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谱网 > 知识库 >

导航导航

100个科学小实验

发布日期:2019-10-07 01:20:00编辑:音乐人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100个科学小实验》,下面是详解!

5个科学小实验(加过程)

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请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 摩擦铅笔,促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分合的水流

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变成一股水流这是为什么呢?

材料:铁罐盒一个、锥子、水。。

操作:

1、在空的铁罐盒底部用一根钉子在上面钻5个小孔(小孔间隔只在5毫米左右)。

2、将罐内盛满水,水是分成5股从5个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开后,5股水就会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会重新变成5股。

讲解:

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流进行分、合。
神奇的牙签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

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思考:盛水的杯子上覆盖垫板,杯口朝下时,垫板会掉下来吗?

材料:玻璃杯两个、水、塑料板一块。。

操作:

1. 将玻璃杯里装满水。

2. 用垫板盖好杯口。

3. 一只手扶杯子、另一只手按住垫板。

4. 用手扶住,将杯口翻转过来,使杯口朝下。

5. 扶着垫板的手轻轻放开,垫板不会掉下来。

讲解:

垫板覆盖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为杯外空气压力比较大,垫板就不会掉下来。
蜡烛吹不灭

思考: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

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

1. 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 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有哪些科学小实验?

瓶子赛跑、带电的报纸、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带电的气球、可爱的浮水印、分合的水流、漂浮的针、神奇的牙签、有孔纸片托水、手绢的秘密。

一、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二、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三、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四、带电的气球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 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2 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五、可爱的浮水印

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

操作:

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扩展成一个圆形。

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

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

讲解:

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

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

六、分合的水流

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变成一股水流这是为什么呢?

材料:铁罐盒一个、锥子、水

操作:

1、在空的铁罐盒底部用一根钉子在上面钻5个小孔(小孔间隔只在5毫米左右)。

2、将罐内盛满水,水是分成5股从5个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开后,5股水就会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会重新变成5股。

七、漂浮的针

思考: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针、叉子、液体清洁剂

操作: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一个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

2、慢慢地移出叉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

3、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讲解:

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2、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说明:针有危险,请家长帮助操作。

八、神奇的牙签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

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九、有孔纸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操作: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十、手绢的秘密

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

流程:

1、 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 让水冲在手帕上。

3、 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 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说明:

1、 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 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100个科学谜题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100个科学谜题,我要的是内容...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100个科学谜题,我要的是内容

我找了半天,没找到内容,只找到了这个,不知道有没有用.

前言

本书精心挑选了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朋友们经常接触的100个事物,用
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为读者讲述其中包含的鲜为人知的科学道理,
妙趣横生、有滋有味。
本书抱着寓教于乐的理念,分为五章探讨了:
一、日常生活中的奇妙事物,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入手,揭示其背后蕴
含的科学奥秘;
二、人体的科学奥秘,诉说我们身体中的科学构造;
三、奇特的植物王国,讲述植物王国的种种独特之处;
四、奇趣的动物世界,描绘动物们种种奇闻趣事;
五、奇异的自然天地,刻画宇宙天地间的神奇造化。
希望读者们能够通过阅读此书,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爱上科学,打
开一扇智慧之门。感谢许芳、贾君、张璐、邓金玉、邢灵娥、储国松、许
云锴、李纪平、汪定明等为本书所做的协助编写工作。

26 气球吱地放掉气,
歪歪斜斜跑开了!

