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忘筌
发布日期:2019-01-06 20:49:31编辑:音乐人
概括:这道题是东崭等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得鱼忘筌,指导老师为解老师。
题目:得鱼忘筌
解:得鱼忘筌
【解释】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出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示例】故目的既达,,其手腕之峭紧敏捷又如此.◎清·梁启超《外交失败之原因及今后国民之觉悟》
【近义词】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原文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出处
魏晋时期 嵇康 《赠秀才入军》
注释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典故出自《庄子》.庄子钓于濮水,得到了鱼,却忘记了捕鱼的竹笼.魏晋玄学发挥庄子的理论,崇尚领会事物本质的同时,忽略其外在的形式,这里是指深得自然万物奥妙的精神境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典故出自《庄子》.郢人死后,匠石再也找不到可以为他做模特的人了.庄子用这则寓言来说明自己在惠施死后“无与言之”,失去了可以交流的好友.嵇康借来说由于分离,自己和兄长不能在一起谈论得道的体会了.
译文
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长着花草的地方喂马.在平坦的草泽地上射飞鸟,在长川垂钓.
一边用手弹奏五弦的琴,一边眼睛看着天边的鸿雁.一举一动都是自在满足的,让心灵在“太玄” 的境界中遨游.
称赞庄子钓于濮水,得到了鱼,却忘记了捕鱼的竹笼.(兄长参军就像)郢人逝世,再也不能一起谈论得道的体会了.
【反义词】饮水思源
举一反三
例1: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寓意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我曾经独自漫步过溪流,(看见)有两位老人分别坐在(一块)石头的两旁钓鱼,其中甲得到的鱼特 多,并且很轻易就钓到.乙一天都没有收获.(乙)就扔下钓竿问甲道:“鱼饵相同,钓鱼的溪流也相同,为什么差
别这么大呢?”甲说:“我开始下钩的时候,心中想到的是我自己而不是鱼,眼睛不眨,神色不变,鱼忘了(坐这的 是)我,所以容易上钩了,您(一心)想到的是鱼,神态(总是)变鱼(自然)就逃离啊,哪里还会有收获呢!”乙 按照他教的做,一连钓到几条鱼.
我感叹道:“这意思说到了事物的宗旨,成为哲理了啊!”应该记下来.
你在乎的是鱼,看着鱼,神情一变鱼就跑了,怎么会钓到?
答题的话:不能只专注名利,要达到物我两忘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例2: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中第一二句“一曲”“一钓舟”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作者在依依惜别的神情中乘船离开了乡土,自己单独置身于一叶小舟之中,远望旌阳山下的灯火,写出了作者内心的伤感和沉重.
例3: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蕴含的玄妙之处[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主要的玄妙之处,就是上联用了5个不同的字即“孤”“独”“一”“单”“匹”,都有一的意思,下联的相同位置用了5个不同的字,表示的都是二,孤独一单匹,和下面的两夹二对双,对仗工整又富有趣味,还是两幅很有意境的景象,是一副绝妙的对联.
例4: 渔父和钓叟的相同处与不同处[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说起钓叟的文学意象,自然便会想起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冷峻独立的自然环境衬托着对人生高洁理想与心性自由的追求;而李白笔下的“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则充满了对高士之名的敬仰.就连才华冠绝天下的苏轼也曾有过“从此小舟逝,江海寄余生”的想法,至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牢骚更是比比皆是.青山绿水中,快意失意间,他们似乎只有成为道家淡泊无为的皈依者,才能将回归自然作为他们精神家园的最终归宿.
