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谱网 > 知识库 >

导航导航

王震新疆杀了多少人

发布日期:2019-10-07 12:00:00编辑:音乐人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王震新疆杀了多少人》,下面是详解!

王震哪年进入新疆

1949年11月6日是王震进入新疆的第一天

对于许多人而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名曰“兵团”,却不列入军队编制、不穿军装、不拿军饷、不要国家和人民负担,屯垦戍边,守土保疆,维护了新疆半个世纪以来的稳定。而这支特殊队伍的创始人,就是功勋卓著的上将王震。无论是在新疆工作还是离开新疆,也不管是在农垦部工作还是在别的部门工作,王震都一直关注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受到兵团人的爱戴和敬仰。

进军新疆 大有可为
  
进入新疆前,毛泽东在西柏坡对王震说:“新疆比你过去经营的南泥湾要大一万多倍……当年左宗棠曾留下诗句:‘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希望你到新疆后能超过左文襄公(左宗棠),把新疆建成美丽富饶的乐园。”毛主席的话深深印在王震心里。

新疆解放初期,经济极为困顿,百业凋零,物资奇缺。新疆军区每月派飞机去北京运一趟银元,购买粮食供养大军。新疆广大农村异常贫困,各族农民除去地租、口粮和种子外,所剩无几,无法供养10万大军的粮饷问题。从苏联进口,经费困难;而从内地调运的话,则路途遥远,运输困难。1949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正式动员新疆驻军开展大生产运动,从根本上解决粮饷问题。

1949年10月,在进军新疆前,王震在甘肃酒泉对第1兵团官兵说:“进军新疆,大有可为!我们要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事,办好事,既要保卫边防、巩固治安,又要改造起义部队,建立新政权,尤其重要的是要率领各族人民并肩战斗,大搞建设!”1949年11月6日是王震进入新疆的第一天。他坐在飞机上,望着舷窗外的大地,兴奋地赞叹:“我们祖国真伟大!”就在飞机上,王震与同机去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热烈地讨论了入疆后如何开荒、生产、兴修水利,争取早日粮食自给等问题。

屯垦戌边是我国古代维护国家统一,稳定边疆社会,促进边疆发展的有效措施。王震认真分析了新疆的形势,借鉴历史屯垦戌边的经验教训,规划了新疆屯垦事业的蓝图。王震牢记毛泽东的嘱托,他在1950年1月提出:“在新疆驻军条件下,军队生产事业是长期的,是子子孙孙的建国事业。”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屯垦,都无法摆脱“一代而终”的结局。王震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新的屯垦戍边方式,把部队转变为从事作战和生产建设双重职能的新型的部队。
  
1950年1月21日,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号召驻疆部队全体军人全部参加劳动生产,要发动11万人到开垦种地的农业生产战线上去,要在当年开荒种地4万公顷。第2军向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军,拟定了种地13000多公顷的计划;第6军向准噶尔大戈壁开战,计划开荒8000多公顷;第5军决定在伊犁、塔城、乌苏一带种地3300多公顷;参加起义的陶峙岳将军率领的第22兵团则计划完成种地13000多公顷的任务。1950年一年,驻新疆军队70%的人员参加了农业生产,迈开了屯垦事业的艰难一步。当年,驻疆部队全体官兵就开荒85万亩,实现了部队粮食基本自给,油料全部自给。

1952年底至1953年上半年,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新疆军区以代司令员王震、代政委王恩茂的名义颁发命令,将驻新疆人民解放军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编为生产部队的是第1兵团第2、6军和第5军大部,第22兵团全部。原国民党西北行政公署副长官兼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是一个袍泽情结很深的军人,部队起义后,他一直关注着那些随自己守卫边疆的部下的安置问题。但在新疆安家落户,困难很多。他准备给大家发点路费,把大家遣散回老家。进疆伊始,王震就对陶峙岳说:“起义部队过去守土有责,立了功。起义以后,可以一起和我们转向生产,妥善安置大批退伍官兵。”王震接着说:“陶司令率部起义,投向光明,功盖天山。我是个粗人,在北京中南海,我已经跟毛主席、周总理吹过牛了,我要叫新疆变成第二个南泥湾,这光靠我王胡子一个人可不成,你可要助我一臂之力啊!”

