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谱网 > 知识库 >

导航导航

美术教育理论_陈鹤琴的儿童美术教育理论主要观点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0-03-02 08:47:00编辑:音乐人

陈鹤琴的儿童美术教育理论主要观点有哪些

摘录:
  1、帮助儿童获得各种经验,丰富表象的储存。儿童进行绘画的一个前提是必须在脑子里存有某些实物的映像,因此老师应该帮助儿童累计一些经验。
  2、提供儿童多种多样的材料和工具,给儿童以绘画的机会。多种多样的材料和工具可以直接刺激儿童的操作欲望,促进其产生创作的动机。
  3、教给儿童绘画方法,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基本技能是儿童美术活动的技术支架和必要手段,没有它,儿童不可能从事美术活动。
  思考:
  陈鹤琴先生对儿童绘画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是他对中国幼儿教育的丰功伟绩之一。通过对他绘画理论的学习,我觉得在我的实践活动中,我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给幼儿一纸一笔的做法,提倡激发儿童的创作动机。
  在美术活动中为了方便我常常给孩子们提供的绘画工具往往就只是简单的一盒蜡笔和议长纸,让孩子们找者老师的画画,或让他们自由的画,还美其名曰为“意愿画”,这样的方法往往使得孩子们觉得无从下手,从而对绘画失去兴趣。我们可以经常听到孩子们说:“老师,我不会画。”其实造成孩子不会画和不敢画的原因不在儿童本身,而是老师忽略了对儿童创作动机的激发。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只有激发儿童的艺术动机,他们才能带着喜好的情绪,兴致勃勃地参加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各个活动器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改革指导方法上存在的弊端,提倡适度、合理的指导。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开始画,老师就一点一点得帮助儿童话,儿童没有自己思考的机会;老师“崇尚”自由,不给孩子指导,让孩子自由绘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儿童创造的个性。前者的结果是儿童只能画老师教过的内容,对于教师没有教过的就不会,完全缺乏创造力;后者结果是造成孩子盲目的画,其绘画水皮水平得不到提高。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对于不同水平的儿童,在目标、方法、材料及其使用上要灵活对待,鼓励他们自由探索积极创造。
  今天,让我们重温、借鉴陈鹤琴先生的有关儿童美术教育的理论是有必要的,它将会帮助我们进一步打开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的窗户,让更多温暖的阳光照进幼儿美育的殿堂。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1)教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教育方法、教育原则: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3)幼儿园课程理论:课程的中心——环境,课程的结构——五指活动,课程的实施——单元教学、整个教学法、游戏式的教学。

3、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扩展资料

1923年秋,陈鹤琴在自家寓所里创办了中国首个幼教试验基地——南京鼓楼幼稚园。自此,他家的客厅成了12个流浪儿的课堂。

他架起小黑板,摆上小板凳,让女儿当小先生,教流浪儿识字、唱歌;他和孩子们一起做识字游戏;他在音乐声中拿起“新年老人”的拐杖,走到台前,表演自己最拿手的“小兵丁”,一边唱着,一边以手杖作枪,举枪、瞄准、射击……

当时,儿童教育在中国还是一片荒漠,在学制上尚无地位,少数几个幼教机构,都由教会主办。于是,这位师从杜威的教育学硕士归国后,在南京创办了5个实验学校和幼稚园,又最先在高校开设儿童心理学。

有人背后议论:“堂堂大学教授,搞娃娃教育有什么出息?”陈鹤琴却说:“我就是要从小孩教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鹤琴

陈鹤琴的"活得教育"理论包含哪些内容

1、活教育的目的论,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目的论不仅体现了陈鹤琴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反映了他具有放眼世界的胸怀.
2、活教育的课程论,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3、教育的方法论,即“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主张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自已能够做的,都应当让他自已做.

