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左思
发布日期:2019-01-13 14:23:35编辑:音乐人
概括:这道题是尹嗽殖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咏史左思,指导老师为松老师。《咏史八首》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一组咏史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组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历代诗评家对这组诗评价很高。
题目:咏史左思
解:左思的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咏史诗,而是颇有深意的咏怀诗.所咏之怀包括两个元素:叹穷和言志.诗人从三个维度抒写困穷处境:对造成困穷处境原因的辩白、对摆脱困穷处境的期待、对身陷困穷处境的超脱;从三个层面表现人生志趣:立功扬名、著书立说、隐居高蹈.叹"穷"和言"志"共同构建了真实的心灵史,因而使诗歌不仅有对"穷"的不平之气,更有一种壮逸之气,而这种壮逸之气不仅包括立功扬名、著书立说的雄壮之气,也包括隐居高蹈的超逸之气.由于巧妙地运用赋、议论、对比等艺术手法,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境界.
举一反三
例1: 【赏析左思《咏史》其二】[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提示:将鼠标移动到颜色不同的字词上可以看到注解.
【赏析】
虽有用世心,报国却无门,愤激之情发而为诗,勃郁之气冲孔袭门,指斥封建士族门阀制度扼杀人材.
例2: 求左思咏史其一的翻译弱冠弄柔翰[2],卓荦观群书[3].著论准过秦[4],作赋拟子虚[5].边城苦鸣镝[6],羽檄飞京都[7].虽非甲胄士[8],畴昔览《穰苴》[9].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10].铅刀贵一割[11],梦想[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弱冠弄柔翰[2],卓荦观群书[3].
著论准过秦[4],作赋拟子虚[5].
边城苦鸣镝[6],羽檄飞京都[7].
虽非甲胄士[8],畴昔览《穰苴》[9].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10].
铅刀贵一割[11],梦想骋良图[12].
左眄澄江湘[13],右盼定羌胡[14].
功成不受爵[15],长揖归田庐[16]
二十岁就写起了文章,优越地看过了各种的书.
史论比得上贾谊的过秦论,词赋比拟于司马相如的“子虚”.
边疆老是受苦于战事,加急的军书就飞送到首都.
我虽不是戴甲胄的武夫,可早就读熟过司马穰苴的兵书.
长啸一声以激起清风,眼下好像就看不起有什么“东吴”.
铅刀是否锋利还重在一试,做梦都想实现我的宏图.
左边一瞪就澄清长江湘水,右边一顾就平定西羌和叛胡.
功成回来不受封赏的爵禄,深深地作个揖就归隐于田庐.
例3: 左思《咏史》写了什么历史现象[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诗一开头就用比兴的手法,以涧底松来比喻怀才不遇的寒士,以山上苗来比喻凭借门阀世代卿相的士族,深刻地揭露了西晋社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畸形现象.对扼杀人材的门阀制度发出了愤慨的抗议.其态度之激烈、笔锋之尖锐,在整个西晋六朝都是不多的.“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这一艺术形象打动了不少后世文人,南朝范云曾写过《咏寒松》诗,初唐王勃也写过《涧底寒松赋》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可见左思《咏史》诗揭示的社会问题的广泛意义及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左思《咏史》中用了谁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点拨:1、①左思《咏史》共8首,其中用典的是第二首。诗中使用了冯唐的典故:“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1 ②用意是:通过描写冯唐易老,“白首不见招”的现实,批判当时的用人选人体制,那些权贵子弟可以世代沿袭,而冯唐这样伟大的有用的人才,到老了也没...
题2:左思 的《咏史》 表现手法的 表达效果如何?
点拨:这首诗开端巧用比兴,然后用自然现象引入社会现实,最后援引史实进行说明,使史实与现实紧密结合,咏史实为咏怀,这是左思《咏史》成熟的重要标志。 这首诗针对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腐败局面,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强烈...
题3:左思的《咏史》的主旨是什么?
点拨:“咏史”多局限于叙述史实,借古人古事以书写自己的胸怀,揭露了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抒写诗人对高门权贵的蔑视之情。
题4:左思的咏史八首最后四句用了哪些典故
点拨:典故: 1,金张藉(或籍)旧业,七叶珥汉貂。金张,指西汉金日磾和张汤两家的子孙。金家从武帝到平帝七代担任内侍。张家子宣帝、元帝以来,子孙相继有十多人为侍中、中常侍。 2,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公,即冯唐,汉文帝时人。他才能出众...
题5:咏史 左思用典的作用
点拨:1、作用是:使史实与现实紧密结合,增加文学色彩,增强了表达效果,使人感受强烈。 2、原文: 咏史(二)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