大家肯定都玩过气球,也都知道把气球突然放气,它就会忽地飞走。
可是,不知你观察过没有,气球放气飞走时,并不是沿着直线运动,而是
歪歪斜斜地乱飞。可是感觉中,气球会像火箭一样直直地冲往一个方向而
不应该是歪歪斜斜地乱飞。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气球做这样的运动呢?
导致气球放气后歪歪斜斜地飞走,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来源于气球
本身的不规则形状。虽然气球平时看来,各处光滑平坦,可事实上它的厚
度并不可能完全均匀,一些地方厚一些而一些地方相对就要薄一些。如此
一来,气球充气后各处受到的张力也就不同,所以在收缩的时候也会因为
各处受力不均匀而产生摆动。二是跟气球的放气口有关。我们都知道气球
是橡胶做成的,它通常是软的,没有哪个气球会是硬邦邦的,那它的放气
口自然也不例外,也会是软的。它在放掉气的时候会不停地抖动,造成气
流喷射方向不停地改变,在气流喷射力的反作用下气球在飞走的时候就会
是歪歪斜斜的。所以经常会看到气球在放开或者戳一个小洞后会哧哧地乱
窜,这就是因为它形状不断变化。让它运动的气流的方向和大小也变化不
定的缘故。
其实即使是火箭在发射后也不会是直直地往上冲。因为要实现笔直飞
行的话就要保证运动的牵引力同地球的引力在一个方向,也就是说要使得
火箭的飞行方向恰好垂直于地面。如果有所偏离的话地球的引力同火箭的
牵引力的合力就会使得火箭做曲线运动.比如说我们扔出一个东西它就会
沿着曲线下落。当然,这种曲线运动是有规则可寻的。而像气球的这种曲
线运动因为它的形状和动力随时都在变化,所以可以说是杂乱无章的运
动,不能通过简单的数学物理公式描述出来。
27 轻轻贴上一层膜,
冬天不冷夏不热!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一些房间的窗户和汽车窗上会贴有一层膜.它
们大部分是茶色的。你可别以为它们只是装饰作用而已,其实它还能很好
地起到隔热的效果,让人感觉到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这种膜为什么能隔热呢?这跟制作它的成分有关。它是用涤纶膜为基
本材料的一种多功能膜:首先,窗户膜由于具有颜色或镀上了金属.就能
把大部分可见光及部分红外线滤掉。如此一来,一定程度上防止物品褪
色。我们都知道,阳光中的可见光,特别是紫外线光能使房间中的地毯、
壁画、书籍等物品褪色;窗户膜能把大部分可见光和紫外线滤去,使得房
间里的物品受到紫外线光照射的强度大大降低,从而就推迟了褪色过程。
同时,贴上窗户膜,还可以消除刺眼的炫光,使室内光线柔和.让人感到
舒适恬静。由于窗户膜还可以透过部分可见光,因此从室内、车内可以看
到外面,而外面则看不清室内、车内的摆设和人的活动。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生活中的奇妙事物
1.薄薄纸儿不用风,飘飘摇摇落下来3
知识一点通: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2.大地雪后披银装,万籁俱寂却为何5
知识一点通:声波如何传送
3.长长电线好奇怪,近看直来远却弯7
知识一点通:眼睛如何看东西
4.常说水火不相容,没想水也会“助燃”9
知识一点通:用水灭火先思量
5.不平镜子需近看,越远越是会走样11
知识一点通: “空杯变花”小魔术
6.点点烛光两种色,里边暗蓝外边黄!13
知识一点通:古人点蜡烛的趣事——剪烛
7.方方纸张对对折,想超七次难上难15
知识一点通:围棋的故事
8.飞机本是庞然物,小鸟一触却坠落17
知识一点通: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
9.公共汽车跑得快,往后跳下易摔跤19
知识一点通…惯性定律
10.黑夜细瞅高压线,一层绿光绕其身21
知识一点通:避雷针为啥能避雷
11.厚冰追逐跑得欢,薄冰爬行更安全23
知识一点通:冰上足球——冰球
12.花粉保健身体棒,独独有人不能闻25
知识一点通:“花粉雨”是如何形成的
13.滑雪要用滑雪板.滑冰却用滑冰刀27
知识一点通:熔点
14.火车驶过大原野,窗外天旋地也转29
知识一点通:坐地日行八万里
15.浸水玻璃真亲密,紧紧贴着难分离3l
知识一点通:马都拉不开的半球
16.空瓶本比满瓶轻,掉下却是更易碎33
知识一点通:合力的概念
17.空心麦秆本领大,穗压风吹都不怕35
知识一点通:春小麦和冬小麦
18.冷水本比热水凉,成冰速度反漫长37
知识一点通:奇特的干冰
19.冷水热水差异大,落地声响也不同39
知识一点通:比萨斜塔实验
20.两扇大门没眼睛,人一靠近自动开4l
知识一点通:看不见的红外线
21.龙头小小嗓门高,一放水来嗡嗡叫43
知识一点通:普遍的“共振”现象
22.录的本是自己话,听来却像别人言45
知识一点通:口哨声是如何发出的
23.没电挂钟不会走,细瞧秒针总在“9”47
知识一点通:杠杆原理
24.排水管道真奇妙,弯弯曲曲为哪般49
知识一点通:水管冬天为什么容易爆
25.汽车发动有学问,驱动后轮推前轮51
知识一点通:重心的学问
26.气球吱地放掉气,歪歪斜斜跑开了53
知识一点通:“会飞”的热气球
27.轻轻贴上一层膜,冬天不冷夏不热55
知识一点通:玻璃的历史
28.热水瓶塞真调皮,时而难拔时而跳57
知识一点通:不可小瞧的气压
29.天上白雪纷纷下,地上撒盐快融化59
知识一点通:雪的保温作用
30.铁路双轨有奥妙,拐角总是外侧高61
知识一点通:铁轨宽度的历史渊源
31.同是一个热水瓶,未灌满时更保温63
知识一点通:物质的物理属性
32.透明蜂蜜买回家,不久生出“白娃娃”65
知识一点通:什么叫作“结晶”
33.夏日叶子绿油油,一入秋天渐变黄67
知识一点通:香山红叶
34.小小吊扇真奇妙,转速越大力越小69
知识一点通:形影不离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5.小小风筝一根线,随风腾起上蓝天71
知识一点通:风筝的故事
36.小小鸟儿不怕电,稳稳站在电线上73
知识一点通:雷雨天不要站在树下
37.鱼缸水草真调皮.有事没事吹泡泡75
知识一点通:食虫的水草——狸藻
38.雨后草木分外清。滴滴水珠成球形77
知识一点通:能浮的硬币
39.植物扎根往下长,不因“引力”而因“钙”79
知识一点通:往上长的“朝天根”
40.重担在肩人倾斜,走路不平像小跑81
知识一点通:挑水时为何要在水桶里放片叶子
第二章人体中的科学奥秘
41.都道三眼是神话。其实人人有三眼85
知识一点通:肾上腺
42.个子早晚不尽同,清晨高来入夜矮87
知识一点通:小个子伟人
43.浑身肌肉分多块,最为强韧是舌头89
知识一点通:舌头和味觉
44.人人都是发光体,一道光环绕全身91
知识一点通:源远流长的经络理论
45.人体比例有讲究,黄金分割把体分93
知识一点通:达·芬奇的比例美学理论
46.若问哪里最怕冷.冠军原来是耳朵95
知识一点通:奇特的耳朵构造
47.体内自配生物钟,定时提醒歇一歇97
知识一点通:一天中人体精力的变化
48.同在车上摇晃荡,有人晕来有人爽99
知识一点通:宝贵的耳屎
49.头发使人更漂亮,看病也靠它帮忙101
知识一点通:各色的头发
50.头发指甲身上物,剪掉却是不觉疼103
知识一点通:神经系统的划分
51.心脏如同拳头大,喷出血液高过楼105
知识一点通:人体血液循环
52.睁眼喷嚏二选一,无人能够齐齐做107
知识一点通:打喷嚏的“征兆”
53.自己挠挠不觉痒,别人挠挠笑不停109
知识一点通:人脑的构造
54.薄薄皮肤轻又轻,加总却是重中重111
知识一点通:会吃人皮的螨虫
55.两只眼珠真配合,遵守纪律齐行动113
知识一点通:“偏心眼”的眼睛
第三章奇特的植物王国
56.草木并非无情物,情感世界亦多彩117
知识一点通:植物也会讲话
57.常见虫子啃树叶.也有树木食虫子119
知识一点通:捕蝇草和达尔文的故事
58.常见动物是胎生.有些树木亦如此121
知识一点通:“胎生”的早熟禾
59.动物会分公与母.植物也有男与女,123
知识一点通:长寿的银杏
60.动物世界变色龙。植物王国变色花125
知识一点通:变色龙为啥能变色
61.光棍树木好独特.不爱绿装爱光身127
知识一点通:沙漠饮水站——旅人蕉
62.花儿常在枝头开.可见花儿叶上放129
知识一点通:奇异的“花中之花”
63.花生结果真独特.地上开花地下结131
知识一点通:千姿百态的种子
64.经常运动身体棒,植物也有健身族133
知识一点通:“会搬家”的含生草
65.茂密森林树木多。为何棵棵是圆形135
知识一点通:“独木成林”的榕树
66.人有血型很正常,没想植物也模仿137
知识一点通:山本茂的故事
67.艳花不香素花香,色彩气味难兼得139
知识一点通:相互倚重的花与虫
68.树若剥皮难成活,独有栓皮栎不怕141
知识一点通:树木的“血管”
69.夜夜犯困需睡觉.植物也是要睡眠143
知识一点通:“午睡”的植物
70.植物世界会感觉.视听触嗅样样有145
知识一点通:巴克斯特的离奇实验
第四章奇趣的动物世界
71.常见鸟儿会造窝.没想鱼儿也建房149
知识一点通:建筑能手——章鱼
72.大象癖好真奇特。要用岩石来下饭151
知识一点通:群居的大象
73.动物防身有绝招.伪装放屁显神通153
知识一点通:战略防身家——黏盲鳗
74.动物可当“气象员”.天气变化早告知155
知识一点通:细致分工的蚂蚁
75.鸽子生蛋要找伴.一只鸽子不下蛋157
知识一点通:鸽子为什么不迷路
76.牡蛎性别不固定.变男变女好几次159
知识一点通:会变性的黄鳝
77.企鹅看重家生活.一夫一妻严育儿161
知识一点通:动物世界里的“一夫一妻”
78.人类眼睛不同色,没想兔子也如此163
知识一点通:什么是色盲
79.“沙漠之舟”天造就.滴水不沾过月半165
知识一点通:单峰骆驼和双峰骆驼
80.鲨鱼天生好身体.从来不怕病缠身167
知识一点通:温顺的鲸鲨
81.鲨鱼牙齿真是多,数数可能上万颗169
知识一点通:人的牙齿
82.蚊子咬人也挑食。看你是不是“幸运儿”171
知识一点通:蚊子咬后为什么会痒
83.小小蝙蝠好独特,为何倒着来睡觉,173
知识一点通:活雷达——蝙蝠
84.育儿常由妈妈做。海马却要靠爸爸,175
知识一点通:溺爱孩子的鱼——越南鱼
85.缘木求鱼非神话.真有鱼儿会爬树177
知识一点通:会走、会跳、会飞的鱼儿
第五章奇异的自然天地
86.常见航船海上漂.可见海水“粘”住船181
知识一点通: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87.常说水往低处流.却有小河向上走183
知识一点通:万有引力
88.地上流泪往下掉.太空却是向上飞185
知识一点通:第一个太空人——加加林
89.冬冷夏热是常态.却有地方倒过来187
知识一点通:奇妙计时法——二十四节气
90.朵朵雪花飘下来.个个都是六个瓣189
知识一点通:雪冰
91.湖水已经结成冰。海水依旧风浪起191
知识一点通:冰的“洪流”——冰凌
92.南极本是寒冷地。却有湖水暖洋洋193
知识一点通:可爱的企鹅
93.森林好比一空调.冬暖夏凉不用愁195
知识一点通:植物“吃东西”——光合作用
94.沙漠表层极干旱.底下却是大水库197
知识一点通:神奇的金字塔
95.沙子本无生命力。为何却会欢快唱199
知识一点通:漂亮的新月形沙丘
96.太阳自转有奥妙,里边快来外边慢201
知识一点通:万物之父——太阳
97.无风也起三尺浪。千里之外邮递来203
知识一点通:地球上的四大洋
98.星星也会眨眼睛.忽明忽暗为哪般205
知识一点通:多彩的星星
99.雪花不只一种色,除了白色还多彩207
知识一点通:固态降水
100.遥看海面蓝又蓝,掀起浪花白又白209
知识一点通:黑色的海一黑海

