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谱网 > 知识库 >

导航导航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发布日期:2019-01-20 22:04:06编辑:音乐人

概括:这道题是匡够撕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指导老师为汲老师。

题目: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解: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正月拜年、元宵灯火、清明祭祖、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节日活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中国的传统节日,展示了中华...

举一反三

例1: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思路提示:

  有一年秋天到徐州开会,特意前往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竭拜了孔庙,作为中国封建文化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思想的奠基人,中国传统文化儒家学说,一直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化,首先就得研究孔孟之道,好在徐州离曲阜不远,个把时辰就到了山东曲阜.

  正是秋高气爽的金秋,一到曲阜下了车,就好象走进了二千多年的春秋时代,参观孔庙的人川流不息,可见孔子思想对后人的影响之大.当溶进勾檐斗角的孔庙、孔府、孔林,惊叹历史过了二千多年,孔子的故居以及孔庙、孔府、孔林、孔家陵园还完整保留下来,古朴典雅的庙宇,在参天古柏大树的掩遮下,回廊迂曲,雕花大理石的阑珊处,高墙深院,亭廊林立,即使是官宦世家,也难保留二千多年的历史,可见孔子的声望之高,儒家学说深深根植在这块古老土地上,儒家文化也深深渗透到中国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之中,陪受历代统治者,作为思想统治正统学说所推崇,其地位的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至今还深深影响中国文化价值取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这是也许作为当时的孔子是始想不到的,而孔子的思想地位是在孔子作古之后,才被封建统治者作为意识形态,成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学习的教科书,也是封建知识分子进身仕途的敲门专.在孔府走马观花,我看到一张孔子后人全家照,在最末一代竟然出现了蓝眼睛的杂交的后代,不知前来参观的游人有何感慨!

  虽然对孔孟之道儒家学说没有深究,但对于一种文化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中国文化意识形态,是可悲还是可幸的事情?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儒和反儒的思想,就从没有停止斗争过,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后,才解决这个问题.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扬弃的辨证观,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弃除封建之糟泊.然而,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泊?历史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探讨.当我沉浸在气势宏观的孔庙之中,旧文化就从来没有彻底退出意识形态,仍然根深蒂固地禁锢人们的思想与灵魂.就像这曲阜孔子陵园,方圆几公里,碑石林立,都是孔子后代墓碑,被高墙深院保护了起来.从孔子开始,一直到74代,孔子嫡系后代享受家族的荣华富贵,墓碑一代比一代高.时至今日,孔子后代仍然受祖辈的荫蔽,真正中外结合了,到了当代,孔子的后人移居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享受最先进思想和经济繁荣,在形体上真正同中外结合了,孔子后代生活在高度民主的美国,不知是否把孔孟之道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可能更多是享受美国的物质与文明.

  从不迷信一种学说的权威性,“怀疑就是真理”.一种思想、一种文化,只能是对时代的思考,历史总是向前发展,思想和文化也在不断升华与完善.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学说、法家学说、文学艺术、甚至宗教思想,从远古神话开篇,延续了几千年,沉淀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和精深,真正读懂恐怕是每一个人难以所为.可以想像孔丘当时推崇他的思想,他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并没有多少人接受他的儒家学说.孔子一生并不得意,最后埋头致力教育,才成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他一生只做了鲁国的掌管司法官,居说当不长,孔子不适应做官,最后只有当他的教书先生,写他的《论语》、《六经》,致力于教育,使孔子成就一代思想家的事业.

  客观评价孔子,孔子的思想比较保守,尊崇西周的封建领主制,也可能孔子处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孔子想用思想统一意识形态缘故.他的理论核心是“仁”,体现仁的制度与行为准则是“礼”.所以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反对春秋后期的领主贵族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主张改善政治,提出“使民以时”.

