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为
发布日期:2019-01-20 22:03:46编辑:音乐人
概括:这道题是空恋砸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大道无为,指导老师为齐老师。大道无为,属于道家思想。讲究的是无为而治。
题目:大道无为
解:“道”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本体,又是一切事物的表现.从产生的过程看,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任何外在强加的力量,所以说“道”是“无为”;但从其产生万物的结果看,一切都由“道”所生,因此又可说“道”是“无不为”.所以,道家不是说“无为”而是说“无为而无不为”;不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放弃,而是说按规律、按逻辑自然发展和变化,不去强求.
一切都是有其自然的过程,都是无为而自化,所以现实的行为只是一种符合道德规范、符合物质发展规律的行为轨迹,不需要自行去阻拦什么、抵挡什么,要认识到人在宇宙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道的特点是静,其工作是疏导,所寻找的是如何认同、如何把复杂变为朴素和太初,找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服从现实和把问题客观化,减少自身的疏忽.
举一反三
例1: 道家的清静无为是什么意思?[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清静,指心性纯正恬静;今人多错误的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对万物发展不加干预,任其发展.其实,道家的无为,并非不求有所作为,只是指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老子的“无为”学说,当代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们多把它当作一个消极的思想来理解,其实这是错误的.从《道德经》的全篇哲学理念的反映,无为其实就是无主观臆断的作为,无人为之为,是一切遵循客观规律的行为.按现在通常的说法,无为,就是科学的作为,就是合理的作为,因而也是积极的作为.其实现代词汇里的“消极”和“积极”,都是以讹传讹被人们约定俗成地误解了.消极,就是消除偏执和极端,是非常对头的行为;积极,就是强化偏执和极端,是非常错误的行为.既然已经以讹传讹,实在无可奈何.只望细心研究的人,读到此处,知道有人纠正即可 .
例2: 道家经常说的“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能否举例说明?[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老子: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我国先秦道家学说的创立者、哲学家老子十分推崇“上善如水”.意思是说人类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
乍一看来,似乎颇为费解,但仔细咀嚼揣摩,就能领略到其含义的深刻精妙.水对我们有哪些启迪呢?
其一,水往低处流.
启迪我们做人,尤其是握有一定权力的人,要眼睛向下,时刻关注最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那些至今连温饱都尚未解决的群众,设身处地为他们著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快使他们摆脱贫困,步入小康.
其二,水溶万物而不争.
水与千千万万种物质,溶为一体,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水、药水、墨水等物质,在这诸种物质的排名中,水都居于第二位.
然而,如果没有了水,这些茶水、药水、墨水等还会存在吗?水的这种不争之德,启迪我们应该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的奉献之中.
其三,水随遇而安.
无论石缝岩隙,还是沼泽碱滩,水都能顽强地生存.即便只是一滴露珠儿,它也会笑迎朝霞,熠熠闪光.
水的这种豁达顽强的精神,启迪我们即使是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要安贫乐道,恪尽职守,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其四,水遇寒而结为冰.
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体现了水极大的灵活性.
尤其是水遇寒而结为冰,更是启迪我们在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万众一心,精诚团结,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夺取胜利.
其五,水质透明,清澈见底.
水的这种鲜明特性,启迪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君子坦荡荡”,城府深不可测者很难觅到挚友良朋.我们应做一个清纯如水的人,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永远保持健康的肌体.
其六,水的公平.
水是最公平的,些许倾斜都会破坏水面.因此,我们常常希望掌权者要“把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测.只有“端平一碗水”,才能赢得民心.
水是博大精深的.
它对我们的启迪还有许多,如“滴水穿石”,启迪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千条江河归大海”,启迪我们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执著的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启迪我们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水对我们的启迪是如此丰厚广博,难怪先哲要发出“上善如水”的赞叹!
“上善如水”堪为我们的座右铭.