有没有什么好玩又简单的科学小实验?

筷子的神力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
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纸片的神力
材料:玻璃杯一个,水,纸
操作:
1.在玻璃杯中装满水(一定要装满)
2.在杯口盖上纸片,要完全覆盖住杯口。
3.将玻璃杯倒置
4.水不会流下

讲解:
在步骤2后 杯内大气压小于杯外大气压,故杯外大气压将水顶在杯中,不让水流出。
摩擦起电

准备器具:薄纸,铅笔

步骤:
1、把薄纸撕得尽量碎
2、把铅笔在头发上来回摩擦n下
3、把摩擦后的铅笔靠近碎纸堆

现象:碎纸被铅笔吸起

结论:一些容易起电的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两个摩擦表面就能够出现带电现象。
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带电的气球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 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2 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创造:你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
可爱的浮水印
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
操作:
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扩展成一个圆形。
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
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
讲解:
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
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
创造:
试试其他的方法,改变水面上墨汁的图形。

分合的水流
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变成一股水流这是为什么呢?
材料:铁罐盒一个、锥子、水
操作:
1、在空的铁罐盒底部用一根钉子在上面钻5个小孔(小孔间隔只在5毫米左右)。
2、将罐内盛满水,水是分成5股从5个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开后,5股水就会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会重新变成5股。
讲解:
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流进行分、合。

漂浮的针
思考: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针、叉子、液体清洁剂
操作: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一个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
2、慢慢地移出叉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
3、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讲解:
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2、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说明:针有危险,请家长帮助操作。

神奇的牙签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
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

有孔纸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操作: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手绢的秘密
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
流程:
1、 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 让水冲在手帕上。
3、 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 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说明:
1、 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 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延伸:
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思考:盛水的杯子上覆盖垫板,杯口朝下时,垫板会掉下来吗?
材料:玻璃杯两个、水、塑料板一块
操作:
1. 将玻璃杯里装满水。
2. 用垫板盖好杯口。
3. 一只手扶杯子、另一只手按住垫板。
4. 用手扶住,将杯口翻转过来,使杯口朝下。
5. 扶着垫板的手轻轻放开,垫板不会掉下来。
讲解:
垫板覆盖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为杯外空气压力比较大,垫板就不会掉下来。
创造:
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满、或没有水塑料板会怎样,请你试一试?

蜡烛吹不灭
思考: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
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
1. 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 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蜡烛抽水机
思考:你知道抽水机是怎样将水抽出来的吗?
材料:玻璃杯、蜡烛、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纸片、塑料管、凡士林少许、火柴、水半杯
操作:
1、先将塑料管折成门框形,一头穿过硬纸片
2、再把两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
3、将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同时将水注入右边玻璃杯中
4、在放蜡烛的杯子口涂一些凡士林,再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纸片盖上,并使塑料管的另一头没入右边杯子水中。
5、水从右边流入左边的杯子中
讲解:蜡烛燃烧用去了左边杯中的氧气,瓶中气压降低,右边杯压力使水向左杯流动,直到两杯水面承受的压力相等为止。到那时左杯水面高于右杯水面。
注意: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时注意安全,小心烧手

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 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 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 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 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
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
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

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 熟蛋剥去蛋壳。
2、 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 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 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讲解:
1、 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2、 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瓶子瘪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
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操作:
1. 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
2. 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
3. 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
讲解:
1. 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它压力降低。
2. 由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
创造:
如果瓶子里气体的压力比瓶子外空气的压力大,瓶子会变成生么样子?

会跳远的乒乓球
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脚杯中,你怎样吹气,球才会跳出杯子呢?
材料:高脚杯2个、乒乓球1个
操作:
1 把两个高脚杯并排放置
2 将乒乓球放在第一个杯子中。
3 从不同角度吹气,看看乒乓球有什么状况:对着球的侧面吹气;对着球的上方吹气
讲解:
1、向球的侧面吹气,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个杯子里去(或跳出来)
2、向球的上方吹气,上方压力变小,乒乓球会浮起来,继续吹,就跳入第二个杯子去了
创造:换个新方法也能让乒乓球跳到下一个杯子里

会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样吹泡泡的吗?
材料:饮料瓶1个、冷热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盘子1个、橡皮泥1块、吸管若干
操作:
1 将吸管逐一连接,形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
2 将吸管放入瓶中,并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后把瓶子放置在盘子中。
3 弯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进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浇热水,杯子中的吸管会排放大量气泡。
5 向瓶子壁上浇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会经过吸管流入瓶中。
讲解:
1 因为塑料瓶很薄,于是热可以穿过瓶壁,进入瓶子中的空气里。
2 瓶子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
3 水中的气泡就是空气膨胀时,被挤出瓶子的空气。
4 瓶子中的空气遇冷时收缩。
5 瓶子中的空气收缩时,水便占据了剩余的空间。
创造:瓶子盖太紧时,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开它吗?

小学生爱做的100个科学小实验作文500字

我发现了
一次课间,我和几个同学凑在一起讨论着“蚯蚓的食物是什么?”这个话题。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蚯蚓的食物当然是土壤!”我却觉得有点蹊跷:这样说又没有什么依据,难道仅仅就只是因为蚯蚓生活在土里,就盲目的说它是吃土壤的吗?为了得到更加准确、有依据的答案,我学着朱老师教我们的方法,自己做一次小实验。 首先,我找来了一个有盖的盒子,盒子里放了三种土:黄土、黑土和含腐烂物质较多的土。每种土都尽量做到厚度相同,长度、宽度相等,相隔的距离也一样。然后,我从花园里挖了十条蚯蚓回来,并让它们都饿了一阵子(这样做是为了提高蚯蚓寻找食物的积极性)。接着,我把十条蚯蚓随意地扔进了盒子,再把盒盖盖上,我就在盒子边上等了起来。 约摸等了1、2分钟,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盖。而眼前的情景却让我大失所望,十条蚯蚓全都一动不动地蜷缩身子。我只好重新盖好盖子,蹲在盒子边等。我边等边想,科学家们为了发明一样东西或验证一个结论,往往都要经过无数次失败和无数次长时间地等待,而我才等了这么一点时间,就不耐烦了。想到这里,我不禁一阵惭愧,脸上火辣辣的。站起身来,用手拍了拍蹲酸了的腿,继续耐心地等了下去。 十分钟过去了,我小心翼翼地揭开了盒盖。结果发现了有四条蚯蚓在黑土里,其余六条都在含着腐物质较多的土壤里!原来蚯蚓的食物是土里腐烂的物质!但是,为了验证这次实验的准确性,我又作了一次相同的实验,只不过这次放蚯蚓时,我有意识地将它们埋在含腐物质较多的土壤里。 我又等了约二十分钟。打开盒盖后,发现十条蚯蚓全部挤在含腐烂物质较多的土壤里,安逸地生活着。看到种情景,我不禁振臂高呼起来:“我找到答案啦!我找到答案啦!”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又翻箱倒柜地找书,我要再从书中找出正确答案。终于,我在一本《动物百科大全》中知道了正确的解释:“蚯蚓的食物是土壤里腐烂的植物。”这时,我猛然想起,以前秋天时,我曾发现蚯蚓有把落叶拖回洞的习惯。原因原来也是如此。 通过这一次实验,我不但发现了蚯蚓的食物,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不能盲目地听别人说,那样所得知的答案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而是应该经过自己仔细的判断、观察和分析,才能下结论。这就好像是把前人或别人的经验与成果比作一个巨人,而我们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放眼望世界。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若想摘取到巨人头顶上的桂冠,就还需要自己更加努力地向上爬才行!

