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谱网 > 知识库 >

导航导航

孔子为什么“食不离姜”?

发布日期:2021-01-16 13:50:03编辑:音乐人

       孔子有个著名的话:“不撤姜食,不多食。”这是《论语》里的记载。意思就是,孔子吃饭,食不离姜,但每顿都不多吃。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孔子食姜的嗜好是这样阐释的,他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
在春秋时期,孔子活了73岁,估计和他“不撤姜食,不多食”的饮食习惯有关。
 
民谚有云:“男人不可一日无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等等。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孤身上路,长途跋涉,行囊中必备姜。他每天早上都有嚼食生姜的习惯。姜能够促进阳气的生发。野外露宿,湿气侵入,偶感风寒,他就立即“饮姜汤一大碗,重被袭衣覆之;汗大注,久之乃起,觉开爽矣”。
 
姜还救过皇帝的命。传说,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征战河南音山,身染瘟疫,久治不愈。当地百姓献方“生姜萝卜汤”,刘邦喝后病情大减,再喝即药到病除。还有一个传说,南北朝时期,宋明帝喉中长疮,疼痛不已,脓血不止,到后来,连水都咽不下去了。当时的名医徐文伯诊断后,认为明帝是中了生半夏之毒,让明帝每天吃三次生姜,每次吃五两。果然不久就好了。
 
姜,一种陆生植物,叶茎颀长,开黄花,块根味苦,可入药或作调味品。姜是中国人喜欢的作料之一,也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材。《本草纲目》中说,生用发散,熟用和中,意思是说生姜具有发散内外寒邪、生发阳气等作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也适合脾胃虚寒的瘦人增肥调养食用。生姜含一种类似水杨酸的化合物,相当于血液的稀释剂和抗凝剂,对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肌梗塞有特殊作用。因此生姜可防衰老。
用姜汤含漱能治疗口臭和牙周炎,疗效显著。用于姜泡茶,能防治食物污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
 
既然姜这么神奇,你知道姜是怎么来的吗?传说是尝百草的神农氏发现的。神农氏是一个家族,不是一个人。神农氏尝百草,误食蘑菇中毒,随手从身边拔了一把尖叶草,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毒因此而解。神农姓姜,他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让自己起死回生。
 
姜在作中药用的时候,一般分为生姜和干姜两种。
 
生姜,即种了一年就采收的新鲜的姜。而干姜也叫做母姜,通常是发过两次芽,生长了三年的姜。
 
生姜的味道是比较直接和辛辣的,辛味比较完整,发散作用较强,而干姜在地下埋了三年,其气味是比较浑厚的,重在温煦。有文献报道称,干姜总挥发油含量低于生姜,但辛辣成分较生姜为多。
 
民间有个说法:“生姜治胃,干姜治脾”。这个说法比较片面,其实这两种姜都能够温中散寒,很多脾胃疾病都会考虑用姜。还是用脏腑学说来解释比较好理解。胃属于腑而脾属于脏,两者在经络上是互为表里的,脏属里而腑在表。生姜比较发散,其药效在表发挥得较为彻底,所以治疗腑病较强,对于脾胃二者来说,更偏向于治疗胃病;而干姜比较缓和,其药性能够慢慢渗入“里”,即脏病,所以对脾的影响更大。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讯

推荐专题

儿童歌曲大全 儿童故事大全 卡农钢琴曲谱 天空之城钢琴曲谱 梦中的婚礼钢琴曲谱 梁祝》钢琴曲谱 童年的回忆钢琴曲谱 彩云追月钢琴曲谱 康定情歌钢琴曲谱 水边的阿狄丽娜钢琴曲谱 渔舟唱晚古筝曲谱 云水禅心古筝曲谱 高山流水古筝曲谱 浏阳河古筝曲谱 南泥湾古筝曲谱 梅花三弄古筝曲谱 笑傲江湖古筝曲谱 青花瓷古筝曲谱 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曲谱 婚誓葫芦丝曲谱 荷塘月色葫芦丝曲谱 映山红葫芦丝简谱 军港之夜葫芦丝简谱 青花瓷葫芦丝简谱 蝴蝶泉边葫芦丝曲谱 美丽的神话葫芦丝曲谱 致爱丽丝电子琴谱 小苹果 电子琴谱 天空之城 电子琴谱 婚礼进行曲 电子琴谱 茉莉花 电子琴谱 红河谷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