例3: 【论述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管理思想及现实意义.请说德具体点!】
思路提示:
给你两篇,多给些分啊 ,很不容易的,我 弄了半小时你 才给5分,郁闷.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儒家管理思想有着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建立起了系统的人性管理模式,注重管理的道德性,把“道之以德”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建立了一整套的人才管理理论体系,提出了“和为贵”的社会生态平衡的和“刚柔相济”、“宽严结合”的领导原则指导原则,以“阴阳互补”的方法论为指导,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富民”“安民”的管理目标.所以,在现如今的许多企业中,都运用了儒家的管理思想.除了儒家的管理思想之外,主要还有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的管理思想,仍然可为我们现代的企业管理兼容并包,借鉴运用的.如道家的管理思想是以“道法自然”,“无为而不为”的柔性管理为特征.所谓“柔性”管理,就是按照事物自身的法则来进行管理,不把人的主观意志强加给事物及其过程,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强调“柔弱胜刚强”,认为只柔弱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刚性的事物很快要走向反面.
人们在认识问题时,不要只看到眼前的状况,要看它的发展和将来;管理还要像水一样,水普利万物而不争利,它虽然柔弱,可是其力量却强大无比.法家的管理思想强调法治,强调他律,强调法律的强制作用,强调集权的权威,强调管理手段的运用,强调尚贤.法家的管理思想追求效益,充满着强力、竞争、严密控制的倾向.墨家的管理思想强调“兼爱”、“尚同”、“尚贤”,同时还赞成劳动过程分工的合理性,提出“各从事其所能”的原则.强调“利”和“力”是墨子管理思想的又一显著特征,墨子强调“交相利”,“义者,利也”,“万民被其大利”;“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民无食,不可为事”.还强调“非命”,认定人生在世要竞力而争,“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要与命运、自然进行抗争.人只要能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自然争战就能求得生存.
兵家十分重视管理中谋略的运用,管理的战略和策略的正确运用,是获得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还强调管理的环境,即天时、地利、人和的运用等.以上所述的管理思想,是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应该是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只正确认识、深刻理解民族管理文化的精华,并且在实践加以创造性的运用,才能建立起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
正如成君忆先生自己认为的,其实我们对管理学一直都有很深的误解,这种误解对中国人来讲就是否定了自己的历史文化,人为的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一个所谓的一百年来的文明对立了起来,这种对立的方式也就是导致了我们只能去批判自己的历史文化而不能正确地去理解认识它.这样以来中国人理解管理学就只能到西方学习,古代的东西看不到,更多的是指责落后.
所以我们会发现很荒唐的现象就是把一个外国人称为“管理学之父”. “管理”也许很多人过分注重“管”,信奉不管则乱,实际上管得太多才容易乱.管理缺乏物质的基础,缺乏人文的基础,所以必定会失败.没有物质环境基础,超前的管理手段和意识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人文意识的共识,超越的管理手段,不可能被时代接受.中国社会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是一样的道理,管只能把握一个度,松则散,刚则脆.
人性化的管理才是长远之计,而获得最佳管理方法的途径是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员工,创造一个员工都肯为它奋斗,为它长期努力的工作环境,那样管理起来也轻松,就是管理者本身也会过得开心,工作得顺心.成吉思汗戎马一生,他建立的铁骑军团横扫欧亚非.然而他的“管理模式”只适合建立强有力作战能力的军队,而不适合统治疆域辽阔的国土.不但因为军团和国家的管理性质有区别,更因为文化,更因为适时的、有针对的管理理论模式的缺乏…….
从治理军队到治理国家,管理的目标变了,管理目标的性质变了,被管理的人也不仅仅是他本民族的人了,被管理人群的人文范畴也广了,管理模式也同样要随之改变.不“转型”,就得遭受失败.如果成吉思汗用治理军队的理念来了解国家治理的实际需求来治理打下的江山,审时度势,转型“管理”模式,那或许还可能有成就统治大业机会.
在我国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中,它的精华就是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这些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合于中国,而且适合于一切管理过程;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上看,也必须继承和弘扬民族的管理文化.