科学小实验

我们老师要我们今天做一个科学小实验请大家帮忙提供一些...

我们老师要我们今天做一个科学小实验请大家帮忙提供一些

(一)鸣炮庆祝
用品:研钵、玻璃片、滴管、玻棒、纸。
氯酸钾、红磷、酒精、浆糊。
原理:氯酸钾为强氧化剂,红磷为易燃物,两者之间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用药匙将它们相混时会发生燃烧。将混和物撞击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
5KClO3+6P=5KCl+3P2O5
操作:将2克氯酸钾晶体放在研钵里研成粉末,倒在玻璃片上。取0.6克红磷放在氯酸钾粉末旁。用滴管吸取酒精滴到两种药品上,使药品潮湿,然后用玻棒将它们混和均匀调成糊状,分成三等分。等它们干燥后分别用纸包紧粘牢。
庆祝开始时,把三个纸包先后用力朝水泥地或砖头上掼,就会发出三声炮响。
(二)玻棒点火
用品:玻棒、玻璃片、酒精灯。98%浓硫酸、高锰酸钾。
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棕色油状液体七氧化二锰。它一碰到酒精立即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酒精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2KMnO4+H2SO4=K2SO4+Mn2O7+H2O
2Mn2O7=4MnO2+3O2↑
C2H5OH+3O2→2CO2+3H2O
操作:用药匙的小端取少许研细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在玻璃片上并堆成小堆。将玻棒先蘸一下浓硫酸,再粘一些高锰酸钾粉末。跟着接触一下酒精灯的灯芯,灯芯就立即燃烧起来,一次可点燃四、五盏酒精灯。
注意事项:七氧化二锰很不稳定,在0℃时就可分解为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玻棒蘸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后,要立即点燃酒精灯。否则时间一长,七氧化二锰分解完,就点不着酒精灯了。
(三)钢丝点火
用品:钢丝、瓶盖、蜡烛、硫粉。
原理:利用铁丝上硫燃烧时火焰很淡,白天在远处看不出来,好象真的是钢丝把蜡烛点着的。
操作:事先把自行车钢丝一端锤扁成凹槽,在槽里放一些硫粉,加热熔化着火,备用。将一支蜡烛点燃后放在桌上。这时用瓶盖将烛焰盖灭,再用钢丝接触烛芯上升的白烟,烛火便复燃。可再盖灭,再点燃。这样一亮一灭,令人暗暗叫奇。
(四)手指点火
用品:研钵、小木板。
蜡烛、氯酸钾、硫。
原理:蜡烛的余烬使硫燃烧。硫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因而硫燃烧得更旺,余烬便着火了。
操作:取1克氯酸钾和0.5克硫,分别放在研钵里研成很细的粉末,然后把它们混和均匀。或者用十根火柴,把头药刮下研细也行。
在小木板上固定好一支蜡烛,并将它点燃。事先用手指头蘸些混和好的药粉。表演时,将烛火吹灭,趁着尚有余烬,把蘸有药粉的手指头,轻轻地向烛芯碰一下,蜡烛便可复燃。可以再吹灭,再点燃。
注意事项:蜡烛的烛芯长约1.5厘米。这样在吹熄后才有余烬。如果用研细的火柴头药,只能在手指头上粘上薄薄的一层。多了,手指上的头药也会着火,可能灼伤手指。
(五)氯气点火
用品:250毫升广口瓶、分液漏斗、导管、玻璃水槽、集气瓶、毛玻片、试管、滴管。
电石、水、浓盐酸、高锰酸钾。
原理:电石和水反应产生乙炔。高锰酸钾和盐酸反应产生氯气。氯气和乙炔反应放出的热使乙炔着火,然后乙炔在空气中继续燃烧。

CaC2+2H2O→Ca(OH)2+C2H2↑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C2H2+Cl2→2C+2HCl
2C2H2+5O2→4CO2+2H2O
操作:实验装置如图15-1所示。在广口瓶里放入10克小块电图15-1制取乙炔石。轻轻旋开分液漏斗的活栓,使水慢慢地滴下。等广口瓶内的空气排净后,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乙炔。瓶口用毛玻片盖住,直立放在桌上。另取一支试管放入0.5克高锰酸钾晶体滴入2滴浓盐酸就有氯气产生并充满试管。这时,左手拿开乙炔瓶上的毛玻片,右手把试管里的氯气倒入乙炔瓶里。当乙炔和氯气相遇,便立即着火发出光亮而带浓烟的火焰。
(六)杯中大火
用品:600毫升烧杯、蒸发皿、坩埚、镊子。
乙醚、钾、细砂。
原理:钾和乙醚在常温时不发生反应。当把它们倒入水时,钾和水相遇立即产生氢气并着火,从而引起剧烈的燃烧现象。
2K+2H2O=2KOH+H2↑
2H2+O2 2H2O
C2H5OC2H5+6O2 4CO2+5H2O
操作:在烧杯底部放一厚层细砂,砂上放盛有5毫升水的蒸发皿。向坩埚里注入2毫升乙醚,再放入绿豆大的一块钾。将乙醚和钾的混和物倒入蒸发皿时,杯内立即发生大火。
(七)滴水生火
用品:600毫升烧杯、蒸发皿、镊子、滴管。
滤纸、细砂、过氧化钠、白磷。
原理: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产生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白磷着火生成大量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操作:在600毫升烧杯的底部铺一层细砂,砂上放一个蒸发皿。取2克过氧化钠放在蒸发皿内,再用镊子夹取2块黄豆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水分后放在过氧化钠上。用滴管向过氧化钠滴1~2滴水,白磷便立即燃烧起来,产生浓浓的白烟.
(八)液中星火
用品:大试管、铁架台、铁夹。
98%浓硫酸、酒精、高锰酸钾。
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接触会产生氧化性很强的七氧化二锰,同时放出热量。七氧化二锰分解出氧气,使液中的酒精燃烧。但由于氧气的量较少,只能发出点点火花,而不能使酒精连续燃烧。
操作:取一个大试管,向试管里注入5毫升酒精,再沿着试管壁慢慢地加入5毫升浓硫酸,不要振荡试管。把试管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这时,试管里的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酒精,下层为浓硫酸。用药匙取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慢慢撒入试管,晶体渐渐落到两液交界处。不久,在交界处就会发出闪闪的火花。如果在黑暗的地方进行,火花就显得格外明亮。

