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
发布日期:2019-01-06 20:48:09编辑:音乐人
概括:这道题是盍胁阅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不患寡而患不均,指导老师为宗老师。不患寡而患不均是指孔子提出的税收思想之一。孔子在《论语·季民第十六》 中指出:"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意即不论有国的诸侯或封地的大夫,不应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分配不均; 不要担心人少,而只需提防境内不安宁; 财富分配均平,便无所谓贫穷; 人民和睦相处,便不觉得人少; 境内安宁就没有亡国的危险。
题目:不患寡而患不均
解:翻译:他们不怕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怕人少而担忧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
原文是《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ì),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shě)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翻译全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讨伐颛臾.” 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们了.那颛臾,先王曾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他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否则就不要去(当那个官).’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怕人少而担忧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吸引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举一反三
例1: 英语翻译我要的是中文的,麻烦把后面盖无均...[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译文是:
不管是诸侯还是大夫,不担心财富少,就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就担心境内不安定.因为财富平均,就无所谓贫穷;国内上下和谐,就不会使人民流散减少;境内安定,国家就不会倾覆.
原文:
一 课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此段划下划引话的大意是批评冉有、委路推卸责任的态度.主要采用了演绎法和类比法.)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二 翻译
季氏将要攻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谒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求!岂不是要责备你们吗?那颛臾,当初先王让它作为东蒙山的主祭国,而且它已经在国境之内了.这是国家的臣子呀,为什么要攻伐它呢?”
冉求说:“季氏要这么干,我们两个作臣子的都不想这样.”孔子说:“求!周任有句话说:‘如果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担任官职,如果不能,那就不要担任官职.’盲人站立不稳,不去扶持,摔倒了又不去搀扶,那还用搀扶的人做什么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中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中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求说:“现在颛臾这个地方,城郭坚固又靠近费邑,现在如果不攻取它,将来必定成为子孙的隐患.”孔子说:“求!君子最痛恨那种嘴上不说‘我想得到它’,却为了得到它而替自己的行动找个借口的人.我听说,不管是诸侯还是大夫,不担心财富少,就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就担心境内不安定.因为财富平均,就无所谓贫穷;国内上下和谐,就不会使人民流散减少;境内安定,国家就不会倾覆.要是这样做了,远方的人不归服,那就加强文德教化来使他们归服.他们来归顺以后,就要使他们安顿下来.现在你们两人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服,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境内挑起战事.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宫廷之内吧.”
例2: 【《论语》记载:“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上述观点表明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A.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B.要求扩大生产】[政治练习题]
思路提示:
A.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例3: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意思】
思路提示:
我听说拥有邦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贫困而担忧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例4: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3Q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释义】
思路提示:
因为财富平均就无所谓贫穷;国内太平就不觉得人口少;社会安定,国家就不会倾覆.像这样做,那么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应完善文教德化而使他们归顺,使他们归顺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
例5: 孟子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出自《论语》全译:季氏第十六篇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里“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古本有误,应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因为“贫”与“均’是指财富,“寡”与“安”是指人口,下文所说“均无贫”与“和无寡”可以为证.颛臾是鲁君(先王)封的‘东蒙主”,如果季氏抢占来,必然引起社会动荡,就要“不安”.接着,孔子批评冉有和季路,“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是错误的.文章结尾一句“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孔子已经看穿季氏讨伐颛臾的最终目的其实是要削弱鲁国的实力,以至篡夺鲁国的政权,从这个意义上看,李氏的行为只是一种试探性的武力示威,因而最后一句道破了季氏的阴谋,一语中的.
意义: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成语「不患寡而患不均」什么意思
点拨:【成语】: 不患寡而患不均 【拼音】: bù huàn guǎ ér huàn bù jūn 【解释】: 患:忧虑;寡:少,贫穷;均:平均。不忧虑贫穷而忧患不平均。
题2:“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啥意思??
点拨:“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原句是:“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有国”的是诸侯,“有家”者指“大夫”,显然他是在讲做王侯士大夫之道。我的理解是,“寡”指人口少,恰如王侯“...
题3:“不患寡而患不公”是什么意思?
点拨:出自《论语》全译:季氏第十六篇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 不患寡而患不均,意义: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 现在政府提倡:不患寡而患不公,一字之改却是一个了不起的进...
题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出自哪里
点拨:“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背景 颛臾是鲁君(先王)封的‘东蒙主”,如果季氏抢占来,必然引起社会动荡,就要“不安”。接着,孔子批...
题5: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公
点拨: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第十六章。 【原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