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使我关注到,生活中无所不在的隐喻
发布日期:2021-02-07 15:27:32编辑:音乐人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开篇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争论就是战争”这两个隐喻,我相信即便不去把作者的论证过程都列出来,大家也还是会认同这两个隐喻。
可是讽刺和矛盾的地方就在于:
1、那些认可“时间就是金钱”的人们,是否珍惜自己的时间呢?认可一条谚语或俗语很容易,并且在不需要思考的前提下,人们总是能够拿出很多论据和论证去证明时间的宝贵性,可当你真的去做了一些浪费时间的事情时,你一定不希望别人用“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来提醒你,你做了一些浪费时间的事情。
2、人们之所以会认同“争论就是战争”这一观点,正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人们的价值观决定着每个人对同样的事物注定会有不同的看法,在坦诚的沟通中,人们只要产生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讨论。就势必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真实看法,因此由于人们对同样的事物持不同的看法,所以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对立的声音。
3、当“时间就是金钱”、“争论就是战争”这两个独立的观点都能被大众所认同时,你会发现它们又是无法共存的。比如当你与他人讨论某一话题时,你希望对方表达真实的观点吗?还是说你只是要对方认同你呢?如果每个人都表达真实的想法,那双方就未必会拿出寻找共识的态度,即便有这样的态度,也很有可能产生立场上的对立。当这个“对立”出现时,你还会谦逊地认为对方能够在这场讨论中毫不犹豫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就是愿意在这件事(或是在你身上,或是在你们的沟通中)上花时间吗?同样地,如果你此刻还能看到“时间就是金钱”这一层,那么你就在这场讨论中放下姿态,放下最初只是想要说服对方的那个目标,而是单纯地在讨论中挖掘乐趣。那么此时也就争论就不再是战争了。
在上述两个隐喻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帮人就是帮己”,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几个隐喻是否能够共存:
1、当你把熬夜写好的活动方案交到领导面前时,按照“时间就是金钱”的隐喻,你可能认为你花掉了自己宝贵的时间,无论如何都应该得到领导的褒奖或是认同。然而此时领导看到的却是“帮人就是帮己”,说得具体一点,你花了时间之前,最需要考虑的一点是,作为一名活动策划人员,你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没有在协助整个团队推进整体工作进度的问题上下功夫,那么你反感的整体思路可能都是有所欠缺的。也就是说你得能够先成为众多推进整体进度、满足集体需求的员工中的一员,你付出的时间、精力及努力才能发挥作用、被他人所认同。
2、这时你希望领导看到“时间就是金钱”这个隐喻的存在,而领导却希望你拿出“帮人就是帮己”的态度去做事。这其中的本质就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处理事情时所遵循的原则、价值观,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得了解自己和他人当下所看重的东西是什么。
通过以上对隐喻的学习及分析,也让我对现实生活有了一些全新的思考。
隐喻就相当于我们内心坚守的那些信念,每个隐喻都可以当作话题来讨论,大家也很容易在这场讨论中达成共识,这是因为没有形成利益冲突时,人们讨论的话题都比较空泛。
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如何处理事件、如何看待问题,如何进行思考,都取决于当下自己最看重的东西。它可以是金钱利益、可以是绩效、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礼物、一篇专业度超高的文献、一组经过精准测试的数据等等,它可以是任何你所在意的东西,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只要在沟通中你能把你此时所在意的这个关键点(也可以称之为利益点)表达清楚,并且确保对方在听、也能听懂你在说什么,那么你的表达就是“达意”的。
你不需要时刻要求自己向他人呈现出一副“我理解你”“我都是为你好”的样子。真诚地向他人传达自己真实的意思,这一点似乎是绝大多数人都跨不过去的障碍,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表达的内容能够证明自己是个与人为善的人。
但是不论你怎么掩盖或逃避,你内心真正在意的那个利益点还是会被他人所捕捉。
比如,许多人常常会在一段描述之前加上“说实话”“你知道的,我这人从不说谎”。然而一个从不说谎的人根本不会在沟通中向他人证明自己是个不说谎的人,相反,只有当你的话经常被他人怀疑时,你才会有这样“刻意强调些什么”的表达习惯。
在沟通中,不要总是试图用语言包装自己的可信度,因为被包装出来的形象和真实的形象必然存在着差别,不论这个差别有多细微。
其实所有的隐喻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这样看来,身体可以是一种比金钱还要昂贵的成本,所以健康很重要;有时你浪费时间的行为会在未来被你自己所痛斥或苛责,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时间甚至比金钱还要重要;
帮人就是帮己,这个观点,未必大部分人都认同,不过,如果你在有能力时,你选择不去帮助那些对你来说足够重要的人,你就会毁掉自己的人际关系;
同样地,争论是否等于战争,也不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当他人和你看法无法一致时,你是否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敢于发起这场沟通中的“战争”)。
我们可以直接将文中的本体和喻体(这两者可以是抽象化的行为,也可以是物体,并不局限于某一类事物)都提出来,时间、金钱、帮人、帮己、争论、战争。通过文中出现的沟通场景,结合本体及喻体的分析,我们就能充分了解到,人们在沟通的那一刻其实都是有自己想要追求的那个利益点的,而这个利益点,也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你此时最在意的东西”。
当沟通的双方所在意的东西无法达成一致时,隐喻的存在就自动被划分出了优先级的排序。而正是这个排序打破了原本你所认同的观念。
没有利益点出现时,人们没什么可争取的立场。所以看似毫无关联、但又能够被大众接受的各种隐喻都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也不怕被讨论。但是利益的出现,就会使原本相安无事的隐喻发生内在的关联,这时隐喻在人们心中就被分出了不同的等级。
然而隐喻本身应该被区别看待吗?不过是在沟通中,人们的观点起了分歧,才使得那些隐喻无法被客观看待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