  流连在孔林,都是历代为孔子树立的碑石,很多碑石残遭破坏,从累累伤痕的修补皱纹里,仿佛凝结了历史的沧桑和郁结……

  历史上大规模反孔有二次,第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眼前仿佛再现那一场浩劫,翻开历史,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封建地主阶级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注重法制,所以,秦朝很快地强大起来,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秦朝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后期,“焚书坑儒”,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于不同政见的士人的残酷的镇压.

  当时,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宴会,其中有一个博士仆射周青臣称颂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肯定了郡县制,秦始皇很是高兴.谁知有个叫淳于越的思想保守的儒生,可能是多喝了些酒,酒后吐真言,当场批评了周青臣阿谀奉迎,反而批评了秦始皇郡县制不师古制.宰相李斯当场进行批驳,指斥淳于越是“愚儒”.过后,李斯认为这样一群愚儒是一种危险的势力,建议秦始皇制止他们的非法活动,并提出了焚书的建议.

  第二年,由于焚书引起一些儒生不满,秦始皇认为他们有反心,先后逮捕了四百六十多个儒生,全部在咸阳坑杀.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镇压政治上的反对派,这些人在政治思想上比较保守,向往西周的制度,反对现行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秦始皇的镇压是残酷的,那是一场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次毁灭性的摧残.秦始皇听从那个法家代表人物李斯的建议,对儒家学说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这是不可取的.

  另外一次就是史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了,甚至把孔子后代的祖坟都暴尸了,孔子的坟也被红卫兵挖开了,却是一座空坟,里面什么都没有.孔子真正葬在什么地方?历史过了二千多年,倒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团?而那些残墙断壁,都是文化大革命时留下的见证,一场愚民运动,使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遭到了空前浩劫.今天我们研究孔孟之道,是为了公正客观评价孔子在中国教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以及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化,这才是最根本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有清除了孔子儒家学说思想糟泊,才能建立起新文化框架,现代文化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清除封建糟泊,并不是要砸烂孔庙石碑,也不是彻底扫除古代文化的精华,儒法并重,任何一个时代只要把儒与法有机结合起来,国家就会兴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就是建立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发展的道路,减轻对劳动人民剥削,“使民以时”,制定社会行为准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漫步在古老的园林之中,思绪早已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风云,在现代史上曾发生那一场“批林批孔”运动仿佛记忆犹新,这是这个时代每一个人所经历的事情.孔子被推上历史的审判台,同林彪一起遭到全国理论家批判,这也可能是那个弟子三千,背着竹简周游列国的孔子想都想不到的事情,怎么也不会在两千多年后同林彪放在一起批判,这根本就是牛马不相及的人.林彪想窜权,孔子可是提倡忠君,那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为什么把林彪与孔子放在一起批判吗?政治家就是善于玩弄历史,甚至连精通历史的毛泽东都被蒙骗了.

  林彪想谋害毛泽东窜夺最高领导权的阴谋败露后,逃跑摔死在外蒙温都尔汗,毛泽东最信任的副统帅出逃,这无疑是对毛泽东一次沉重的打击.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同“四人帮”狼狈为奸,他们迫害富有正义感一大批老干部.林彪事件暴露后,毛泽东开始重用一大批包括周恩来在内老干部,致力恢复经济建设.“四人帮”害怕失去了自己的权力,拼命向以周恩来一大批老干部反扑,其中就以意识形态为舆论阵地,把孔子搬出来作陪.孔子不是要克己复礼吗?孔子不是要恢复西周领主制吗?他们借此影射周恩来恢复经济建设,就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就是复辟翻案,周恩来就是最大的儒家代表人物,把林彪、孔子、周恩来串到一起,上演了一场中国历史上最荒唐的意识形态的斗争.主笔就是那个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家姚文阮,还是毛泽东不愧为是历史学家,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批孔老二不是没有道理的,“五四”运动不就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吗?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能以抽象的议论掩盖具体的分析.毛泽东的警觉,从而结束了这场“批林批孔”的闹剧,不知当时参加这场运动的理论家,如果他们参观孔庙不知为当时所为有何反思?