管理是一种文化,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最高成就.只有认真学习,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上的创新.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中国有极厚重的历史,有各种成败得失的体验.中国也因而孕育了灿烂的文明,积淀了丰富的智慧.——这一点无可质疑.今天的问题是:如何对中国本土的智慧,尤其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智慧,加以现代化的诠解,并运用到现今的管理过程中.
很多人坚持认为,中国本土的管理思想主要集中于古代的先秦时期.的确,先秦各学派对中国社会发展、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可能是后来任何一个年代都无法比拟的.在一定意义上,这些思想也正是“中国传统”的源头.
先秦各学派中,与管理行为关系较密切的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我们将以极简略的形式,从上述四家中析取最精华、最具现代价值的成分,希望能够对今天的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正越来越展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无论作为管理者还是作为被管理者、合作者或是竞争对手,了解中国本土的文化背景,肯定是有益的.这里有一个前提:我们的目的已不仅是你死我活的“求胜”,而更重“双赢”.)
一、 儒家.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字面意思是对人际关系及身心和谐的关注,用现代语言说,儒家管理是基于人性的管理.相应地,管理手段是“为政以德”,即使在施行法律的时候也不忘道德教化的结合使用,始终强调人性关怀、伦理亲情的感化、劝谕功能,强调“诚”、“信”、“忠”、“恕”等品质的培养、塑造.儒家管理的推行途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从自我管理开始,再到家庭管理、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这几个过程的关系既体现为逐层演进又表现在彼此的相互渗透印证中.总起来说,儒家管理是强调自我责任、注重和谐、注重整体利益的管理.近几十年,日本是运用儒家智慧最成功的例子.被称为 “日本近代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著有《论语讲义》,解释儒家管理思想,并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以此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日本,非常多的企业家自觉学习儒家经典,并力求化为己用.实际上,儒家思想始终是中国人思想、行为、性情的主线,无论其优劣,他总是在以各种形式或隐或显地塑造、影响着中国的发展.
二、 道家.道家非常注重对管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出“道法自然”,即管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一切要顺应自然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在管理方式上,道家认为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管理者行使管理职责时,不应勉强作为,不可越权行事,而须因势利导,营造一个放权下属的宽松氛围.表面看来,管理者似乎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不必做,但自己的组织却被整饬得井井有条.道家同时也创建了一整套管理艺术,如静观待变、守弱用柔、知盈处虚、居上谦下、不争之争、见微知著、欲取先予、以曲求全、藏而不露、知足常乐等.道家的“无为而治”与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中的倡导的“自动化管理”、“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化管理”有着微妙的相通之处,同样致力于避免干预、提倡自由、鼓励下属发挥创造性与积极性.从道家的管理模式或管理风格中,可以看出对科学管理的崇尚、对个人创造能力的尊重及对管理绩效的追求.道家管理艺术中,如“见微知著”、“欲取先予”等,更是经常被企业界人士所津津乐道.
三、 法家.法家管理以“法”即管理制度为核心,注重“法”、“势”、“术”即管理制度、管理权威与管理技巧的完美结合.法家明确赞同“法治”而反对“人治”,主张时时事事都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法令、规则,而绝对不能只依赖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或个人好恶.法家相信,如果坚守法制,哪怕是平庸普通的人也能成功地进行管理;但若抛开法制,才能超卓的人也必然会面临失败.法家还看到,“徒法不足以自行”,仅有管理制度,没有强力、灵活的推行措施,也不行.所以,管理权威和管理技巧也是必须的.法家将管理权威分为“自然之势”和“人为之势”,前者指管理者在既成条件下(如受委任)所获得的权威,后者指管理者利用各种资源自行创造的权威.法家尤其注重充分利用和强化“自然之势”,主动创设“人为之势”,并以此为后盾,保证管理制度的实施.法家通常较少理会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准则,往往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嫌,但其管理技巧却比其他各家都要丰富.在组织机构的建立、职位的设置、人员的选拔、授权、监督、考查等方面,法家提供了中国古代管理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极佳范例.(历史上,法家代表人物大多有丰富的执政和管理经验.虽然这些人物所获毁誉各异,但法家理论却从未被遗忘过.)即便在今天,我们也仍能从中不断寻求启示.