注意事项:高锰酸钾的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反应太剧烈,试管里的液体会冲出来。
(九)冰块着火
用品:大瓷盘、滴管。
电石、钾、冰块。
原理:水和钾反应剧烈,使生成的氢气燃烧。氢气的燃烧使电石和水反应生成的乙炔着火。燃烧所产生的热进一步使冰熔化成水,水和电石作用不断地产生乙炔,因此火焰就越烧越旺,直到电石消耗完,火焰才渐渐熄灭。
操作:取一大块冰放在大瓷盘里,在冰上挖一个浅坑,放入一小块电石和一小块钾。然后向浅坑里滴几滴水,立即冒出一团烈火和浓烟,好象冰块着火似的。

(十)星光飞舞
用品:20毫升塑料瓶、针、酒精灯。
胆矾粉末、镁粉、还原铁粉。
原理:当胆矾粉末、镁粉和还原铁粉落在火焰上时,胆矾的铜离子使火焰呈现绿色,镁粉和铁粉因体积很小,与空气的接触面很大,容易被火焰灼热,所以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氧化镁和四氧化三铁。
2Mg+O2 2MgO
3Fe+2O2 Fe3O4反应所产生的热使四氧化三铁发红,使氧化镁达到白炽状态,于是便出现细小的红光和耀眼的白光。因为金属粉末不是同一时间落在火焰上燃烧的,加上在氧化时被热气流冲开,所以红光和白光四射,一闪一闪好象星光在飞舞。
操作:取胆矾粉末、镁粉和还原铁粉各1克。把它们混和均匀后,放入小塑料瓶里。瓶底用针打一些小孔。然后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轻轻拍打塑料瓶。瓶里的粉末落在火焰上时,火焰呈绿色。在绿色火焰的上方,飞舞着红色和白色的星光,景色十分美丽。
(十一)水中燃烧
用品:研钵、玻璃水槽、直径约4厘米的塑料瓶,铁棒,引火线。
硝酸钾、硫粉、木炭粉、细砂。
原理:黑火药在水中燃烧时,所喷出的大量烟尘和气体足以把水冲开而不影响其反应的继续进行。黑火药燃烧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S+2KNO3+3C 点燃K2S+N2↑+3CO2↑
操作:取硝酸钾5份、硫粉1份、木炭粉1份、分别研细后放在纸上反复拌匀,配成黑火药,备用。
取一直径约4厘米的塑料瓶,把它截成高约6厘米、有底的圆筒。向筒内先装入约2厘米厚的细砂,再填入黑火药。每装入少许,用铁棒捣结实,填满到筒口后,插入引火线(它是用棉绳浸透30%硝酸钾溶液晒干而成的。)再把黑火药压紧。把装好火药的塑料筒,轻轻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水槽,筒口要高出水面约1厘米。
点燃引火线,不久有大量烟尘和火焰从塑料筒里喷出来。燃烧逐渐蔓延到水下,直到黑火药烧完为止。由于有少量没有烧完的炭粉分散在水中,使水变成棕黑色。
(十二)水中火光
1
用品:200毫升烧杯、2毫升移液管、镊子、药匙。
水、98%浓硫酸、氯酸钾、白磷。
原理:氯酸钾和浓硫酸作用,生成易分解的氯酸,产生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很容易分解生成氯气和氧气,同时放热使白磷达到着火点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和水反应生成磷酸。
KClO3+H2SO4=HClO3+KHSO4
4HClO3=4ClO2↑+O2↑+2H2O
2ClO2=Cl2+2O2
4P+5O2=2P2O5
P2O5+3H2O=2H3PO4
操作:在烧杯中放入10克氯酸钾晶体,慢慢注入100毫升水,再用镊子夹取2~3块绿豆大的白磷放在氯酸钾晶体中间。然后用移液管吸取浓硫酸2毫升注到氯酸钾和白磷的交界处。这时白磷燃烧,发出火光。
用品:400毫升烧杯、镊子、铁架台、铁夹、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氯酸钾、二氧化锰、白磷、40℃的热水。
原理: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又有氧气存在,所以白磷在水中燃烧。

操作:把5小块绿豆大的白磷投入一个盛有半杯40℃热水的烧杯里。
把6克氯酸钾和2克二氧化锰混和均匀后放在试管里。用带有导管的塞子紧塞管口。给试管加热。将放出氧气的管口靠近白磷时,白磷便立即燃烧,发出闪烁的火光。
(十三)木炭化妆跳舞
用品:铁架台、铁夹、酒精灯、大试管、镊子。
木炭、硝酸钾。
原理:硝酸钾受热先熔化而后分解为亚硝酸钾和氧气。熔化的硝酸钾和木炭接触,反应所放出的热将木炭灼红,生成的二氧化碳把木炭推上去。木炭和硝酸钾脱离接触后,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落下。木炭就是这样上下跳跃不停,直到它作用完为止。
2KNO3 2KNO2+O2↑
C+O2=CO2
操作:取5克硝酸钾放入大试管里。把试管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底部,使硝酸钾熔化。等有气体放出时,投入黄豆大的木炭并继续加热。一会儿,木炭由黑变红在试管里不断上下跳动,发出明亮的火光。移去酒精灯,木炭还可以跳跃片刻。
(十四)化学灯
用品:铁架台、铁夹、镊子、硬质大试管、酒精灯。
硝酸钾、硫块。
原理:硫和熔化的硝酸钾反应非常剧烈,放出大量的热,使反应中生成的亚硝酸钾被炽热发出耀眼的白光。
2KNO3 2KNO2+O2↑
S+O2=SO2
操作:把装有5克硝酸钾的大试管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试管底部,使硝酸钾熔化。这时拿开酒精灯,向试管里每隔半分钟投入黄豆大的硫块,试管便持续地发出耀眼的白光。
(十五)焰火
用品:研钵、纸筒、引火线(用棉绳浸透30%硝酸钾溶液,晒干而成)。
氯酸钾、硫、木炭粉、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锶、蔗糖、镁粉、三硫化二锑。
原理:焰火呈现红、绿、紫、蓝、黄各种颜色是药品中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焰色:K,K+(紫色),Na,Na+(黄色),Sr,Sr2+(深红色),Ba,Ba2+(黄绿色)。
操作:按下面的配方(质量比)来配制各色焰火。
红色:氯酸钾4,硫粉11,木炭粉2,硝酸锶33。
绿色:氯酸钾9,硫粉10,硝酸钡31。
白色:硫粉3,硝酸钾12,镁粉1,木炭粉2。
紫色:氯酸钾7,硫粉5,硝酸钾7,蔗糖2。
黄色:硫粉12,木炭粉2,硝酸钾30,硝酸钠5。
蓝色:硝酸钾9,硫粉2,三硫化二锑2。
将所需药品按数量称好,分别研细再混和均匀,装入纸筒,边装边压紧,装好后插入引火线。点燃引火线,火药便燃烧(或用滴入浓H2SO4引燃),发出各色火焰,非常好看。
注意事项:配制火药时,各个成分必须分别研细千万不能混研,以防燃烧或爆炸。反应时将会有较多的烟生成,因此该实验适合在室外进行。
(十六)蜡烛自明
用品:6×6平方厘米木板、30毫升试剂瓶、镊子、滴管。
二硫化碳、白磷、蜡烛。
原理:将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滴在烛芯上,二硫化碳很快挥发掉,剩下细小的白磷颗粒。白磷与空气接触,激烈地氧化放热,使白磷燃烧起来。白磷燃烧时就把烛芯点着了。
操作:取一支点燃过的蜡烛固定在木板上。烛芯要长而松散。在试剂瓶中注入5毫升二硫化碳,再用镊子夹取一块蚕豆大小的白磷放入二硫化碳中,塞上瓶盖,轻轻摇晃,使白磷溶解成溶液。用滴管吸取少量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滴到烛芯上。不久,烛芯就自燃起来。
(十七)火山爆发
用品:滴管。
烧石膏、高锰酸钾、重铬酸铵、甘油。
原理:高锰酸钾和甘油发生激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的热使甘油着火。重铬酸铵受热迅速分解产生氮气,使三氧化二铬粉末向上飞,迸发出火星。