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思想家有哪些他们的主要理论成就

一、国外著名幼儿教育家理论简说
纵观国外幼儿教育发展历史,幼儿教育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十五世纪前的“孕育阶段”, 这一阶段幼儿教育思想散见于各种著作之中;十五世纪至十八世纪中叶的“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有几位教育家提出了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十八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中叶的“初创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了较为系统的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二十世纪后期至今的“新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辨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心理学为学前教育提供了科学基础。
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代表人物与学派思想。
(一)古代幼儿教育思想。
十五世纪前“孕育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
1、柏拉图。古希腊的柏拉图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主张。教育思想有二:第一,强调心灵与体质的和谐发展;第二,重视故事、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
2、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要进行儿童年龄分期教育。教育思想有三:(1)顺应自然,保护健康,以孩子的身体发育为主;(2)5岁前通过游戏进行身体活动,多听故事,少做学业活动;(3)5岁后适当开始学业活动,主要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昆体良。罗马的昆体良认为人的教育要从摇篮开始,凸显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二)近代幼儿教育思想。
十五世纪至十八世纪中叶“萌芽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夸美纽斯、卢梭等。
1、夸美纽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及《母育学校》,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有五:(1)及早教育;(2)范围广泛的知识启蒙教育;(3)重视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养成;(4)保护幼儿身体健康;(5)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
2、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著有《爱弥儿》,卢梭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有三:第一,要了解儿童,适应儿童的天性;第二,5岁前要注意身体健康;第三,5岁后,开始注意儿童的感官训练,多接触实际事物,从直接经验中学习。
这一阶段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四个基本点:(1)尊重儿童,强调发展儿童的个性;(2)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3)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4)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
(三)近现代幼儿教育思想。
十八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中叶 “初创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福禄倍尔、蒙台梭利、杜威、皮亚杰等。
1、福禄倍尔。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是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被称为“学前教育学之父”,1840年他首创幼儿园(幼稚园),学前教育的创立以此为标志。其学前教育的主要观点有四:(1)教育应当追随儿童发展之自然,顺应幼儿自我发展;(2)自我活动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鼓励幼儿自我活动;(3)鼓励幼儿参与社会性活动;(4)强调幼儿持续不断发展。
2、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她还创立了九大敏感期理论及蒙台梭利教育法。其学前教育的主要观点有四:(1)感知——运动系统训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2)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3)教育内容:肌
肉动作训练、实际生活训练、感官训练、读写算准备练习教具;(4)个人自由先于社会纪律,自由第一,秩序只是其次。
3、杜威。杜威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其学前教育的主要观点有四:(1)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强调做中学,当今美国开放式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就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物;(3)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4)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
4、皮亚杰。瑞士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其基本理论要点有三:(1)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具有普遍性,但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儿童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的差别而加速或推迟;(2)在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征。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一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新系统。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强调了儿童认识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教育要按照儿童的认知结构(智慧结构)来组织教材,调整教法,这些思想对幼儿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现当代幼儿教育理论。
二十世纪后期至今“新发展阶段”有四大代表学派,即成熟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 认知学派等。
1、以美国的格塞尔等为代表的成熟主义。其幼儿教育主要观点是:(1)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由先天因素决定;(2)强调成熟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以奥地利的弗洛伊德等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其幼儿教育主要观点是:强调幼儿阶段的生活经验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影响成年以后的性格、人际关系、社会性行为、家庭生活等。
3、以美国的华生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其幼儿教育主要观点是:(1)环境是影响儿童行为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的大部分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经验的产物;(2)儿童的行为与发展具有可塑性和可控性,可以通过外部因素的影响来塑造与修正儿童的行为。
4、以瑞士的皮亚杰等为代表的认知发展学派。其幼儿教育主要观点:(1)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2)活动是经验的来源;(3)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4)教育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5)重视幼儿与同伴、成人的社会性交往。