  孔孟之道有很多糟泊的旧文化,至今仍然是人们思想的枷锁.“中庸之道”调和了社会矛盾,使人们分不清是非.忠君思想,使人们逆来顺受,封建等级形成了“官本位”的思想,阻碍了我国法制进程.而以男权为中心,使女性地位屈于从属的附庸,女性解放在某些程度上还受孔孟之道毒害,这一切在当今社会仍然渗透了思想意识形态,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儒家学说糟泊仍然是思想领域最大的障碍.

  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里就对孔孟之道作了彻底否定,鲁迅借狂人说:我翻开历史的一查,这个历史没有年代,但是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可是我看到了半夜才从字逢里看出来,原本写着两个字:“吃人”.

  当乘坐旅游小火车走马观花在孔墓,若大的园林埋葬了从孔子到74代大家族嫡系子孙,只有坐游览车参观,孔家陵园是用厚实的高墙围起来的.陵园古树参天,历代封建皇帝可能都要祭扫孔墓,那个满族铁木真的后代,清朝乾隆皇帝还把公主下嫁给孔家,可见封建王朝对孔子的推尊,包括蒋介石也推崇儒家思想,孔子的子孙受到历代封建王朝关照,家丁兴旺,两千多年经久不衰,这是中国文化的奇迹.

  孔家是个大家族,长子承接家业,家族观念很强,孔家正是按照“父父、子子”来构建封建大家庭,傍系搬离孔府,据说60几代差一点短了香火,后来讨了几房姨太太才把香火延续下去.无后为大,这是孔子的思想,现在计划生育,不知有多少人要断后,孔子的后代要还是生活在曲阜,肯定不答应计划生育,文化显赫的大家族怎么能断后,一个大家族终于从古老土地上消失了,孔子的后代移居美国享受现代物质文明,而留给我们的是如何在思想上扬弃儒家学说,这是时代赋予给我们的课题.

  驱车离开了曲阜,屹立在齐鲁大地的高墙深院的孔庙,很快就眼帘消失了,似乎读懂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现代文化就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废墟之上,一个时代文化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例2: 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怎么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园地作文急需素材!


思路提示: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想想这句名言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还是不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如果是的话,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国驴呢?

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例3: 写中华传统文化作文,急用?300字[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书法: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但从殷商甲骨文到金文大篆,虽然都有着人们对书法美的自觉不自觉的追求,可是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用的工具,并没有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人们欣赏、批评的对象,而且关于书法批评的记载很难见到,所以书法批评的历史并没有书法的历史那么悠久.如果从产生了具有明显艺术审美形式的小篆书体和有史可证的第一批书法家(李斯、胡毋敬、赵高)的秦代算起,那么,直至1911年清王朝灭亡的这样一段漫长的书法批评史,就完全是在封建社会制度的笼罩下完成的.

在封建制度下,从庶民到皇帝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下层人民要想进入社会上层或统治阶层,必须通过选拔,这种选拔到隋唐发展为科举.《汉书"艺文志》载:“汉兴,萧何草律,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另外,马宗霍在其《书林藻鉴》中说到唐代对书法的重视时说:“以书为教仿于周,以书取士仿于汉,置书学博士仿于晋.至专立书学,实自唐始.”自唐以后,书法在选拔中的作用有增无减.于是,天下文人学士莫不倾力于此,再加上毛笔在古代的书写工具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科举与实用的目的共同推动着书法的普及与提高,不仅培养了一代代的书法家,更产生了不计其数的书法批评者与书法欣赏者.