之后,第22兵团官兵在玛纳斯河流域艰苦创业,为建设和保卫祖国的边疆,为屯垦戍边建立了巨大的功绩。屯垦戍边之初,生活极为艰苦。王震、陶峙岳同普通士兵一样,肩负纤绳,拉爬犁,运石头,筑公路,挖河渠。他们一手握枪,一手拿镐,在阿克苏、库尔勒、伊犁、塔城、阿尔泰、奎屯和石河子等地安营扎寨,垦荒造田。

1954年8月6日,根据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的建议,中央军委决定第22兵团与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合并,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0月7日,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共计10.55万人。陶峙岳任司令员,新疆分局书记王恩茂兼任政委,张仲瀚为副政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是新疆屯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王震此时虽然已经调离了新疆,但兵团的成立及其所从事的屯垦大业,却是与王震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新疆军垦第一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王震主张在把作战部队转变为屯垦军、劳动军之后,应当创建农工联合体的国营农场,实现农业和工业的现代化,建立农工商联合体。从1950年到1952年,驻疆部队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开垦了一百多万亩土地(农),在各地建起了合作社(商),还建起了各种加工厂(工)。这在当时是破天荒的新生事物。

新疆是一个多沙漠、戈壁和高山的地区,优质土地匮乏。1951年的一天,新疆军区在调查中发现,迪化(今乌鲁木齐)以北约50公里的乾德县境内有大量可供开垦的荒地。王震闻讯后前往考察勘探,发现这里土地非常肥沃,只要有水源进行灌溉,种植各种农作物都可以丰收。鉴于此,王震果断地作出决定,确定在这里办大型机械化农场。王震高兴地说:“这几十万亩荒地到哪儿去找?我看小农场不办了,要办就办一个苏联式的机械化大农场。第一个军垦农场就定在这里了!”

要建立大型农场,就必须有水源。王震当即决定在这一地区修筑一座水库。1952年4月,水库竣工。经过战士们的艰苦奋战,荒原开出了良田,戈壁建起了水库,王震非常高兴,把农场命名为“新疆军区后勤部八一农场”,水库为“八一水库”。八一农场是由王震亲自勘察和筹建起来的共和国第一个军垦农场,被称为军垦第一犁。

王震关心部队的机械化耕作事业,常常亲临检查督促。在战士们当中,广泛流传着“王司令员开拖拉机”的故事。从1950年开始,新疆军区陆续利用部队生产和收购的农畜产品,从苏联换回拖拉机和机引农具。1951年4月的一天,第22兵团直属机耕队正在开垦伊乌公路附近的一块荒地。王震在陶峙岳的陪同下前来视察。一台拖拉机带着四铧犁进行大型作业,王震高兴地称赞道:“这铁牛就是比水牛、黄牛的力气大,一个顶十个!”接着,王震开着拖拉机亲自操作。从拖拉机上下以后,他对驾驶员说:“你们要开好铁牛,发扬南泥湾精神,多开荒地建设新疆!将来你们就是西北地区的开路功臣!”王震司令员开拖拉机的消息在部队不胫而走,大大增强了官兵的信心。1952年7月,当八一农场使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时,从迪化前往农场参观的各族群众竟达三千多人。

在创建现代农场的过程中,王震坚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业,包括粮食和棉花生产,一直在新疆占着主导的地位。王震亲自领导的北疆棉花生产,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创造了在“植棉禁区”植棉成功的奇迹。

1950年春,第22兵团的第25师、第26师进入准噶尔盆地玛纳斯垦区,进行开荒生产。长期以来,北纬42度以北地区被视为植棉禁区。而玛纳斯地处北纬45度至46度之间,过去一直没有人在这里种过棉花。可是,22兵团部队在开进去后的当年便在一个名叫小拐的地方创造出了奇迹,种出了第一块棉花地,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引起了王震的极大关注。第二年,王震亲自主持制订生产建设计划,把棉花生产放在仅次于粮食生产的重要位置,要求推广小拐地区的植棉经验,扩大北疆的棉花试种面积。

