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吏
发布日期:2018-11-24 11:44:45编辑:音乐人
概括:这道题是施撤财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刀笔吏,指导老师为利老师。"刀笔吏"一词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更详细一点则要追溯到青铜时代的一种器物--"削"。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自宋元后,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顾名思义就是谓其深谙法律之规则,文笔犀利,用笔如刀。"刀笔吏"如刀之笔的操纵,往往使许多案件乾坤陡转,或无中生有,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题目:刀笔吏
解: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在古代,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顾名思义就是谓其深谙法律之规则,文笔犀利,用笔如刀.“刀笔吏”如刀之笔的操纵,往往使许多案件乾坤陡转,或无中生有,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举一反三
例1: 刀笔吏是什么意思?[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刀笔吏的由来
“吏”在中国古代的职责经常是世袭的,他们一般都不接受系统的儒家教育,而是接受技能教育.对于“吏”者,“从政”是一种工作,他们的职责是按照既定的规章和条例完成日常、程序性的事务.我们平日里常说的“刀笔吏”一词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更详细一点则要追溯到青铜时代的一种器物——“削”.
在我国历史上,较早的正式书写都是写在竹或木制成的简上的.竹木简始于春秋时期,一直使用到公元四世纪才逐渐绝迹.由于简上的文字都是用毛笔蘸墨或漆汁书写在简片上的,所以一旦出现书写错误需要修改的时候,人们就使用一种被称为“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后重写,叫做“刊”.“刊”的本意是“个性”的意思,成语“不刊之论”仍旧保留着这个原始的意义.这种青铜削又称作刀,一般长度为20厘米左右,非常便于携带.
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刀笔并用,因此历代的文职官吏也被称作“刀笔吏”.唐代张祜做有《从军行》一首:“少年金紫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飞.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白首汉廷刀笔吏,丈夫功业本相依.”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后来发展到赞颂别人能写好文章时,也说成是“刀笔精通”.写好字的简用绳子编连起来,可以卷起来,叫做“册”.如果文章改动的地方较多,就得抽掉几片竹简,叫做“删”.“删”字从刀,也离不了“削”;把文章送给别人看,自谦的话是请予“斧正”,意即修改的地方太多,一个一个地“削”太费事,不妨就像用斧子一样一路大刀阔斧地砍过去.
例2: 官名“刀笔吏”是由依据什么而命名的华约组织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1.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一种叫做削的工具)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2.对抗北约
仅供参考
例3: 【刀笔之吏,】
思路提示:
李陵答苏武书中所谓“刀笔之吏,弄其文墨.”从政的人,都要了解这一点,公事办久了,从政久了,法律熟了,专门在笔杆上做工夫,害死人杀死人,比刀都厉害.
例4: 解释以下典故:刀笔吏,韦编三绝,斧正[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刀笔吏:“刀笔吏”一词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更详细一点则要追溯到青铜时代的一种器物——“削”.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在古代,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顾名思义就是谓其深谙法律之规则,文笔犀利,用笔如刀.典出《史记·萧相国世家》汉高祖刘邦的丞相萧何,原来是秦国的刀笔吏,无所作为后来协助刘邦统一天下,建立大功.成了开国丞相.
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像《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斧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斧正」一词,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
“斧正”一词源于《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故事说的是有一位叫做郢人的人,刷墙时不小心在鼻子上沾了一个石灰点,象苍蝇翅膀一样薄.他知道另一个叫匠石的人会耍斧子的绝活,便让他“运斤成风”,也就是把斧子舞得象刮风一样,咔嚓一下把石灰点削掉,鼻子不会受伤,郢人“立不失容”,一点也不害怕.后来有一个叫宋元君的人听了这事很稀罕,闲极无聊想找点刺激,便在鼻子上弄点石灰,也让匠石来“运斤成风”.匠石回答说,“我过去是会这个绝活的,但现在玩不成了,因为与我配合的那个郢人已经去世了.”成语“运斤成风”就是说的这个故事.后人就以此引申到修改文章,称之为“斧正”.
如果是同学、水平相当人之间交流,那就使用“雅正”、“指正”
晚辈呈给长辈,学生呈老师,初学呈专家,作者呈编辑,使用“教正”、“赐教”
“斧正”一词,确切地说应该是学术专家双方之间的词,但是还没有一位真正理解其含意的人使用过,一般是第三方使用.
例5: 1、谓空有条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是啥意思?[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秦朝就是重用了一下舞文弄墨的人,而这些人整箱以办事迅速、苛刻督查来比高下.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刀笔不为公卿
点拨:刀和笔皆为书写工具,刀用以削治简牍,笔用以书写,文吏必随身携带。 书吏是古代政府里从事文书抄写的办事员,古代官府的文件都是用竹木简,当办事员们抄写文件有了错误,就用小刀削去一层竹木简的表皮,重新抄写。毛笔和小刀是他们的必备工具,...
题2:无以五尺躯对刀笔吏是什么意思?
点拨:李广死前说的,出自史记.他那么一个大男人无法面对苛刻的审讯 从古至今,刀笔吏都是一股势力,衙门里面事难办、脸难看,早就是惯例了。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们,说白了,很多时候是向各级刀笔吏折腰,一边笑着折腰,一边心里流血。有啥办法?毕竟不能...
题3:水浒传中"起自花村刀笔吏……四方称"这一句出自哪一章
点拨:第十七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是宋江的一首赞词,为临江仙。 ——“曾有一首《临江仙》赞宋江好处: 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 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水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山...
题4:刀笔吏的典故
点拨:古时用笔在竹简上写字,写错了,用刀刮去从重写。指撰写公文或状词的人。典出《史记·萧相国世家》:汉高祖刘邦的丞相萧何,原来是秦国的刀笔吏,无所作为。后来协助刘邦统一天下,建立大功,成了汉朝的开国丞相。
题5:古代为何把文职官员叫做刀笔吏?
点拨:大家平时会从一些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看到,有时候文职人员会被称作刀笔吏,作为一个现代人听到这种称呼可能会觉得有点懵。笔是用来写字的,这个是可以理解的,那个刀是什么意思呢?难不成写字的时候还要带把刀?哈哈,其实还真的是这样!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