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唱小白杨
发布日期:2020-12-21 13:51:31编辑:音乐人
当年的小白杨还在哨所旁,枝繁叶茂捧起太阳。送走多少风霜雪夜,迎来多少热血儿郎。当年的小白杨还在哨所旁,枝繁叶茂捧起太阳。送走多少风霜雪夜,迎来多少热血儿郎。杨树庄,小白杨,穿着一身绿色军装。小白杨,生长顽强;小白杨,日夜站岗。啦---啦---,杨树庄,小白杨,妈妈嘱托牢记心上。杨树庄,小白杨,为了母亲平安吉祥。
当年的小白杨当上了连长,举头望月思念家乡。邀望明月对天默语,感谢部队教育培养。当年的小白杨当上了连长,举头望月思念家乡。邀望明月对天默语,感谢部队教育培养。哨所旁,小白杨,也有亲情年迈爹娘。小白杨,也有情长,小白杨,也有姑娘。啦---啦---,哨所旁,小白杨,有情有爱也想爹娘。哨所旁,小白杨,为了祖国守卫边疆。
哨所旁,小白杨,有情有爱也想爹娘。哨所旁,小白杨,为了祖国守卫边疆…
近日,一首《再唱小白杨》响彻华夏大地,这首由中国文联组织创作,由韩雪演唱,何沐阳、张杰、李冰雪创作的扶贫新歌,描绘的正是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经过脱贫攻坚,百姓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走上乡村振兴新生活的美好图景。在这片新歌声里,通川人民正过着有滋有味、有礼有节的新生活。
房前四季花开,屋后瓜果飘香。绿水青山入眼帘,青瓦白墙仿似画。这是通川区磐石镇盐井坝村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一幅乡村生活画境。不仅是盐井坝村,在如今的通川大地上,处处皆有如画美景,更洋溢着浓郁的乡村文明新风,老有所养,少有所乐,壮有所为。今天,我们就通过两对兄弟的故事,带大家来看看通川的乡村振兴样本。来感悟歌声里的“大道康庄”。
“如今再唱小白杨,炽热初心永不忘,那涌动的春潮,又激荡了山乡,那曾经的小村庄,早已改变了模样。”通川的山乡,早已改变了模样。而这些改变离不开一个又一个个体的存在,正是他们的努力,让如今的变化更有幸福的味道。
石正润、石正平兄弟俩的故事便是奋斗的典型代表。今年44岁的石正润,说起话来总是面带微笑,让他微笑的正是眼前这片绿油油的苗圃基地。苗圃基地不仅让他过上了好日子,更让他坚定了自己11年前的初心。
11年前的2009年,年仅33岁的石正润正值年轻力壮,在经过在外长达13年的漂泊和闯荡后,他回到了家乡通川区碑庙镇盐井村,决定当一个“专一”的农民。在镇、村干部的鼓励下,结合自己在外的见闻,他搞起了果树苗圃培育。回想起当初的情景,石正润说:“我和父亲、妻子,三个人,一把锄头,一把犁耙,先从自家撂荒的几亩土地开始干。”
在当时,石正润的决定也遭到了来自周围一部分人异样的眼光,“年纪轻轻,不出去打工挣点现钱,干这个能有啥出息”,这是他听到最多的质疑。但他不为所动,从早到晚,年复一年地干。他的苗圃基地像一个初生的婴儿,慢慢地发展成可以活蹦乱跳的少年,到2014年,已初具规模。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正是在2014年,石正润向比他大4岁的哥哥石正平抛出了共同发展苗圃基地的橄榄枝,哥哥欣然接受。石正润坦言:“哥哥的胆子比我大,思路比我广,办法比我多,我们一起才能把这个事业越干越大。”
正如石正润料想的一样,借着国家脱贫攻坚的东风,哥哥的加入让他们的基地走上了快速发展和扩张之路。从本村到邻村,从本镇到邻镇,他们的苗圃基地规模从200亩变成了700亩,从700亩变成了1900亩。同时,还将事业的触角伸到邻县,发展了几百亩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