辨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心理学是学前教育学的科学基础。心理学对学前教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1)强调早期经验和教育的重要性;(2)强调幼儿教育应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3)强调道德教育应以顺应儿童的本性,避免教条灌输;(4)主张给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强调开放教育。
二、中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理论简要梳理
中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漫长的路程。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中国幼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其发展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的幼儿教育思想、近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当代幼儿教育理论。
(一)古代幼儿教育思想
我国早在古代就十分重视婴幼儿教育,采用了一系列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特点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对现代幼儿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我国古代对幼儿教育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作为教学内容,且以家庭教育为基本形式,没有幼儿教育机构。我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查找到古代幼儿教育家,我仅从古代一些幼儿教育的书藉中体会出一些古代幼儿教育思想,如孔子、朱熹、颜之推、王守仁等。
1、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核心是人本思想,他强调人之初,性本善。其教育思想主要有:(1)重视人的生命;(2)依据“性相近,习相远”而提出的“有教无类”;(3)“乐学”与启发式教学。这对当今改革幼儿教育,尊重人的认知规律,培养幼儿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无疑起到积极作用;(4)重视个人的现实存在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因此,幼儿教师在教育中要鼓励幼儿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与意志力去战胜困难,实现自我。而不是凡事都依靠外界的力量。
2、颜之推。颜之推是儒家思想的倡导者,重视早教。其教育思想主要有:(1)“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2)重视环境的影响、提倡爱教结合、主张慈严结合;(3)《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内容全面、系统,阐述了学前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方法,至今仍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朱熹。南宋时期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他为儿童编写《小学》与《童蒙须知》两本教材。其教育思想主要有:(1)他强调在幼儿教育中应注意“慎择师友”,强调学“眼前事”;(2)与颜之推一样注重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3)注重“眼前事”的学习,也就是要求从小事、身边事做起,这是至今儿童品德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4、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其教育思想主要有:(1)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早在15、16世纪就已提出这一思想,确是难能可贵的。
(二)近现代幼儿教育理论
中国近现代幼儿教育家有许多,但理论之深、影响之大的当推张雪门、陈鹤琴、陶行知三位大家。他们的幼教理论是中国近现代幼儿教育的精华,他们为中国近现代幼儿教育指引着方向,是中国近现代幼儿教育得以长足发展的领军人物,也为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张雪门。张雪门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家,被誉为“当代幼教宗师”。他在半个多世纪的躬身实践中,提出的幼稚园教育理念、幼师专业课程体系、行为课程理论、幼稚园科学教育等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张雪门的幼儿教育理论概括的说有四个基本方面:
(1)幼教应完全以儿童为本位。张雪门提出“我们的幼稚教育的目的,应完全以儿童为本位”。他认为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应着重于使儿童以最大、最多的思考机会,利用生活环境中日常所见所闻的事物为教学材料,按时令的变化,从儿童的动机和需要出发进行教育。
(2)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自然规律。张雪门一直从科学的儿童观出发,主张教育必须从儿童现有的能力与水平出发,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儿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进程,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发展,均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时间表。
(3)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与需求。张雪门注重使学前课程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内容上,课程的具体内容大都是围绕儿童的生活世界来选择。与此同时,始终把儿童作为教育主体,注意观察与分析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现时的需要与兴趣等,努力使课程与儿童当前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4)让儿童进行自由的探索。张雪门认为“儿童从行为中所得的知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驭环境的能力。”这意味着在幼儿园中,应该更多让儿童进行操作性活动。它的特征应该是允许儿童自由操作,或者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满足自己的兴趣、实现自己的愿望,儿童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尊重感和满足感,表现出一种自由生长的力量。
2、陈鹤琴。陈鹤琴是我国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他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特殊儿童教育、社会教育、文字改革等诸多教育领域都有独创性研究和重大贡献。陈鹤琴对现代中国幼教有着开创性贡献。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抗战时期,又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陈鹤琴是我国早期幼稚教育研究组织和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创办人之一。陈鹤琴的幼儿教育理论主要有以下五点。
(1)创立“活教育”理论体系。“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为我国幼教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活教育”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陈鹤琴把教人做人定为“活教育”的三大目标之首。“活教育”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合理因素加以吸收改造、发展并赋予新的内容,从而构造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和科学发展内涵的人的全面素质的概括。“活教育”要讲做人,以求得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这就赋予现代改革精神,具有时代的进步性。他提出的“做中国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他提出,做现代中国人的条件是: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活教育”不但要求做中国人而且要求做世界人,做世界人要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