操作:将烧石膏加水捏成小山,山顶留一坩埚大小的坑,晾干备用。
在石膏山顶的坑中间,堆放高锰酸钾粉末,顶上压一小槽。在高锰酸钾的周围,堆放研细的重铬酸铵粉末。用滴管吸取甘油,滴1~2滴于高锰酸钾的小槽里。一会儿,就可看到有紫红色火焰喷出,跟着又喷出许多绿色的“火山灰”,布满在小山坡上,景象逼真,婉如火山爆发。
(十八)海底火山爆发
1
用品:玻璃水槽、20毫升广口药瓶、塑料薄膜、牛皮筋、滴管。
烧石膏,蔗糖、氯酸钾、98%浓硫酸。
原理:浓硫酸和氯酸钾反应生成奇臭的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氧化力极强,能使蔗糖猛烈燃烧。
操作:用烧石膏加水捏成小山,山顶上嵌入广口药瓶,晾干备用。
将10克氯酸钾和10克蔗糖混和均匀,装入石膏山顶的小瓶内。用塑料薄膜封瓶口,牛皮筋扎紧,然后将小山没入水槽的水里。用滴管吸取浓硫酸,刺破塑料薄膜,滴入几滴浓硫酸。火山立即在水中爆发,十分壮观。
2
用品:玻璃水槽、墨水瓶。
沸水、红墨水。
原理:沸水和冷水发生对流,沸水上升,冷水下降。
操作:在空墨水瓶里滴入10滴红墨水,再注入沸水,扭紧瓶盖,把它放入水槽里。向水槽里倒入冷水,浸过瓶口约5厘米。然后轻轻地旋开瓶盖,瓶内的红水慢慢上升喷向水面,好象海底火山爆发一样。
(十九)节奏的爆炸
用品:研钵、60毫升锥形瓶、玻棒。
碘片、30%浓氨水。
原理:碘和浓氨水反应生成六氨合三碘化氮。它不溶于水,干燥后,性质极不稳定,轻微的触动,即引起爆炸。
3I2+7NH3=NI3•6NH3+3HI
2NI3•6NH3=N2↑+3I2+12NH3↑
分布均匀细小的六氨合三碘化氮爆炸时没有危险。
操作:取1克碘片放在研钵里,加入5毫升浓氨水。小心研磨3分钟,便得到黑色六氨合三碘化氮的细小固体。加水50毫升,经搅动后倒入锥形瓶中。振荡锥形瓶,使黑色粉末均匀地分布在水中,然后洒在舞台上,让它干燥。干燥后,这时在上面跳舞,随着舞步可发出有节奏的爆炸。
(二十)一触就炸
用品:试管2个、带导管的橡皮塞、漏斗、滤纸、药匙、石棉网、三角铁架、酒精灯。
棉花、2%硝酸银溶液、2%稀氨水、电石。
原理:电石和水反应产生乙炔。乙炔和银氨溶液作用生成乙炔银。
CaC2+2H2O→Ca(OH)2+C2H2↑
C2H2+2Ag(NH3)2OH→C2Ag2↓+4NH3+2H2O乙炔银受撞击或受热即发生爆炸分解出银和碳。
C2Ag2→2Ag+2C
操作:
在图15-4左面的试管里加入3毫升水,再放入2小块电石,试管口放些棉花,再把连着导管的塞子塞好。让生成的乙炔不断通入银氨溶液中,即有灰白色的乙炔银沉淀产生。等反应停止后,用滤纸过滤,冲洗,取出沉淀物,放在干净的石棉网上并分成若干绿豆大的小堆。俟其干燥后,一触即可爆炸。也可以把石棉网放在三脚铁架上,下面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片刻,水分蒸发后乙炔银就发出猛烈的爆炸,同时有火光出现。

(二十一)烧不坏的手帕
1
用品:手帕、100毫升烧杯、酒精灯、竹夹子。
酒精。
原理:酒精遇火燃烧,放出热量,使酒精和水大量挥发,带走部分热量。左右摇晃手帕时可散去大量热。这样火焰的温度被降低,不能达到手帕的着火点。
操作:在烧杯中倒入2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充分摇匀,将手帕放入溶液中浸透。用竹夹子夹出手帕,轻轻地把酒精挤掉,然后放在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燃。手帕着火后,火焰很大。这时要左右摇晃手帕,直到熄灭。火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用品:手帕、玻棒、酒精灯。
酒精、磷酸钠饱和溶液、明矾饱和溶液。
原理:浸过磷酸钠和明矾溶液的手帕在晾干后,磷酸钠和明矾所形成的氢氧化铝会把布和空气隔开。因此酒精燃烧产生的热,不能使手帕达到燃点。
2KAl(SO4)2+3Na3PO4+6H2O=3NaH2PO4+3Na2SO4+K2SO4+2Al(OH)3↓
操作:把手帕放在磷酸钠饱和溶液中浸透,取出晾干。再把这块手帕在明矾饱和溶液中浸几分钟,取出晾干。
表演时,把酒精倒一些在手帕上,再用一根玻棒把手帕挑起,在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燃。手帕着火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火焰熄灭后,手帕一点没有烧坏。
(二十二)烈火中的花布
用品:花布、细铁丝、镊子、酒精灯。
樟脑丸
原理:樟脑丸的化学成分为萘,很容易燃烧。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用于使萘升华,所以和樟脑丸紧贴的花布温度被降低,不能达到布的着火点,布就不会燃烧。
操作:用一块小花布紧紧地包住一颗樟脑丸,再用细铁丝扎紧,然后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转眼功夫,小花布被熊熊烈火包围,烈火中还散发出浓浓的黑烟。将火吹灭后,打开布包一看,樟脑丸变小了,但花布却和原来一样一点没有烧坏。
(二十三)奇异的脱脂棉
用品:脱脂棉、100毫升烧杯、玻棒、铁丝、铁夹四个。
磷酸钠饱和溶液、明矾饱和溶液、30%硝酸钾溶液、浓硝酸(密度1.4克/毫升)、浓硫酸(密度1.84克/毫升)。
原理:用磷酸钠和明矾溶液浸过的脱脂棉,由于在棉纤维上有一层不能燃烧的保护膜,所以不易燃烧。
用硝酸钾溶液浸过的脱脂棉,由于硝酸钾受热分解出氧气的助燃,所以很容易燃烧。
2KNO3 2KNO2+O2↑
用1体积浓硝酸和2体积浓硫酸的混和液浸泡15分钟的脱脂棉,由于棉纤维和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极易燃烧的纤维素三硝酸酯,取出,洗净、晾干后,火药棉在外表上跟原脱脂棉相似,但遇火即迅速燃烧。
操作:将脱脂棉分为四等份:第一份是原来的脱脂棉;第二份是先放入磷酸钠溶液中浸透,取出,干后再浸入明矾溶液,取出,晾干后的脱脂棉;第三份是浸入硝酸钾溶液,取出,干燥后的脱脂棉;第四份是浸入10毫升浓硝酸和20毫升浓硫酸的冷混和液中,约10分钟后取出,洗净,晾干后的脱脂棉。
将上面四份脱脂棉夹在铁丝上,彼此留5厘米的距离,然后依次点燃。第一份可以燃烧,但速度不快;第二份不易燃烧;第三份容易燃烧;第四份极易燃烧。
(二十四)口吐“仙气”
用品:尖嘴玻璃管、酒精灯、有色塑料管、药棉。
汽油、肥皂液、甘油。
原理:汽油蒸气可以点燃。当汽油和空气混和后遇火会发生剧烈的燃烧并发出爆炸声。
操作:在长20厘米尖嘴玻璃管外套一层有色的塑料管,管内放一段吸饱汽油的棉花球。把尖嘴管对着酒精灯火焰,向玻管的另一端吹气。当气从尖嘴管出来,遇火便燃烧起来。离开火焰继续燃烧。如果向玻管吹气力量稍大时,火焰可以离开尖嘴4~5厘米远,并呈现明亮的蓝色的火焰,十分好看。
这时把玻管尖端浸入滴有少量甘油的肥皂液。取出后,向玻管另一端吹气。当肥皂泡连串出现在空中时,用燃着的酒精棉球去点一个个的肥皂泡,便发出一连串轻微的爆炸声和火球,非常有趣。
(二十五)火灭画现
用品:100毫升烧杯、毛笔、刷子、玻棒、玻璃板、彩色画片。
硼砂浓溶液、明矾饱和溶液、火药棉、丙酮、铝粉。
原理:画片经过硼砂和明矾溶液先后处理过后,在画面上就有一层不易燃烧的保护层。火药棉燃烧迅速,所以画片不会烧坏。
操作:取一张彩色画片,用毛笔在画片上涂一层硼砂溶液,晾干后涂一层明矾溶液,再晾干后备用。
将火药棉放在小烧杯里加入丙酮和铝粉,调匀。然后把火药棉的丙酮浓稠的液体,刷在玻璃板上,刷的面积比画片略大一些。重复刷3~4遍,干后揭下贴在画片上。这时用火柴点燃火药棉。当火药棉迅速烧完时,美丽的画面就出现在眼前。
(二十六)烧不着纸的火
用品:蒸发皿、玻棒、镊子、纸。
二硫化碳、四氯化碳。
原理:二硫化碳是容易燃烧的液体,但四氯化碳却不能燃烧。二硫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同时放热。

