接受”
发布日期:2021-02-07 16:02:58编辑:音乐人
生活中有一句话叫做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所以现实和理想之间难免会有冲突。
在育儿方面同样也是如此,有一位妈妈就曾经在网上提出一个问题:孩子喜欢看《我是佩奇》,他非常羡慕佩奇的生活,尤其喜欢模仿佩奇跳泥坑……
相信每一位父母遇到这样的孩子都会头疼,因为站在他们自己的立场,下雨天踩水不仅不卫生,而且会导致孩子生病。
所以父母会对孩子大声斥责,甚至采取一些强力措施限制孩子,导致孩子大哭大闹,可是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孩子行为。
但是孩子有错吗?年幼的孩子正是好奇心和探索欲最强的时候,他们想要亲身去体验未知的事物,想要去寻求未曾有过的感受。
这其实是孩子身上非常可贵的一种品质,如果父母强行的限制孩子,反而会阻碍他们的成长。
所以无形之中父母只能和孩子们暗暗较劲,这个时候与其强行镇压,不如巧用“禁果效应”去应对。
什么是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源于《圣经》,故事的主人公是夏娃,一次她出去玩的时候,被一颗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但是受到了多次警告,绝对不能偷吃。
但是这反而让夏娃对禁果越来越好奇,最终没能抵住诱惑偷吃了一个,最终和亚当一起被上帝骗到了凡间。
不难看出,“禁果效应”是指越是被禁止的东西,便能激发人们内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反而会导致人们想要去尝试,并且很有可能付出行动。
孩子自然也是如此,当家长三令五申提醒孩子不能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对这件事情的好奇心就会不断增加,从而想方设法的想要去一探究竟。
为什么禁果效应可以用在孩子身上?
禁果效应对父母而言其实是一种启发,可以让孩子反其道而行。
比如某些事情他们不想让孩子去触及,可是孩子却总是表现出不愿意听话的模样,那么父母不妨采取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让孩子对其他的事情产生兴趣。
这样自然也就不会再纠结于父母不让他们做的事情上。
禁果效应的4个接受
1、无条件的接受
我们经常会说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所以对一些生活中并非原则问题的事情,父母也不要过于较真,而是应该尽可能的把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尽情的去体验去感受生活。
下雨天孩子喜欢玩水,这并不是他们故意和父母作对,而是他们天性的一种表现。
当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水的时候,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仿佛能够融化人心,他们在水里做着各种欢快的姿势,这份快乐即便是在阴天,也能够让世界充满光芒。
所以此时父母不要考虑孩子衣服脏了怎么办,哪怕在孩子玩水之后,他们的工作量确实会增加,也不能因此剥夺孩子探索的自由,不能限制孩子好奇心的权利。
2、条件行为接受
当然父母给孩子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所以在孩子玩耍的时候,不妨为他们设定一些规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孩子懂得他们的行为是会受到条件制约的,孩子才能够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比如当孩子提出玩水的要求时,父母可以告诉他们要穿上雨衣雨鞋,也要让他们在尽可能空旷的地方玩,以免溅起来的脏水弄脏他人的衣服。
当然也要让孩子知道只有在天气温暖的时候才能玩水,否则很有可能会生病。
3、替代行为接受
孩子提出来的要求未必父母都能够满足,这时父母不妨寻求一个折中的方法去解决,比如用另外一种行为去代替孩子的要求。
就拿孩子玩水这件事情,有的父母也许真的接受不了孩子蹦泥坑,那么不妨带孩子一起去海边踩踩水,或者在沙坑里玩一会,都会让孩子收获快乐。
当然父母应该提前和孩子商量,尽可能地选择尊重孩子,在父母的提议得到孩子认可的前提下,替代行为不会让孩子的快乐减少,反而有可能会有所增加。
4、明确告知不接受
如果孩子的要求父母无法满足,又找不到其他的方式去替代,那么不妨直接拒绝孩子。
当然父母在明确告知孩子不接受的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他们选择拒绝的理由,这样会让孩子更好地接受。
当然这时无论孩子如何反对,父母都必须坚持自己的决定,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让孩子真正地知道什么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