(2)开创了实地研究儿童心理之先河。他提出了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他认为,只有按照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儿童教育规律,才能教育好儿童。陈鹤琴抓住儿童观、教育观问题作为幼教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他说,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身心特点;有他自己的需要、兴趣、情感和性格。儿童一生下来是一个有生命力、生长力,能够分辨与取舍外界刺激,具有学习能力的积极个体,是一个对环境的主动探索者。
(3)主张幼儿园第一要注意儿童健康。不仅身体要健康,他还强调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他提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性格,养成快乐情绪和勇敢精神,有自尊心、自信心等。
(4)主张幼儿园的教师应是儿童的朋友。他说,幼稚园的教师要热爱儿童、了解儿童;要有研究精神,有创造性和改造环境的能力;要了解和精通幼教业务。教师要参加到儿童的队伍里去,和儿童同游同乐。
(5)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他倡导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密切合作,做家庭教育的助手。1928年陈鹤琴受教育部之聘,负责起草了我国《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经试行修订后于30-40年代在全国推广实施,初步改变了我国幼儿教育的面貌,为幼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3、陶行知。陶行知是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民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他提出了面向工农大众普及幼稚教育的主张。他认为普及幼稚教育,首先要让人们认识到幼年时期生活与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让人们认识到幼稚园教育的优点和它在儿童教育中应当占有的地位;再次,要改变办幼稚园的方法,要适应中国的国情,使幼稚园“中国化”、“平民化”;最后,要改革师资培训制度,培养新型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幼儿教师。陶行知对束缚幼儿身心与个性的传统教育的“六大解放”主张,直至今日仍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
(1)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根据我国的国情,把它改为“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幼儿教师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2)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做人,培养幼儿独立精神。陶行知先生在《学做一个人》一文中指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第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第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第三,要有独立的职业。”陶先生有一首白话诗:“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这对幼儿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精神。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一文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
(三)当代幼儿教育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1)苏联幼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引进与学习时期(1949―1966);(2)幼儿教育理论发展的停顿时期(1966―1976);(3)幼儿教育理论的迅速发展时期(1976年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幼儿教育工作者总结中国幼儿教育理论与经验,吸取世界各国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与经验,认真开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我国当前幼儿教育理论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儿童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成果为基础,阐明对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关系的看法,揭示指导幼儿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五个基本观点。
1、发展的整体观。发展是指儿童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幼儿身心发展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2、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1)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内部因素:遗传、自我意识;(2)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环境与教育;(3)关注特殊幼儿多方面的成因。
3、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幼儿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幼儿的发展,要以幼儿的主动学习、活动为转化的中介。教师要视幼儿为主动学习、发展的个体,善于引导与激发。
4、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幼儿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并不意味着教育无能为力。相反,教育可以影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幼儿学习与掌握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经验,促进和参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当然,这要以尊重幼儿的主体,尊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为基础。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作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5、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活动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与源泉。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活动之外无发展”。 幼儿的活动是教育者向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途径,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身体的活动、心理的活动,同人和物的互动;幼儿自由观察、自由选择操作材料,体验发现的乐趣,获得直接经验;与教师和同伴交流,形成基本的科学概念、体验和操作技能等。
中外著名的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有影响力的学前教育家的幼教理论,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人类幼儿教育的发生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育思想。中外幼儿教育理论的精髓,充实了幼儿教育理论工作的实际需要,也为我们今后学习学前教育类的其它理论奠定了基础。