除了科举制度之外,最高层统治阶级的个人好恶往往也会影响这一时代书法的发展.唐太宗李世民就非常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他不但自己书法学王羲之,而且还亲自撰写《晋书"王羲之传论》加以褒扬,从而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后世以得王羲之真传为荣,甚至在书法批评中也常常以王羲之的书法为标准.还有宋徽宗赵佶,他本人不仅是出色的书画家,还是艺术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他扩充翰林书画院,集中众多书画家,编辑《宣和书谱》,组织刻印《大观帖》,还广泛搜集流散民间的文物,不仅有利于当时艺术的传播与发展,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大.另一方面,最高层统治阶级的个人好恶的影响的负面效应也不能忽视.清初康熙喜欢董其昌的书法,天下翕然学之;后来乾隆又崇尚赵孟頫,于是赵书又风靡海内,故清代前期书法较明代及清后期都显逊色.此外,权臣的书法好尚也会影响时风,如宋之李宗鄂、蔡襄、王安石,清之翁同和等,这种以高层、权臣的好恶为尚的书风,违背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不但会阻碍、限制书法的发展,而且也会歪曲书法批评的客观标准.

如果说科举与高层的好恶是从上往下对书法进行影响的话,那么不同时代所产生的各种社会思潮却是从下向上产生作用的,而且这个更符合书法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每一种社会思潮的产生,都是与前一时代和这个时代的审美观、哲学观等紧密联系的,常常反映了这一社会的整体精神面貌,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其对当时书法艺术各方面的影响.魏晋的“玄谈”之风就是当时社会对儒家礼教观念的冲破和对道家哲理的崇尚的产物,而这也正是产生王羲之“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书法的时代思想风潮.在唐初,乘隋代余绪,书尚瘦硬,随着唐代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到盛唐时文化鼎盛、社会繁荣,与此相适应,社会的审美从唐初的尚瘦转为尚肥,这时代出现的颜真卿那茂密雄强、浑厚丰满的书法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一思潮的产物和典型代表.而宋代行草书的大发展亦可看成是对唐代形成法度森严的楷书的逃避和对宋代写意书风的追求的结果.此外,明代的“重势书风”,清代碑学的兴起都是当时人们在对前一段书法弊病进行深刻思考之后所提出的革新主张,并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实了其正确性以及对书法发展的重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根本性的.

除了以上几方面,在研究书法史时,我们还会发现,每个时代的书法的发展各具特色,差异颇大,虽然这种差异不是立刻显现的,往往是长时间累积的结果,但改朝换代对书法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秦代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之后不久,其统治地位到汉代就被隶书所取代,而到了魏晋,隶书又被楷行草书所掩盖,除了文字发展自身的规律之外,难道就没有其它原因了吗?那为什么基本上同隶书平行产生的行草书不也在汉代成熟发展?为什么隶书在东汉刚刚成熟没多久,其地位到魏晋就被楷行草取代了呢?为什么北魏会楷书碑版盛行?为什么唐代书学鼎盛,而到五代则几成绝响?为什么宋代崇尚写意而元代则又主张复古呢?…… 因为每一次朝代更替,不仅是对现有成果的破坏,更是统治思想随着形势的发展服从于巩固统治需要的不断变化.汉代的强盛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式,而隶书的质朴内质,飞动的气势,正是这种需要的产物;魏晋偏安江南,不思进取,以闲雅陶情为尚,隶书古板怎比得上行草书更适合进行挥洒,不拘形式!北朝异族统治,大兴佛教,倡导来世,盛行厚葬,所以墓志相率而盛;五代十国,战乱不断,人物丧失,人人自危,何暇从艺?元代同是异族入主,厚遇出仕的赵孟頫,力倡柔媚书风,掀起复古之风,是欲泯灭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使其安于现状……正是这种因时而变的统治思想对书法史各朝代书体风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从汉代开始,统治阶级采取的统治思想基本都是正统的儒家的学术思想.而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提倡君权,并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对臣民要求忠孝,并以一系列的伦理道德规范加强其统治,倡导“礼仁一体”,鼓吹“中和”.儒家学说一方面能够适应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巩固统治秩序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却又使人从人身到精神都被囚禁到封建专制主义的牢笼之中,极大地束缚着人性的自由发挥.

当人们在现实中无法躲避儒家礼教的强烈存在时,就会在精神世界去追求自由的天空,文学艺术就成了文人雅士们驰骋自由心灵的广袤原野,于是在现实中寻求超脱就成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精神理想.而道家的学说则正适合人们的这种精神需要.