其实,钓叟并不能完全归纳为道家思想的追随者,更为恰当地讲,他们身上体现更多的是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入世法则,虽处江湖之远,却忧庙堂之事,有着钓叟的身份,却没有终生归隐的勇气,总是徘徊在儒道之间,精神总是处于左右摇摆的状态,与道家完全纯粹的精神追求有着本质的不同.最典型的就是姜太公了,年近八十而以直钩垂钓于嶓溪,后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流传于世,他钓的是周文王,钓的是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也钓来了天下八百年的太平.其实,钓叟的“钓”字本身就蕴涵了隐忍与等待的意思,他们并不拒绝召唤,虽游荡在山水之间,但其意并不在于山水之趣;他们等待,但并不遮掩自己的人生抱负;山水苍茫,他们钓的是“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的用意,与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与钓叟不同,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学典籍里出现的次数远不如钓叟多,但他们每一次出现都有“翩若惊鸿”的感觉.楚辞《渔父》中的渔父,虽话不多,但其“莞尔而笑”、“遂去,不复与言”的动作,与“沧浪之歌”的吟唱,使得这个渔父形象非比寻常.在屈原悲愤不平的情境下,他的言行显然对屈原最终“投江”起到了点化作用.此渔父非是以打鱼为生的人,他是一个深谙政治智慧的贤人,一个寻求隐遁之道的圣贤.而在《庄子·渔父篇》中,代表道家思想的渔父则毫不客气地教育了儒家创始人孔子.其“人有八疵,事有四患”的高论,孔子听后似有所感,发出“吾敢不敬乎”的心悦诚服之辞.按照冯友兰及后世学人的观点,《庄子》是道家公然批判或蔑视儒家的哲学著作,但他们显然有着相当的底气,“孔子问道于老子”成为他们引以为傲的资本.其实,在渔父面前,孔子显然有点心虚,虽然教诲别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但他自己虽“累累若丧家之犬”亦不改“学而优则仕”的初衷,所谓“八疵四患”他估计一个都不少,所以他心慌意乱离去也可理解.渔父,作为一个文学意象,反映了人类质朴本性的回归,他们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却又超然于世界之外;他们透彻清明,却又有着傲世独立的品质,他们和谐自然,率真自我,以坦然淡泊之心境实现人生精神的超越,这是渔父形象价值体现之所在.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当渔父留给世界渐行渐远的背影,当钓叟留给历史翻云覆雨的机遇,一切似乎又回到“恺撒的终究归恺撒”的逻辑原点.即便如此,他们都会比唐时隐居在终南山上的所谓“名士”要强得多,这些所谓“名士”把隐居当作一种途径,因为离长安近,皇上只要打一个响指,他们就会屁颠屁颠地去高呼万岁.他们是“假行僧”,是处心积虑窃取取经成果的“六耳猕猴”,是孔老二的忠实信徒,如此而已.
引子 周东生
例5: 【“一为钓叟一耕佣”表明什么.急,】[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浪淘沙令》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年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遇,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到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译文】伊尹吕望两个衰翁.都经历了贫穷与达通.
一个曾是钓鱼翁,一个就是一帮耕的农民.
若是当年无人识.空老到死不得志.
文王遇吕望,商汤遇伊尹.如虎添翼龙行云. 安邦定国谈笑中.
直到如今千载后,有谁敢与他们来论功.
封建时代的士人由穷到通,总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侥幸成分,也就是说,能够由穷到通的毕竟是少数.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若使当时身不遇.“作者颇有自许之意.“若使”即假如.当伊、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假如不遇商汤、周文,则英雄终将老死岩壑.伊、吕是值得庆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运却是大可惋惜的,因为那些人没有被发现、被赏识、被任用机会,他们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没了的英雄.
“历遍穷通”什么意思?经历了贫穷和通达;
“一为钓叟一耕佣”表明什么.表明原来出身贫寒、地位卑下,如不遇明君贤主,那么也就是一平凡之人,老死沟壑.主要是抒发了王安石得到宋神宗支持变法后的感喟,和想做一番事业的豪情.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得鱼忘筌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点拨:一般来说是一个贬义词,因为这个词相当于忘本的解释,详解如下: 得鱼忘筌意思是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1.原指领会了深妙的义理,表达它的言语可以忘掉;鱼捕到了,渔具也可以忘掉。意思是言语和渔具虽不可...
题2:得鱼忘筌是什么意思
点拨:【成语名称】得鱼忘筌 【成语读音】dé yú wàng quán 【英文翻译】to forget the means by which the end is attained 【字词释义】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 【成语释义】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近义词】卸磨...
题3:“朝琢夕磨,其如命何”“得陇望蜀,得鱼忘筌,天长日...
点拨:早上也思晚上也想,但你的命运是什么样的呢?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长期如此,别人不会喜欢你的!这是一个不太好的签!但本人认为:只要一天天完善自己,琢磨...
题4:得陇忘蜀 得鱼忘筌 天长日久 人憎狗嫌
点拨:应该是得陇望蜀,意思是得到陇地之后还想得到蜀地,比喻贪得无厌 得鱼忘筌,捕到了鱼,就忘掉了筌(捕鱼的工具)。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天长日久,指时间长,日子久。 人憎狗嫌,人也讨厌狗也嫌弃,指不受欢迎
题5:得鱼忘筌,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卸磨杀驴,过河拆...
点拨:得鱼忘筌 dé yú wàng quán [释义] 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语出] 庄周《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近义]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用法] 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