结合所学理论谈谈如何选择幼儿绘画教育内容

首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规律进行选择,比如,小班以简单的物体画为主,中、大班逐渐学习情节画,如“我和好朋友一起玩”、“新年快乐”等。
还要考虑到内容的生活性,即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三八节快到了,可以“我的妈妈”、“送给妈妈一份礼物”为主题开展绘画活动。
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在哪里。

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有哪些?其中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一:幼儿园美术教育心得体会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因此,活动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呆板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教学方法,而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1、兴趣激发法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创造性的基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激发幼儿的兴趣呢?教师要注重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并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也可以使幼儿毫无思想负担,在自然、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候要大胆创新,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喜欢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绘画是幼儿的游戏,但也有的孩子对画画没有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材料是否吸引幼儿、选材合不合适?是否是幼儿能够独立操作的?那怕是同伴一句不经意的评价也会影响幼儿的绘画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考虑选材是否合适。

2、观察与认知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幼儿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但也有的孩子画不出形来,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如,幼儿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

3、构思、绘画法鼓励幼儿先想后画来学习构思,使绘画活动不仅是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更是动脑思考的活动。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构思,在游戏中学习构思,在想象中学习构思,在观察中学构思,幼儿美术活动的全过程都强调以游戏引发孩子的兴趣和表达表现的欲望,探讨怎样把自己一系列想法中的重点内容表现在画面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引导幼儿的想象力。

4、在评价中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对于自己的作品,幼儿很在意老师与同伴的评价。鼓励性的评价可以保护孩子的创作热情,期待下一个活动的到来。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二: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772字)
美术,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活动之一,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启蒙教育的重要一环。孩子们不仅能够从美术活动中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而且还可以发展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模仿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满足其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的创造思维、求异思维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什么是幼儿美术教育?其实,幼儿美术教育应与成人的专业美术教育相区别。具体来说,幼儿美术教育包括三层含义:一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教育。幼儿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对美术有一种天然的嗜好,他们对美术感性地把握世界,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为幼儿提供情感沟通与满足的机会。二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每个幼儿都有美术创作的潜能。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在成人看到既可笑又可爱的形象,如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这些都是幼儿从自身经验出发,经过大胆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鼓励和指导幼儿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表象,并通过大胆想象艺术地表现自己的体验。三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没的过程,幼儿需要手、眼、脑的协调活动,他们需要用脑去想象、理解和加工审美意念,用语言表达感受,用手操作材料等。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为幼儿提供充分操作的机会。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部分,并且是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部分。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我们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操作的机会。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三: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763字)
转眼间我们幼儿园开展米罗美术课程一个学期了,所有的培训、教学、成果都历历在目。通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学习和教研,我们的美术教学也在不断的成熟中。

记得今年夏天外出学习,我第一次接触到米罗可儿,当时是听的一节拓印想象的课,从开始对这节课的迷茫,到后来的不信任,到最后的惊讶、赞叹,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米罗可儿。

绘画是一种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能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快乐。而米罗可儿美术的智慧美术课程体系是以借形想象为核心,以相关、相似、相对想象为基础的系列儿童创意想象美术活动体系。所谓借形想象,是将人类最普通、最原始的想象,运用到儿童教育中来的一种形式。本着这种理念,我开始了本学期的美术教学。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节课是小班的《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在排出课程表知道那周要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开始精心的准备。先是我在同事那借了几面小镜子,然后准备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终于开始上课了,我先和小朋友们做了个脸部表情的游戏,然后每一组发了两面小镜子,让小朋友们观察自己丰富的表情,此时孩子已经非常感兴趣了,我赶紧进入正题,问问小朋友上幼儿园快不快乐,是不是像镜子里的自己一样笑得那么开心,为什么喜欢上幼儿园呢……开始画了,怎样摆脱孩子画的像小拳头一样小呢?嗯,这个早就想好了。我告诉小朋友们把你们的小手打开放在画纸上,画的时候一定要画出的比自己的小手还要大。还要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一眼画一笔,一定要画出自己的特征。这时孩子就开始认真的画了,我对个别不敢画的孩子进行着重引导,并来回的观察孩子画的情况,当我看到文文画的画时我开心极了,她把自己独特的小眼镜也画上了,还有她那两个可爱的麻花辫。她很认真的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一眼,画一笔。当她觉得很满意的时候,我及时的表扬她,然后告诉她如果再加一些什么会更漂亮。一节完美的美术课结束了。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四:美术教学心得(1034字)
艺术的最根本特点是美与独创,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潜力。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是指他们在头脑中形成的审美心理意象,利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将它们重新组合,创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美术作品的能力。今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在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上又积累了一些心得。

“儿童的美术创造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充分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儿童用以眼睛为主的多种感观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体验、想象、理解、加工改造审美意象、用手对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

