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刑鼎
发布日期:2019-01-21 18:29:09编辑:音乐人
概括:这道题是白铰擅同学的课后历史练习题,主要是关于铸刑鼎,指导老师为花老师。
题目:铸刑鼎
解:历史上有名的铸刑鼎有两个:子产铸刑鼎和晋铸刑鼎
公元前536年(郑简公三十年)三月,郑国执政子产命令把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到鼎上,公布于众,令国民周知这是国家常用的法律,这也是子产对他从公元前543年以来所进行的诸项改革的总结,因为他的改革涉及诸多方面,例如对郑国的城邑与农村加强治理,要求君臣上下都尽职尽责,修好田地的封界和沟洫灌溉系统,对田野农舍重新规划和改造,并确定赋税数额.对于卿大夫忠谨俭约者奖励提拔,玩忽职守、奢侈腐化者则撤职查办等等.子产的改革成效是巨大的,给人们带来了大大超过以前的实惠,但遭到了晋国叔向的指责及官贵的反对.子产“铸刑书于鼎”是我国首次公布成文法,这是我国法制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历史事件.
元前513年(晋顷公十三年)冬天,赵鞅和荀寅率领晋国军队在今天的河南中北部汝水之滨修建城防工事,同时,向晋国民众征收“一鼓铁”铸造铁鼎,并在鼎上铸上范宣子所制定的“刑书”,引起了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其中孔子和蔡史墨的责难最尖锐激烈.晋铸刑鼎毕竟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它打破了统治阶级专断刑律、任意处置剥夺百姓权利的不合理局面,像孔子开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一样,它在开启民智、唤醒人们自我意识,以至打破旧的政治格局、推动社会改革进步方面意义是不可低估的.晋国之所以在春秋时代霸业长盛不衰,主要原因不是国君代代都是明君,而是卿大夫中精明强干者随时推翻消灭专政弄权危及晋国以及多数卿大夫利益的豪门强族,三(谷阝)、栾氏、范氏、中行氏等的相继灭亡削弱,都是这种新陈代谢的表现.而三家分晋,韩、赵、魏成为战国时代法家的主要发源地,当与晋国的这个重视法制建设和普及的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举一反三
例1: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攻占南京,解放中国,意味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例2: 材料反映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材料:“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固,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失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夷域,回隔于烟霞飘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说的是郑和下西洋,从1405——1433年,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反映了时代的恢弘和开放的精神材,一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冒险开拓探索精神,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这一历史事件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联系,弘扬了中国的强盛,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文化和技术,甚至对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的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3: 【材料四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3分)
例4: 【概括介绍长征的原因、意义以及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意义是开创中国革命的新纪元,事件有翻雪山,过草地,飞夺卢定桥
例5: 【资治通鉴140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影响如何?】[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主要讲的是,乙亥,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入侵南齐从而引发的很多故事,孝文帝攻占南齐后,孝文帝对各州进行了整治,对制定的一些恶习进行了废除,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治理修正.对于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铸刑鼎的详细内容
点拨: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说,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这当然是一种古老专制时代的遗迹。子产决心打破这种蒙昧,他对已有的刑法加以修改,...
题2:清解释“铸刑鼎”?
点拨:子产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是公元前536年的“铸刑鼎”——把惩治罪犯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这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的一件大事。 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举措。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说,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认为刑律越...
题3:孔子为什么反对“铸刑鼎”“,他的意图是什么
点拨: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鼎,受到叔向的强烈抨击;公元前513年,晋国执政赵鞅铸刑鼎,也受到了孔子的严厉批评。子产、赵鞅铸刑鼎,叔向、孔子予以谴责,这都是经验性的事实,不足以引起争议,诸君若有不信,翻开史书一查,即可免开尊口。麻...
题4:铸刑鼎的子产铸刑鼎
点拨:公元前536年(郑简公三十年)三月,郑国执政子产命令把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到鼎上,公布于众,令国民周知这是国家常用的法律,这也是子产对他从公元前543年以来所进行的诸项改革的总结,因为他的改革涉及诸多方面,例如对郑国的城邑与农村加强治理...
题5: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是从哪个朝代开始铸刑鼎公示法...
点拨:在古代法制中,经历过秘密法阶段,法律并不公开,只为少数人所掌握,由此营造出“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震慑效果。自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鼎”开始,开创了成文法及法律公开的先河。自此以后,国家制定的法律都必须向社会公众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