1952年秋,新疆军区决定,由王震亲自领导第22兵团在玛纳斯垦区大量种植棉花。王震从苏联引进了3137号棉种,在石河子举办了植棉技术训练班,由苏联专家迪托夫和八一农学院教授主讲。按照计划,第25师和26师要实现两万亩棉花丰产。第二年,两万亩棉花共产籽棉804万斤,平均亩产超过400斤,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第26师的排长刘学伟植棉小组种植的53亩棉花,平均亩产籽棉773斤,在“植棉禁区”创造了棉花产量的最高纪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产的长绒棉,以纤维长、质量好而闻名于世,堪与埃及尼罗河流域的长绒棉相媲美。中国是当今世界的第一产棉大国,作为国家重要棉花生产基地的建设者,兵团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960年以来,王震每次来兵团视察,都要去棉田亲眼看一看棉花的生长情况。1981年1月,为了推广地膜栽培这项先进技术,王震与准噶尔盆地的新湖农场领导签订了一份新的植棉合同——“地膜植棉合同”。1981年8月,邓小平来到石河子农场地膜棉田,仔细查看了长势喜人的棉花,称赞王震说:“你到新疆带了个头,把地膜技术推开了。”1981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后,王震亲自抓地膜植棉新技术的推广,兵团很快推广了地膜植棉技术,并波及全疆,掀起一场新疆农业史上的“白色革命”。
  
今天,新疆已成为世界上地膜植棉面积最大的地区,棉花生产不断登上新的台阶。生产建设兵团在植棉生产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王震功不可没。

当年新疆有王震,西藏有谁呢?

西藏有张国华。

张国华(1914.10.22—1972.2.21),曾用名张福桂、李亚霖,江西省永新县怀忠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开国中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军长,西藏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政委、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等职。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2年10月20日,指挥对印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共毙、俘印军7000余人。1951年被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为“井冈山”。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军军长。

1950年01月,任川南行政公署主任。

1950年01月,下旬离职奉命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进军西藏,促成了西藏和平解放。

1950年01月,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

1950年06月至1953年03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2年02月至1955年0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西藏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52年03月,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第一副书记、副书记、第二书记。

1955年05月至1968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大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56年04月至1965年08月,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第二副主任委员。

1958年1月起兼任西藏公学校长。

1959年06月,任西藏平乱总指挥,指挥西藏平叛。

1960年10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

1965年09月至1967年02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委第一书记。

1965年9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

1965年10月起兼任西藏民族学院院长。

1965年11月至1966年11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

1967年05月至1972年0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68年12月至1972年02月,任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1969年12月至1971年08月,任四川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1年08月至1972年02月,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

1969年04月至1972年02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72年02月21日因病在成都逝世。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中共八大代表, 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国华

找有关王震解放新疆的电影叫什么

  有纪录片《王震将军》
  导 演:李则翔 编 剧:李则翔 上 映:1995年 地 区:中国大陆 类 型:纪录片 故事梗概: 这是一部传记纪录片,本片以王震生前众多的社会活动和鲜为人知的丰富历史形象素材,表现了王震戎马生涯几十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喋雪征战风霜岁月,几十年为共和国的昌盛呕心沥血!影片集中表现了王震同志德高望重功勋卓著、有功不居只知奉献的革命精神。

  还有电影《金戈铁马》
  出品年代:1995 出品公司:天山电影制片厂 演员 孙海英 古月 丁关宜 导演 Director: 李前宽 Qiankuan Li 肖桂云 Guiyun Xiao 编剧:张笑天 摄影:李力 制片:裴凤林
  剧情介绍
  1946年,王震率军从宣化突围北上,敌人设下重兵围追堵截。万庄战役中,李文星擅自带领护送伤员的一个排去支援大部队,结果使伤员们受到重创。王震“挥泪斩马谡”,下令处死李文星,幸而副政委王恩茂保护了他,并送他到第六军效力。经过保卫延安等漂亮战役,解放军进入了反攻。王震以妙计逼死了原来因攻占延安趾高起扬的国民党将领刘勘。王震的部队所向无敌,又经过一系列战斗,解放大西北曙光在望。在西柏坡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王震受毛泽东的暗示,放弃了镇守大城市的机会,挥师西出玉门关。在途中,艰苦倍增,卫生员小冯临死向王震恳求见李文星一面。王震才知道李文星还活在世上,并成了六军战斗英雄。在解放兰州、西宁后,王震以他的胆识和远见,特带上一支由各科学专家组成的特别队伍,这批知识分子后来成为了建设新疆的栋梁之材。他还下令保护莫高窟。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升上天安门时,王震收到了毛主席的电话,主席高度地评价了他。嘉峪关立有“出十还一”的碑碣,王震率领他的将士兑现了这个诺言。

王震烈士墓在新疆

王震烈士墓在新疆...

