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朱自清
发布日期:2018-11-29 09:20:22编辑:音乐人
概括:这道题是杭废豪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背影朱自清,指导老师为利老师。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创作的大师,他华美的文笔,精细的描写,在倡导白话文运动的五四时期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在大学读书期间开始新诗创作。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并参加了新潮社、文学研究会。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其中《背景》、《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题目:背影朱自清
解:四次写到背影
第一次:“我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里的背影是虚写,写出作者怀念父亲,惦记背影
第二次:“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这里的背影是实写,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三次:“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这里的背影也是实写,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第四次:“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里的背影是虚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举一反三
例1: 朱自清《背影》阅读答案①“唉,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是作者再夸自己吗?如果不是,②文章的最后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1不是夸自己聪明.回想往事,他说自己聪明,应该是微微难过和自责
2最后一段通过写家中经济的不好,爸爸的无奈和悲伤却还惦记着作者表现出父亲对自己深深的爱.
例2: 朱自清《背影》中作者几次流泪的原因[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1祖母去世 ,父亲失业,家道中落
2看到父亲艰难为我买橘
3年迈的父亲为了谋生不得不与儿子分别
4可怜父亲一生艰辛,我却无以为报
例3: 对朱自清的《背影》的理解不要太长,二三十字就可以[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这种迂并不是父亲小气,而是迫于无奈,因为朱自清父亲晚年比较穷,父亲为了节约,为了以后的生活,才和小商讨价还价,更能体现出父亲考虑的细腻,也暗示父亲平日待我也是如此.此外,朱自清那时不懂父亲的迂,但后来理解了(文中有朱自清的自责),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爱.
例4: 朱自清《背影》中的“我的眼泪又来了”的“又”好在哪[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写出了“我”再次被父亲为“我”的所作所为做感动,同时也体现了父亲那深沉的爱 内容上表明了(1)表明是第二次流泪.(2)突出了作者和父亲离别时对父亲依恋、感激和敬爱之情.结构上照应了第③句"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例5: 朱自清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课文写背影,一共有几次呢?四次.
第一次是第1自然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这里概括一下,就是:怀念父亲,惦记背影;好,那这次写背影,有什么作用呢?对,开篇点题“背影”,还有呢?对,这句话引发我们思考:为什么与父亲不相见都二年余了,作者还是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呢?这样,就引导我们继续读下去,是吗?
第二次是在第6自然段,这次呢,是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时候,然后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对吗?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三次呢还是这一段,这一段最后“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这一次可以说是怎么样?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最后一次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也就是: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朱自清的《背影》原文
点拨:《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
题2:朱自清《背影》的赏析
点拨:透视心灵的背影 ——《背影》艺术特色再探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文章写的是1917年冬,因祖母去世作者从北京至徐州,和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办完后,父亲去南京谋事,作者返北京上学,父亲同行一段路以后,不得...
题3:朱自清 背影 主要内容
点拨:《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朱自清要去北京,他父亲经过思想斗争,最后还是决定亲自送儿子去北京。再送儿子朱自清的同时,亲自去为儿...
题4:朱自清的《背影》和《荷塘月色》原文
点拨: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
题5:背影 朱自清点评
点拨:朱自清在《背影》中写他父亲是一个胖子,过铁路线十分的不便,但是仍然坚持要为他买橘子。那个时候,朱自清已经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了,虽然处在兵荒马乱,条件艰苦,有不安全的隐患,但是在父亲的眼里,他仍然是个孩子,需要关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