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五人新疆舞曲谱_幼儿集体舞教学的几种有效策略
发布日期:2020-12-04 04:32:00编辑:音乐人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有效的提问策略有哪些
(一)注重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
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我们要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阶梯。
1、问题设计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
问重点才能保持幼儿思维清晰。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内容要反复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如绘画《乘热气球旅行》,这次活动的重点目标就是要求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图案进行有规律的间隔装饰。为了帮助幼儿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热气球时提问道:“这些热气球有什么不一样?每只热气球上面的花纹排队有什么小秘密?”这样简单的一个设问,不仅让幼儿知道可以用各种图案装饰,而且也明白在装饰图案时,要有规律地间隔进行。
2、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
Ø 面向全体幼儿的原则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时时处处落实“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提问设计也不例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面向全班每一个幼儿的,要使每个幼儿都能感觉到这个问题是教师向我提出的,从而愿意参与问答活动。如《机器兵》的教学活动,一开始,教师出示图片后就提出:“这三个机器兵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因为三个机器兵身上有太多容易发现的不同之处,所以对每一个幼儿来说都能根据颜色、高矮、胖瘦等来找出三个机器兵的不同,进而来参与回答。由于这个提问,既面向全班幼儿,又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所以孩子们回答问题非常踊跃。
Ø 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故事活动《小野猪和它妈妈》活动中,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就设计了提问:“你怎么知道小野猪的妈妈送小野猪治病是很辛苦的?”对一些能力中等的孩子教师设计的提问是:“小野猪的妈妈明明知道小野猪的病会传染的,可为什么还是要背小野猪?”而对一些能力强的孩子教师则提问:“野猪妈妈也得病了,小野猪会怎么想,它又会怎么做呢?”由于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从而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3、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
心理学家对人类的研究证明:幼儿期是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最旺的时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启发幼儿积极动脑筋,勤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师的提问应有启发性,启发幼儿联想,引发想象,让幼儿有选择地运用现有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
在《机器兵》教学中,我们针对三个环节设计了三个不同的“猜”。第一猜:猜猜,这三个机器兵是为林林做什么事的?幼儿表现得很活跃,他们说是陪林林一起玩的,有的说是给林林做饭吃的,这样的提问能启发幼儿去寻找多种答案,使思路开阔、灵活,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第二猜:如果有一天机器兵失灵了,猜猜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孩子们纷纷猜测把机器兵扔了;林林没饭吃了;再买机器兵等。第三猜:机器兵失灵了,猜猜林林该怎么办啊?但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提出后,幼儿有点无所适从,思路只朝一个方向去解决问题,普遍认为林林应该去修理机器兵,把机器病修理好了再为林林做事情,当然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了吗?回答是否定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辅助小问题来提示幼儿思维的方向,让幼儿的思维得到“点拨”。于是教师就问到:“林林做的这些事情,他自己能做吗?”这个小问题就像一滴落入油锅的水一样,顿时孩子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能,林林可能自己穿衣服。”“林林可能自己吃饭。”“林林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多个发散性的回答产生了。教师以辅助小问题来引导幼儿,不仅能使幼儿拓展思路,而且师幼互动性强了,教育的效果也好多了。教师编拟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励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解决的多种可能性,找出不同答案,增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要注意问题的广度,避免主观设疑。
在课题组的活动中,一位教师上了一节《树真好》的实践课,其中她在第一环节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
(教师出示了一棵树的图片),然后直接问幼儿:“这是什么呀”
“树”。
“为什么在我们的周围要种树呀?种树有什么好呢?”
“树可以给我们乘凉”、“树可以挡风。”……
当时,她觉得幼儿回答的很好,与其预设的也正好吻合,于是她就匆匆忙忙进入她预设的第二个问题。
后来,经过教研组老师的集体教研讨论,发现这位教师的提问局限于活动本身,提问目的单一,即目的性太强,仅仅为了诱导幼儿说出她想要的答案,而忽略了这幅简单的图片可以实现的多元价值,如可以激发和调动幼儿的相关经验等。于是,在经过反思与各位老师的建议下,她将问题设置如下:
(出示了三棵错综的树)“这是什么呀?”
“这是树”。
“有几棵树呀?”
“有三棵”。
“你们在哪里也看见过树呀?”
“在幼儿园里、在马路上、在小区里……”
“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种树呢?种树有什么好?”