王震烈士墓在新疆

关于王震收复新疆的电影

关于王震收复新疆的电影...

关于王震收复新疆的电影

《明月出天山》,电影电视套拍剧,拍摄时在我的大学,我还是大学生,搜了一下网上居然没有,时间大约是1996-97年,导演好像是李前宽,现场见过

王震平新疆之乱是哪一年?

1949年9月23日,彭德怀司令员在兰州大厦热情接见了曾震五将军,最终确定了新疆和平解放大计。

为什么说新疆的“土豪”怕“王胡子”

王震在平叛问题上绝不手软,对顽固分子格杀勿论。乱世当用重典,不用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事实证明王震的强硬在当时确实起到极大威慑作用,王震平叛后,新疆直到80年代后期都没有发生任何叛乱;
解放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特别是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遭受重创,彭德怀的第一野战军也以强劲的态势横扫大西北,中国共产党完全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1949年6月,国民党寄予厚望的长江天险告破,全国解放已是指日可待。蒋介石见大势已去,一方面将主力撤往台湾以求东山再起,一方面固守边陲以作负隅顽抗。他将地域选择重点放到了陕南、陇南、广西等地,通过组织纠结当地土匪,利用山险地形作最后的垂死挣扎。特别是新疆一地,在路卫兵看来更是蒋介石所倚仗的重中之重。新疆远在西北边陲,地域宽广地形险恶,各民族又融杂汇合,民情十分复杂。特殊的地域和历史沿革造就了这里复杂的政治局面,历来政府也是鞭长莫及鲜少兼顾。如何解决新疆问题就摆在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面前。

一野张网待发,毛泽东力求和解。1949年9月,彭德怀指挥一野歼灭了盘踞兰州、宁夏的马步芳、马鸿逵主力,解放了陕、甘、宁、青四省的广大地区,打开了进军新疆的通道,形成张网进发之势。此时驻扎新疆的国民党军队便分为两派:一是以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和新疆政府主席包尔汉为首的力主和平派,在政治上倾向于共产党;另一派是以国民党骑兵第5军军长马呈祥、整编第78师师长叶成,以及第179旅旅长罗恕人为首的血战到底派,此三人掌握一半的驻疆部队,反共态度十分坚决,誓与国民党共存亡。当此情形,争取陶峙岳就成为关键的一步棋。
1949年9月北平谈判期间,毛泽东亲自邀请张治中商谈和平解决新疆问题。并希望张治中能争取陶峙岳起义。陶峙岳是张治中任新疆省政府主席时邀请去做的警备司令,对张治中很尊重。在张治中的争取下,陶峙岳与包尔汉彻底下定和平起义的决心。马呈祥、叶成、罗恕人见大势已去,转道印度逃往香港,起义障碍扫除之后,陶峙岳与包尔汉联名给毛泽东、朱德发出了起义通电,走出了新疆和平解放的第一步。
和平解放后的新疆并不平静。新疆在整体上虽然和平解放,但是新疆地区形势依然很复杂。新疆旧有的地方势力“赶走汉人”、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分裂思想一直阴魂不散,这种政治思潮在新疆局部地区影响很深,他们通过各种分裂手段,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当时的分裂势力主要有三股:
一是阿不都拉大毛拉在伊犁的叛乱。阿不都拉大毛拉秘密建立了“大突厥主义伊斯兰党”,并派人到迪化(今乌鲁木齐)、喀什、阿山(今阿勒泰)成立分支机构,该组织四处宣传“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思想,势力发展很快,到1950年上半年,已发展到8个小组共计1500人,他们积极策划暴乱,散布独立的谣言、标语及传单,试图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二是乌斯满及其追随者的暴乱。大地主乌斯满及其亲信主要活动在新疆东部的山区和牧区,先后在昌吉、奇台、哈密、绥来(今玛纳斯县)、景化(今呼图壁县),迪化(乌鲁木齐)以及甘肃、新疆、青海三省交界处发动武装暴乱,并裹胁成千上万的牧民跟随其暴乱;三是穆罕默德?伊敏的分裂势力。穆罕默德?伊敏是南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策划者之一,他长期流亡国外,1946 年被国民党政府委派回新疆,出任新疆联合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他利用合法身份在南疆和田等地公开宣传和鼓动分裂思想,并组织武装策划了多起叛乱活动。
毛泽东多措并举,力求保存和解成果。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毛泽东在新疆倾注了大量心血,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一方面他电令起义的陶峙岳和包尔汉要“维护好民族团结和地方秩序,与人民解放军合作,废除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以巩固来之不易的和平成果;一方面邀请新疆地方革命领导人、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主席赛福鼎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以争取得到新疆民众最广泛的支持;再就是在新疆新政府成立时,毛泽东制定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原则,致电彭德怀:“政府改组,包尔汉仍应为主席。委员应是汉人占少数,维族及其他民族占多数”,并将具体比例定为2比3。