四、 兵家.兵家管理的领域主要在于军事,但其中蕴涵的管理战略、策略、方略,对其他领域无疑也有借鉴价值.在管理战略方面,兵家讲究运筹谋划,强调管理者审时度势,对外界环境和组织内部有清醒正确的认识,并据此作出判断和决定.在管理策略方面,兵家提出要“因变制胜”,强调“变”的因素,要求管理者对各种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并能积极创新求变,时时处处占据主动,不受制于人.在管理方略方面,兵家提出分级管理的原则:要想管理很多人像管理很少人一样轻松,就须依靠组织和编制的作用;要想形成富有效率的组织,就须以严格的纪律、法令进行层层控制,辅以思想教育,对下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形成特定的层级制度,以做到首尾一致,令行禁止.兵家因擅于计算、预测,强调变数而备受经济界和企业界的关注.有人认为,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尤其是市场尚未完全规范化)环境中,兵家思想将大有用武之地.一些涉足中国市场的外国公司在关注中国文化背景时,也确实将兵家学说放在了重要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关于上面四家思想的论述,仅是我个人所理解和感兴趣的部分,绝非其全貌.并且,在历经千年的治国、管理实践中,儒、道、法、兵四家的理论也绝不是截然分开、孤立存在的,他们往往彼此充实、互相吸纳地被结合起来运用.我们今天所要考察、研究的,也不应止于对各家学说的分判,而要力求将这些先哲智慧的结晶,融汇起来,转化为有利于现实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
例4: 这是道家的境界么?(100分)后天地而生,而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亡,而只天地之终.故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死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验,此自然之道也.[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后天地而生,而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亡,而知天地之终.出自《鹖冠子》能天篇.《鹖冠子》属黄老一派道家著作.讲的是悟道的圣人境界.知道了宇宙是怎么来的也知道什么时候会灭亡.
故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死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验,此自然之道也.出处不祥.根据前文所序引申讲既然宇宙都有始有终那么世界万物肯定也会有生死变化的自然法则.
例5: 相对论是什么意思请通俗解释一下[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相对论?爱因斯坦有个很有名的解释:你和一个老家伙坐在一起,一分钟都会感觉象一个小时;你和一个美眉在一起,一个小时你只感觉象一分钟.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大道无为是什么意思?
点拨:大道无为应该属于道家思想 在老子的《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道应该是事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方式、规则、原理、次序。这个道也应该是老子向世人指明的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圣人之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题2:青城山上"大道无为"四个字是谁写的
点拨:我查了有关记载,下面是一些介绍。 青城山书法 千百年来,到青城山来寻幽揽胜的文人墨客不可胜数,题写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文词流传千古,书法尤奉上乘,真草隶篆,无所不具。1988年,四川大学周浩然来游青城山,他认为:青城山是一座不可多得的...
题3:什么是道家的大道无为
点拨:道是事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方式、规则、原理、次序。 而无为是相对于有为而论的,一般儒家思想常说人要怎么养人要怎么样,就是要人去有所为。这个为是主观去执行,就是有意识的行为。 而大道无为在集成儒家的思想之时,同时也提出了儒家思想的不...
题4:道家的“大道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通俗解释,谢谢!
点拨:“道”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本体,又是一切事物的表现。从产生的过程看,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任何外在强加的力量,所以说“道”是“无为”;但从其产生万物的结果看,一切都由“道”所生,因此又可说“道”是“无不为”。所以,道家不是说“无为”而是说“无为而无不...
题5:“大道无为”是不是就是不为呢?
点拨:不是的,大道无为是指虽为而心念不存其为(大道者即是大心量,心常存大量即对于有量有形的作为也就不往心里搁了)但并非无所不为(无为常为)此乃圣贤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