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渠
发布日期:2019-01-21 18:28:25编辑:音乐人
概括:这道题是盍掏槐同学的课后历史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永济渠,指导老师为乔老师。
题目:永济渠
解:永济渠:沟通黄河与海河流域
邗
通济渠:连接了黄河与淮河
江南河:沟通长江、钱塘江及太湖平原诸水系
参考思路:
【永济渠】
中国古代沟通黄河与海河流域的航运水道;
自永济渠经黄河、通济渠、淮河、邗沟,过江经江南运河至杭州,构成了南北大运河。隋、唐向辽东用兵,永济渠都是运输军需粮饷的主要交通干线。北宋时,又称御河,上源已与沁水隔绝,以卫河为源,自卫州(今河南省汲县)以下能行载重三四百石的船只。下游与漳河、滹沱河汇合,水量增加,但常受黄河决溢的干扰。金代仍利用它漕运。元代开京杭运河,御河(永济渠...
举一反三
例1: 阅读下列材料:“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夏鼎(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的考古工作成果,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使我们对于[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1.指的是著名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2.可以确定商朝的人物、历史年代、断代、商朝的繁荣兴盛等等.
3.如《史记》、《尚书》等重要历史书籍.
例2: 【记载商朝社会生活史料的是().1.甲骨文2.竹书3.棉书4.金文A.1,2B.1,3C.2,4D.1,4】[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记载商朝社会生活史料的是(A).
1.甲骨文 2.竹书 3.棉书 4.金文
A.1,2 B.1,3 C.2,4 D.1,4
商朝社会时,科技不发达,记载事物记到竹简上,竹简俗称竹书,
而写字是用刀刻上去的甲骨文
故选A
例3: 古代世界的文化交流主要有哪些方式?请分别举例说明.你认为哪种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各地的文化交流?请谈谈你的看法.P.S:要求既有质量又有数量!一定要认真回答![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古代各地文化交流,少之又少,无外乎4种方式:
1、贸易跟像中国的丝绸之路,可是多交流的是商品,而不是文化.
2、最重要的是战争,西方文明风行整个世界,就与其殖民战争分不开.
3、还有政府间的交流.如唐朝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
4、人口迁移与流动
------------------------
举例:
张骞出使西域
郑和下西洋
鉴真东渡日本
干英出使大秦
西汉佛教传入中国
马可波罗到达元朝首都,介绍中国文化
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带来先进技术
玄奘取经
各国互派使节和文化学者
互派留学生、相互翻译书籍
交流技术
例4: 【材料一: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者,有三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三曰社会主义是也.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1.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
2.美国 领域广,更新周期快,科教兴国
例5: 明太祖下谕旨:“朕思足食在于禁末作,足衣在于禁华靡,宜令天下四民,各守其业,不许游食,庶民之家为许衣锦绣.”(1)材料中“末作”是指什么?明太祖的“谕旨”作出了什么规定?(2)你认[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1)材料中“末作”古代指工商业;明太祖做出了重农抑商的规定.
(2)不正确.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理由以下:第一,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的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不是任何政治权力所能遏制的.第二,农业和工商业之间,本来就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片面“抑商”,不但未能达到保持农业生产力的目的,也无法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和岁荒民乱,农民大量逃移的问题.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大运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分别引什么水
点拨:永济渠引自沁水; 通济渠是隋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段,它分二段凿成:一段自今河南洛阳县西的隋帝宫殿“西苑”开始,引谷、洛二水达于河;另一段自河南的板渚(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东北三十五里),引黄河水经荥阳、开封间与汴水合流,又至今杞县以西与...
题2:永济渠的异称
点拨:史载:隋炀帝于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春正月,“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隋书》卷三《炀帝纪上》)又据《元和郡县志》卷十六《河北道一·相州》:“内黄县……永济渠,本名白渠,隋炀帝导为永济渠,一名御...
题3:通济渠和 永济渠哪个长
点拨:永济渠长
题4:永济渠、广通渠、邗渠、通济渠分别是什么时候建造...
点拨:永济渠:中国古代沟通黄河与海河流域的航运水道,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开。广通渠: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命宇文恺开凿的关中运河。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三百馀里,名广通渠。自此漕运通利,关中赖之,...
题5:谁知道永济渠的流域资料?
点拨:山东永济(隋唐永济): 汉武帝时,黄河在馆陶县决口,分作屯氏河,流向东北经贝州、冀州而入渤海。隋炀帝四年,修该河命为永济渠。唐大历七年,析临清县,置永济县,属贝州,以西临永济渠而名。永济县亦是原馆陶县。到了宋初,又并永济县入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