如果说儒家学说对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伦理道德、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国民精神等方面起主导作用的话,那么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艺术、体育等领域起关键作用的应该就是道家学说.但这二者又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所以,书法不但讲藏锋与露锋,刚与柔,速与涩……等的阴阳对立,也讲藏露互现、刚柔相济……的中和美;既讲究秩序的稳定——重法度,又讲究个性的自由——尚意尚情;既讲究为人的忠直刚正,又讲究书法的超逸洒脱…… 但从根本上看,道家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更具根本性,更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因为艺术没有创新便没有生命,艺术家没有自我的个性自由就不会产生伟大的作品.

所以,中国书法乃至书法批评在封建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就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同时融合了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精髓”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

书法批评的历史应该是和书法的历史相一致的,因为有创造就必然会有人类的意识(包括审美意识)渗透其中,也必然会涉及到比较、选择,因为没有甄别与判断,就无法区别,也就无法使用.但书法早期的历史是依附于书法的实用的目的的,即使称那时的文字遗迹为书法作品也是后人的追加,所以,那时即使有什么关于文字书写的审美、评说、比较、判断,也仅仅是朴素的、从实用出发而未上升到真正的艺术审美的高度,也就不能称之为书法批评.如果说真正的书法批评,我想至少应该出现在秦代以前.因为秦代的李斯已是公认的大书法家,他不但受命统一六国文字为小篆,而且创造了小篆的标准典范,凡是重要的用到文字书写的地方,不管是秦始皇东行郡县时为了炫耀其文治武功而立的刻石,还是兵节虎符、玉玺诏书,都是选择李斯来书写.想必当时人们对书法的品评欣赏已经很盛行了.但遗憾的是:我们一直没有见到秦代或秦代以前的关于此的确切证据.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专题书法文字资料应该是东汉赵壹的《非草书》,自此而下,历代书法批评的文献汗牛充栋,有的是独立成卷,有的是随笔感言,有的形之以诗歌,有的寄之于题跋……共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书法批评文献宝库.纵观我国的书法批评史,我们不禁感叹于先人的伟大创造,不禁自豪于优秀的文化传统.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故事

点拨:除夕的来历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

题2:中国传统文化与节日

点拨: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家文化,还有佛家道家的文化,内容太庞大了。从唐之后佛教盛行(虽有三武伐佛和唐宋八大家提倡汉儒)之到明朝,朱熹,王阳明等人兴起儒学,称明儒。清朝初期,黄梨洲,顾炎武等人推崇汉儒,将中国儒学推向顶峰,这一批...

题3: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介绍作文

点拨:阵阵粽香入节日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今天,就让我给你介绍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题4: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有哪些?

点拨: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按照日期顺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农历和公历日期、风俗习惯、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历1月2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

题5:中国传统文化与节日资料

点拨: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分析和揭示中国传统民...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讯

推荐专题

儿童歌曲大全 儿童故事大全 卡农钢琴曲谱 天空之城钢琴曲谱 梦中的婚礼钢琴曲谱 梁祝》钢琴曲谱 童年的回忆钢琴曲谱 彩云追月钢琴曲谱 康定情歌钢琴曲谱 水边的阿狄丽娜钢琴曲谱 渔舟唱晚古筝曲谱 云水禅心古筝曲谱 高山流水古筝曲谱 浏阳河古筝曲谱 南泥湾古筝曲谱 梅花三弄古筝曲谱 笑傲江湖古筝曲谱 青花瓷古筝曲谱 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曲谱 婚誓葫芦丝曲谱 荷塘月色葫芦丝曲谱 映山红葫芦丝简谱 军港之夜葫芦丝简谱 青花瓷葫芦丝简谱 蝴蝶泉边葫芦丝曲谱 美丽的神话葫芦丝曲谱 致爱丽丝电子琴谱 小苹果 电子琴谱 天空之城 电子琴谱 婚礼进行曲 电子琴谱 茉莉花 电子琴谱 红河谷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