毛泽东选中“王胡子”坐镇新疆平叛。除以上措施之外,为了彻底消灭新疆的顽固残余,毛泽东还布置了最为关键的一步棋,那就是选派王震亲自坐镇新疆平叛。王震率第一兵团挺进新疆,不负众望,顺利的平息了各地叛乱,充分证明了当时这步棋是走对了。毛泽东当时之所以选中王震去坐镇新疆平叛,在路卫兵看来,有以下五个原因:
一是毛泽东非常重视新疆问题。新疆靠近苏联、蒙古和中亚战略要地,国防地位极其重要和特殊。新疆问题能否解决好关乎到中国是否能拥有一个长久稳固的大后方。毛泽东在与彭德怀、王震谈到新疆问题时说:“我们那位老乡左文襄公(左宗棠)说‘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虑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无晏眠之日。’这话是有道理的,对干新疆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而将如此重大的任务交给王震这个湖南老乡,毛泽东是放心的,他对王震说的一席话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左宗棠曾留下了一句诗,‘新栽杨柳三千行,引得春风度玉关’,王震同志,我希望你到新疆后,能够超过左文襄公,把新疆建设成美丽富饶的乐园。”
二是王震熟悉西北战事。王震先是在西北野战军任纵队司令,一野成立后又任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可以说一直坚持在西北作战,对西北的地理和战事非常熟悉;
三是王震带出的部队有韧劲。王震任359旅旅长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处处荒山没有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不能不说王震带出的部队是百折不挠的;他带的部队在延安保卫战中表现的同样顽强而韧劲实足;最突出的是1944年冬,王震率4000人自延安出发,渡黄河,越长江、突破敌军重重围堵,到达湘粤边界开辟新区。此行历时两年,行程27000余里,经历大小战斗300余次,开创了我军史上的又一奇迹,此举被毛泽东盛赞为我军的第二次长征。这没有坚强的毅力和韧劲是做不到的;
四是王震打仗作风强硬。王震外号“王胡子”,性格火爆,雷厉风行。打仗素以骁勇善战、作风强硬著称。他在平叛问题上绝不手软,对顽固分子格杀勿论。乱世当用重典,不用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事实证明王震的强硬在当时确实起到极大威慑作用,王震平叛后,新疆直到80年代后期都没有发生任何叛乱;
五是王震有勇有谋。王震一方面对叛乱分子坚决打击绝不姑息,一方面遵照毛泽东“严惩首恶,宽待士兵”的指示,掌控大局,运筹帷幄,迅速打开局面。他还采取了给维族人民分土地、解放妇女权益、取消多妻制等一系列受到新疆民众拥护的措施,在政治上争取了主动,极大地孤立了叛乱分子。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讯

推荐专题

儿童歌曲大全 儿童故事大全 卡农钢琴曲谱 天空之城钢琴曲谱 梦中的婚礼钢琴曲谱 梁祝》钢琴曲谱 童年的回忆钢琴曲谱 彩云追月钢琴曲谱 康定情歌钢琴曲谱 水边的阿狄丽娜钢琴曲谱 渔舟唱晚古筝曲谱 云水禅心古筝曲谱 高山流水古筝曲谱 浏阳河古筝曲谱 南泥湾古筝曲谱 梅花三弄古筝曲谱 笑傲江湖古筝曲谱 青花瓷古筝曲谱 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曲谱 婚誓葫芦丝曲谱 荷塘月色葫芦丝曲谱 映山红葫芦丝简谱 军港之夜葫芦丝简谱 青花瓷葫芦丝简谱 蝴蝶泉边葫芦丝曲谱 美丽的神话葫芦丝曲谱 致爱丽丝电子琴谱 小苹果 电子琴谱 天空之城 电子琴谱 婚礼进行曲 电子琴谱 茉莉花 电子琴谱 红河谷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