几乎每一个儿童在完成一件作品时都流露出一种愉悦的、放松的、甚至恋恋不舍的情绪。为此我费了一番脑筋:

首先,丰富儿童的经验,可以通过参观、讨论等方式进行。比如在进行“生活”系列时,其中包括“学校—校内、街道—校外、窗外、藏宝图”四个活动。我们带领孩子们根据地图参观幼儿园,运用折纸、粘贴等方法绘制从幼儿园到家的地图,运用厚纸版制作藏宝图拼图,孩子们把自制的小人儿放在地图上送他去各个地方,向同伴介绍从自己家到幼儿园的各条线路。

其次,给幼儿提供充分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和蔼的态度,愉快的背景音乐,都让儿童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活动中,孩子们经常会边忙碌边哼唱着小曲,温馨的气氛使孩子们各个思路开阔、想尽办法完成自己的作品。在活动中,我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方式方法,自己的理解。比如在完成大树的作品时,我带领孩子们去触摸、观察品种不同的树的树皮的纹理、树叶的形状,再运用想、撕、剪、贴、揉、画的创造方法进行创造。有的树又高又胖,树皮粗糙色彩丰富,尖尖的树叶整齐的排列在树枝上;有的树亭亭玉立,分外妖娆,撕成的树叶稀疏的长在枝条上,别有一番风韵。看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的小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看,我们的森林多奇妙!”。

第三,提高幼儿的创造技能。“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技能是创造力发挥的有效手段。对多种材料操作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技能,丰富的物质材料也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孩子们的材料包里有各种质地的纸张,有塑料布、纸盒、吸馆、铃铛、棉花、鸡毛、筷子、回形针、纸杯等等,对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的越多,他经过头脑加工出来的作品就会越发与众不同。比如:布置恐龙的家,报纸揉成的石头,吸管做成的大树,毛根作成的小花,塑料纸做成的小溪-----经过孩子的创造和想象,每一样东西都充满了生命力。运用简单、单纯、重复的方法,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生动,这就是一种珍贵的创造。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五: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1675字)
美术,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活动之一,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启蒙教育的重要一环。孩子们不仅能够从美术活动中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而且还可以发展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模仿力、观察力、想象力等.下面谈一点体会:

一、师生互动,培养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幼儿学习的好形式。直接经验所引起的兴趣是刺激学习的最好形式,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注意集中,参与主动,投入积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很容易对美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兴趣和热情,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表层的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波动,易转移。如何使幼儿自发的表层兴趣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转化为一种内驱动力?

1、根据幼儿身心特点,精心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用蜡笔水粉画、吹画、线描画、剪贴画等不同美术表现形式让幼儿欣赏并了解到:原来美术不仅可以用水彩笔来表现形象,还有那么多有趣的表现手法,从而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幼儿喜欢在玩中学,所以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活动也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如画人物动态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幼儿画不好就不会感兴趣,在画人物动态之前,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幼儿玩游戏——“会动的影子”,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了人的手臂和腿的动态变化,觉得非常有趣,然后再配以“活动小人”的学具,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不知不觉对画人物动态产生了兴趣。

2、培养幼儿学习兴趣需要贯穿于美术活动的全过程。

幼儿美术教学开始部分可以用游戏、故事、音乐等形式导入,直接引起幼儿的兴趣。如画蝴蝶时,教师可以先讲了一个“蝴蝶谷”的故事,用形象的语言向幼儿描绘了一群美丽的蝴蝶仙子,使幼儿产生了想画的欲望。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花仙子的口吻帮助幼儿激活思路,乐意表现。最后,再用鼓励、欣赏的语言评价幼儿的作品,使幼儿获得满足,从而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美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3、积极发挥教师对培养幼儿美术兴趣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种现象:一些在美术工作者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通常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其实是环境对他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孩子美术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对美术活动有兴趣和热情,这样可以创造一个容易引起幼儿兴趣、轻松和谐的美术活动的环境。