“种树可以挡风、给我们乘凉、给小动物吃的东西……”
虽然,问题变动不大,但是就是在简单的扩展当中,充分激发了幼儿自身的经验,一方面调整了课堂的气氛,另一方面自然地衔接下一个问题,推动了活动的发展。
(三)提问的语言有吸引力,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她的语言应该是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抑扬顿挫、恰如其分的语气并结合表情等态势语言来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调动幼儿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在秋天里”的主题进行中,我们开展了关于昆虫的小主题。在一次公开学习活动中,一位教师想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昆虫有六条腿的特征,于是就说:
“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瓢虫和蜘蛛有什么不同?”
我们发现很多幼儿的注意力不会马上集中过来,有的仅仅是迫于教师的指令去看和想,特别是班级里面一些活跃的孩子。于是在下次的调整中,经过思考她换了一种方法:
“现在有许多瓢虫宝宝和蜘蛛宝宝躲在叶子里,谁能帮我找出来吗?你是怎么区分两位宝宝的?”刺激性的语言再配上老师略感神秘的体态语,果然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区分两位“宝宝”不同的愿望也就产生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可见,教师提问时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幼儿对问题的回应效果。
(四)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及时的鼓励与激励
在教师提问后,总会出现幼儿的一些平行答案。比如在《树真好》的活动中,老师问幼儿“树有什么好呀?”一个幼儿说树上能结苹果给我们吃。”于是第二个幼儿说“树上能结橘子。”之后的每一个幼儿几乎都说了此类答案。在这个问题中周旋了很久。当时老师若是批评后来回答的孩子,那么这些孩子以后就不会再这么积极回答问题了。于是老师就鼓励问到:“树除了可以结果子给我们吃,谁还知道树的其他好处吗?如果说出不一样的答案,老师会给贴纸奖励。”以这样一种正强化的方式,果然激发了幼儿的思考,也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效果。
(五)丰富集体教学活动问答模式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提问,我们认为是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模式,扼杀了幼儿的问题意识。而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遗憾的是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常常是按照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进行,绝少有幼儿提问,这种方式最明显的弊端是不利于幼儿问题意识、提问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幼儿正在积极地思考,是独立思维的主体,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幼儿外部,而幼儿的提问却是发自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因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一点传统的提问模式是无法做到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丰富提问模式,使其多元化可采用“老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模式进行尝试。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教师的提问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了一些设问的技巧,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生动而精彩!
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舞教学
一、什么是集体舞?
集体舞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全体幼儿共同参与,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对形变化、人际交流的一种集体性舞蹈。
二、开展集体舞有什么意义?
集体舞既是一种行动的艺术,又是一种集体参与的活动;既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又是一种个性气质的展现活动;既是一种表达交流的艺术,又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集体舞的教育价值,在集体舞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与环境展开积极的交往和联系,它不仅可以让幼儿产生与他人的共鸣,而且也可以获得集体的归属感。集体舞是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较难组织的一种形式,在集体舞中幼儿要感受理解乐曲,记忆动作、掌握动作的顺序、队形变化、同伴间的合作等,这些要求对于幼儿和教师来说,都是有极大的挑战性的。
三、开展集体舞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幼儿艺术教学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要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我们在集体舞中努力改变以往重技能技巧训练的倾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演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简单地说也就是活跃身心、发展个性、发展动作、培养能力。
集体舞的基本元素了解了,那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好集体舞教学活动呢?她有什么样的操作要求呢?