因有四氯化碳在里面,四氯化碳大量挥发时带走了不少热量,因此火焰的温度被降低而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操作:在蒸发皿中倒入6毫升二硫化碳和16毫升四氯化碳,搅拌均匀。用火点燃后,可以看到淡蓝色的火焰。这时用镊子夹一张普通的纸放在火焰上,纸却烧不着。
(二十七)火能写字作画
用品:白纸两张、毛笔、大头针、香、酒精灯。
30%硝酸钾溶液、3摩/升硫酸。
原理:硝酸钾受热时分解出氧气,使纸燃烧。但由于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大,所以没有涂硝酸钾的纸不会烧着。
3摩/升稀硫酸在烘烤时由于水分蒸发而变成浓硫酸。浓硫酸有脱水性,使纸碳化,现出画来。
操作:
1.用毛笔蘸30%硝酸钾溶液在白纸上写字,字要大,笔画要简单些,笔迹要连结在一起,在起笔处用大头针戳个小孔作记号,然后晾干。
表演时,用香火在每个字的针孔处点燃,于是火就顺着笔画写出空心字来。
2.用洗净的毛笔蘸硫酸在白纸上作画,阴干后看不出画迹。表演时,把白纸小心地放在火上烘烤,于是逐渐现出墨笔画来。
(二十八)滴水生烟
用品:研钵、坩埚、滴管。
碘片、铝粉。
原理:碘和铝在常温下不发生反应。加水催化剂后,反应便立即发生。反应放出的热使水变为水蒸气,它和碘蒸气和白色的碘化铝在一起形成大量的橙色烟雾。烟雾中混杂着碘升华美丽的紫色蒸气。

操作:取3克碘片放在干燥的研钵内研细,再加入0.2克铝粉。把它们混和均匀后,移入坩埚并堆成小丘,在丘顶上压一小坑。用滴管往小坑内滴1~2滴水。碘和铝立即发生剧烈反应,发光发热,同时产生浓厚的棕色烟雾,烟雾中夹杂着美丽的紫色碘蒸气。
(二十九)杯中烈烟
用品:600毫升烧杯、小量筒、滴管、蒸发皿。
砂、浓硫酸(密度1.84克/毫升)、浓硝酸(密度1.4克/毫升)、松节油。
原理: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和液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松节油为易燃物,跟混和酸一接触就被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使松节油燃烧,但燃烧不完全析出大量的碳形成黑烟。
操作:在600毫升烧杯底部放1厘米厚细砂。取一个蒸发皿,向蒸发皿内注入5毫升浓硝酸和5毫升浓硫酸,轻摇使混和均匀,然后把蒸发皿放在烧杯里的砂上。用滴管吸取少量松节油逐滴滴入混和酸中,一滴一蓬火,一股烈烟。

科学小实验内容摘要

希望可以找到...那本书没买的..100个哦100个100个...

希望可以找到...那本书没买的..100个哦
100个 100个

我建议你去买本关于科学小实验的书,书里一定有上百个实验!
你可以在淘宝网或当当网上买!
毕竟网上只有几个实验,不可能有100个!

实验1 拨动梳子齿产生声音

稀疏的齿产生的声音低,细密的齿产生的声音高,利用纸卷的“喇叭”或一些硬东西可以放大梳子产生的声音。

实验2 利用水杯比较振动与发出声音的不同

为了增强可比性,可以只用一个杯子或瓶子做——指导学生在往杯中加水的过程中,用小木棒敲击杯子的杯口,比较声音的不同。(实验结果——随着杯中水的增多,声音越来越低。提示:为了防止加水的过程中产生气泡,最好用凉开水。)

实验3 利用身边的材料观察共振现象

利用两个水杯,先往一个水杯中加入三分之一的水,用铅笔敲打两个杯子的杯口,观察两个杯子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然后往第二个水杯中慢慢加水(同时敲打两个杯子的杯口),直到两个杯子发出的声音一样为止(此时两个杯子达到共振状态)。然后,用胶条把一根金属丝粘在第二个杯子的杯口,敲打第一个杯子的杯口,就会发现金属丝轻轻振动。随着不停地敲打并使粘有金属丝的杯子慢慢靠近第一个杯子,就会发现金属丝的振动幅度越来越大,直到最后掉下来。(相关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支沙皇军队外出操练,随着当官的发出的口令,士兵们以整齐的步伐前进着。当部队行走在一座木桥上时,木桥忽然上下振动起来,最后随着哗啦一声巨响木桥塌了。经过检查发现,木桥的坍塌原因竟是士兵行进的节奏引起了桥的共振。从此以后,军队过桥时再也不敢以整齐的步伐前进了。)

实验4 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声音记录仪”

活动材料:没有盖子的罐头盒(或圆纸盒),圆纸片,胶水,钉子,粗铁丝,带尖儿的薄铁片,条形玻璃,蜡烛。

活动步骤:

⑴用合适的工具把罐头盒的底剪掉,于是罐头盒就变成了一个短粗的小圆筒。

⑵剪一个圆纸片,用胶水贴在罐头盒的一端,代替剪下来的盒底。

⑶待胶水干后,用水把纸喷湿。

⑷在圆筒侧面高度相同的位置,用钉子打出两个小孔。

⑸用老虎钳把铁丝窝成图中所示的形状,插到两个孔中。

⑹待用水润湿的纸底变干并像鼓皮一样绷紧时,在纸的中央滴一滴胶水,并把薄铁片粘到胶水上(铁片的一端是尖的,像针一样),放置一旁,直到干燥为止。

⑺点燃蜡烛,把玻璃放在火焰上烘烤,直到玻璃被熏黑。

⑻把玻璃条翻过来,使熏黑的一面朝上放在桌子上。

⑼把圆筒拿到跟前,使铁片上的针尖刚好够到熏黑的玻璃片。

⑽拉动玻璃片,观看针尖在熏黑的玻璃片上留下的运动轨迹。(对应周围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针尖会留下不同的轨迹。为了避免记录情况发生混乱,每做一次实验需换一块熏黑的玻璃板,而且每次发出的声音也应控制为一种。)

我想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给人一个道理,我四年级,...

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带电的气球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 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2 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创造:你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
可爱的浮水印
  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   操作:   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扩展成一个圆形。   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   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   讲解:   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   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   创造:   试试其他的方法,改变水面上墨汁的图形。   分合的水流   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变成一股水流这是为什么呢?   材料:铁罐盒一个、锥子、水   操作:   1、在空的铁罐盒底部用一根钉子在上面钻5个小孔(小孔间隔只在5毫米左右)。   2、将罐内盛满水,水是分成5股从5个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开后,5股水就会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会重新变成5股。   讲解:   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流进行分、合。
漂浮的针
  思考: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针、叉子、液体清洁剂   操作: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一个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   3、慢慢地移出叉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   4、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讲解:   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2、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说明:针有危险,请家长帮助操作。
神奇的牙签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   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   有孔纸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操作: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手绢的秘密
  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   流程:   1、 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 让水冲在手帕上。   3、 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 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说明:   1、 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 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延伸:   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思考:盛水的杯子上覆盖垫板,杯口朝下时,垫板会掉下来吗?   材料:玻璃杯两个、水、塑料板一块   操作:   1. 将玻璃杯里装满水。   2. 用垫板盖好杯口。   3. 一只手扶杯子、另一只手按住垫板。   4. 用手扶住,将杯口翻转过来,使杯口朝下。   5. 扶着垫板的手轻轻放开,垫板不会掉下来。   讲解:   垫板覆盖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为杯外空气压力比较大,垫板就不会掉下来。   创造:   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满、或没有水塑料板会怎样,请你试一试?   蜡烛吹不灭   思考: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   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   1. 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 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蜡烛抽水机
  思考:你知道抽水机是怎样将水抽出来的吗?   材料:玻璃杯、蜡烛、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纸片、塑料管、凡士林少许、火柴、水半杯   操作:   1、先将塑料管折成门框形,一头穿过硬纸片   2、再把两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   3、将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同时将水注入右边玻璃杯中   4、在放蜡烛的杯子口涂一些凡士林,再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纸片盖上,并使塑料管的另一头没入右边杯子水中。   5、水从右边流入左边的杯子中   讲解:蜡烛燃烧用去了左边杯中的氧气,瓶中气压降低,右边杯压力使水向左杯流动,直到两杯水面承受的压力相等为止。到那时左杯水面高于右杯水面。   注意: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时注意安全,小心烧手   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 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 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 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 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   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   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
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 熟蛋剥去蛋壳。   2、 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 将纸条点燃后扔到瓶子中。   4、 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讲解:   1、 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2、 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瓶子瘪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   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操作:   1. 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   2. 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   3. 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   讲解:   1. 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它压力降低。   2. 由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   创造:   如果瓶子里气体的压力比瓶子外空气的压力大,瓶子会变成生么样子?
会跳远的乒乓球
  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脚杯中,你怎样吹气,球才会跳出杯子呢?   材料:高脚杯2个、乒乓球1个   操作:   1 把两个高脚杯并排放置   2 将乒乓球放在第一个杯子中。   3 从不同角度吹气,看看乒乓球有什么状况:对着球的侧面吹气;对着球的上方吹气   讲解:   1、向球的侧面吹气,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个杯子里去(或跳出来)   2、向球的上方吹气,上方压力变小,乒乓球会浮起来,继续吹,就跳入第二个杯子去了   创造:换个新方法也能让乒乓球跳到下一个杯子里   会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样吹泡泡的吗?   材料:饮料瓶1个、冷热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盘子1个、橡皮泥1块、吸管若干   操作:   1 将吸管逐一连接,形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   2 将吸管放入瓶中,并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后把瓶子放置在盘子中。   3 弯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进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浇热水,杯子中的吸管会排放大量气泡。   5 向瓶子壁上浇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会经过吸管流入瓶中。   讲解:   1 因为塑料瓶很薄,于是热可以穿过瓶壁,进入瓶子中的空气里。   2 瓶子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   3 水中的气泡就是空气膨胀时,被挤出瓶子的空气。   4 瓶子中的空气遇冷时收缩。   5 瓶子中的空气收缩时,水便占据了剩余的空间。   创造:瓶子盖太紧时,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开它吗

中央台有一个关于科学小实验的节目,就是带你做一...

中央台有一个关于科学小实验的节目,就是带你做一个非常小的实验,然后讲下科学原理,好像是少儿台...

中央台有一个关于科学小实验的节目,就是带你做一个非常小的实验,然后讲下科学原理,好像是少儿台

科学小实验

急求两三个简单易懂的小实验,实验工具最好不要超过5样,星期五就要用了,大家帮帮忙呀!...

急求两三个简单易懂的小实验,实验工具最好不要超过5样,星期五就要用了,大家帮帮忙呀!

神奇的牙签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
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

有孔纸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操作: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手绢的秘密
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
流程:
1、 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 让水冲在手帕上。
3、 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 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说明:
1、 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 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延伸:
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
1. 做测量实验,体验生活

学了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后,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2. 做惯性实验,有惊无险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3. 做惯性实验,判断准确

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4. 做压强实验,直观明了

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5.做大气压实验,妙趣横生

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

6.做浮力实验,生动有趣

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参考资料: 累死我了

100个科学小实验

100个科学小实验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发行的一本图书,出版时间是2006年12月1日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讯

推荐专题

儿童歌曲大全 儿童故事大全 卡农钢琴曲谱 天空之城钢琴曲谱 梦中的婚礼钢琴曲谱 梁祝》钢琴曲谱 童年的回忆钢琴曲谱 彩云追月钢琴曲谱 康定情歌钢琴曲谱 水边的阿狄丽娜钢琴曲谱 渔舟唱晚古筝曲谱 云水禅心古筝曲谱 高山流水古筝曲谱 浏阳河古筝曲谱 南泥湾古筝曲谱 梅花三弄古筝曲谱 笑傲江湖古筝曲谱 青花瓷古筝曲谱 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曲谱 婚誓葫芦丝曲谱 荷塘月色葫芦丝曲谱 映山红葫芦丝简谱 军港之夜葫芦丝简谱 青花瓷葫芦丝简谱 蝴蝶泉边葫芦丝曲谱 美丽的神话葫芦丝曲谱 致爱丽丝电子琴谱 小苹果 电子琴谱 天空之城 电子琴谱 婚礼进行曲 电子琴谱 茉莉花 电子琴谱 红河谷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