二、丰富感性,让幼儿充分体验审美愉悦

新《纲要》中的艺术观强调感受与创造并重,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范畴内,强调对幼儿审美感受的培养。所谓审美感受,就是能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情感表现性,强调体验性而不是认识性。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注意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可以满足其审美情感的需要,体验审美愉悦。幼儿的审美愉悦包括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地表现美。

1、多渠道,让幼儿感受美。

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主张。带孩子走进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领略大自然赋予的美,接受大社会赠予的礼物,可以使幼儿在审美的体验中产生情绪上的兴奋,大自然中的声音、形态、色彩等形式的美给幼儿的眼、耳等感官以愉悦,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感性趣味。

2、多引导,让幼儿发现美。

在引导幼儿发现美的过程中,教师语言的运用也很讲究,启发、引导性的语言可以开阔幼儿的思路,启迪幼儿去发现。如“你感觉怎么样?”“为什么?”等,尽量不要问幼儿“好不好?”“是不是”等封闭性的问题,以免造成幼儿的惰性。另外,艺术性的语言也可以很好地调动儿的审美情感,发现事物的美。

3、多体验,让幼儿表现美。

要让幼儿获得审美愉悦,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所需要并喜欢、感兴趣的,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的,是他们熟悉的。其次,要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乐在其中。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在大胆的尝试与操作中得到审美愉悦。

通过以上方法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愉悦情绪对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幼儿觉得绘画是件快乐的事,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由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和五彩缤纷的世界。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六: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880字)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培养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和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孩子眼里的世界,充满着各种神奇的色彩。无论是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是人类生活的景象,无一不是孩子所追求的对象,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因此,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教学活动。

本学期美术中班实施二十四节教学活动,简单的蜡笔色彩画成为本学期活动主题,同时还穿插着线描画和水粉画。在本期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目标,孩子有了兴趣,才能有绘画的愿望,才能提高绘画的技能。

首先,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没有好奇产生不了兴趣。因此,我在选材上下功夫。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及绘画特点,来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吸引力的题材。如:中班幼儿喜欢动物鸡、鸭、鱼------喜欢交通工具汽车、轮船、火车------我把绘画的内容编成故事,并随着故事情节展开来教幼儿画画,这样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作画的兴趣,而且幼儿乐于接受。

其次,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幼儿美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如果是依样画葫芦的临摹教学方法,让幼儿简单地服从老师的命令,象木偶一样,幼儿就会兴趣索然,要使幼儿绘画兴趣始终高涨,教育内容、方法应该多样化,应在看看、想想、画画、玩玩的过程中,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用鼓励的口吻,激发幼儿想象力,引起幼儿作画兴趣,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很自然地接受绘画技能。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如:在进行绘画“花宝宝”活动时,通过游戏“花宝宝在哪里?”,让幼儿在室外寻找花,边玩边观察,使幼儿在玩中画,画中玩,在玩画中找到乐趣,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最后,运用多种绘画材料,激发幼儿创造力。一成不变绘画形式和材料,会使幼儿索然无味。在教学中,我给幼儿尝试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探索欲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每一种的尝试都会带来不同画法的效果,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讯

推荐专题

儿童歌曲大全 儿童故事大全 卡农钢琴曲谱 天空之城钢琴曲谱 梦中的婚礼钢琴曲谱 梁祝》钢琴曲谱 童年的回忆钢琴曲谱 彩云追月钢琴曲谱 康定情歌钢琴曲谱 水边的阿狄丽娜钢琴曲谱 渔舟唱晚古筝曲谱 云水禅心古筝曲谱 高山流水古筝曲谱 浏阳河古筝曲谱 南泥湾古筝曲谱 梅花三弄古筝曲谱 笑傲江湖古筝曲谱 青花瓷古筝曲谱 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曲谱 婚誓葫芦丝曲谱 荷塘月色葫芦丝曲谱 映山红葫芦丝简谱 军港之夜葫芦丝简谱 青花瓷葫芦丝简谱 蝴蝶泉边葫芦丝曲谱 美丽的神话葫芦丝曲谱 致爱丽丝电子琴谱 小苹果 电子琴谱 天空之城 电子琴谱 婚礼进行曲 电子琴谱 茉莉花 电子琴谱 红河谷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