a、内容和音乐
内容的选择是关键一环,我们的选材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生活经验,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如大班集体舞《朋友舞》中我就设计了躲猫猫、跷跷板等简单有趣的动作,为幼儿所喜欢,因此很快就掌握了。
在选择音乐本身要求节奏鲜明、段落分明、长短合适,富有趣味性。当然有的音乐没有歌词,幼儿较难理解,表现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
b、动作
动作又分生活动作和模仿动作,再简单的动作,教师的示范也一定要准确到位。
少儿舞蹈教学 教好幼儿舞蹈的几种方法 详细
少儿舞蹈教学 教好幼儿舞蹈的几种方法 少儿舞蹈教学在舞蹈艺术的园圃中,少儿舞蹈堪称为一朵娇嫩可爱、自然成趣的小花,它盛开在城乡各地,在红砖青瓦之中,在翠雾绿荫这下,散发着宜人的清香。少儿是人生最美的时期,性格活泼,好奇好模仿,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如何针对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辨别美与丑的能力?如何培养他们美的思想、观念的情操?这是少儿舞蹈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生动活泼,适合少儿接受的舞蹈形象,在生活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方面进行培养。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少儿舞蹈教学呢?下面谈谈我教学的浅见。 一、少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选择 舞蹈音乐应悦耳动听,旋律流畅,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能启发少儿展开丰富的联想,能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性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音乐的节奏要鲜明、强烈,能引起儿童的动感。节奏的强弱、动静、停顿等都应鲜明。音乐形象应生动具体,乐句最好是整齐的,这有利于少儿对舞蹈形象、情感的表现和抒发。并且少儿思维又要比较具体形象,他们对事物的爱憎直接表现在言行举止上。例如,少儿舞蹈《一分钱》,通过儿童的口,叙述他拾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中这一件小事。曲调天真活泼,充满幼稚雅。歌调完整毫无说教的味道,却非常自然地体现了拾金不昧的美德。音乐形象唤起了孩子对美的向往,从而达到了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艺术作品的表演中,少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实践感和美感都受到各种程度的启迪。所以选择形象鲜明、乐曲短小、简单易懂、节奏性强、旋律优美、有感染力、易被少儿接受和激发其情绪的高尚音乐,是搞好少儿舞蹈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少儿舞蹈教学中的动作设计 在设计少儿舞蹈表现的动作时,应考虑到少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少儿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了解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少儿实际动作发展和接受水平。少儿处在生理上发展时期,骨骼较软,易变形,肌肉纤细,弹力小,收缩力差,易疲劳,这些特点决定了少儿动作的平衡力、控制力都较差,所以应选择简单、生动、明快、富有少儿情趣和生活气息,具有形象性,能反映少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动作。他们好动、好奇、好模仿,有时会出现下意识的手势动作,所以少儿舞蹈还应以模仿、律动、歌表演、集体舞动作为主,去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变化。比如小鸭一摇一摆、小兔子一蹦一跳,生活中拍拍手、跺跺脚、跳一跳是少儿舞蹈动作的原型。这些动作来自少儿本身的生活,少儿做起来也亲切。又如少儿舞蹈《我有一只小木枪》,此舞表现的是一群活泼的幼儿在愉快游戏中,模仿解放军的操练、打靶等军事活动,老师根据孩子们日常游戏中的形象动作,及少儿喜欢模仿解放军的操练、射击、打仗等心理要求,把动作加以提练,变得活泼、夸张。设计少儿舞蹈动作时,还要考虑到少儿的自然素质,克服其不足,力求舒展、开放、动作鲜明欢快,丰满又有朝气,充分把握少儿思维形象具体性、好奇性、幻想性和模仿性。发挥其长而避免其短,使他们的表演动作更有感染力。 三、少儿舞蹈教学中队形与角色的安排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常常是以整齐的队形统一动作来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所以少儿舞蹈教学的队形变化简单明显。无论表演舞还是娱乐性的集体舞,都不宜太繁琐、复杂。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如一个顺时针大圆圈内再加一个逆时针小圈,或横线前进、竖线推进等都是少儿可以接受的,尽量少用那些歪、斜等不规则的对形。在角色的安排与变化上应简单好记、角色单一,故事情节与人物不宜太多,使舞蹈队形既丰富明了又简单合理。 四、少儿舞蹈教学要注意把诗歌、音乐、舞蹈融为一体 少儿舞蹈是诗歌(文学)、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三者共同的使命是表现孩子们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表现再打动孩子的情感。所以少儿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把音乐、舞蹈、文学融为一体,必要时可用语言补充,使歌、舞、语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歌表演之所以很受少儿喜欢就是运用了这一点。比如:《老鼠画猫》中:"小老鼠,来画猫,哎哟眼睛要画小…"孩子们边唱边拿画笔画猫,同时学老鼠畏缩的动作来走路,这样动作就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补充了单调表现的不足,使儿童语言、音乐和舞蹈融为一体,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感染力。搞好少儿舞蹈教育还必须广泛加强其他艺术修养。如美术、音、儿童文学等。美术对舞蹈构图、色彩、服装设计、化妆等都有好处。好的歌词、音乐对少儿舞蹈的内容、情感表达和帮助儿童对舞蹈的理解也十分有利。 少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们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稚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少儿舞蹈的基本素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会被少儿喜欢和接受,少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舞蹈与幼儿爱心教育孩子们的心灵纯净如水,孩子的生活无忧无虑,这是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最佳时期,将爱心教育融入舞蹈的形式,让孩子通过舞蹈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再让孩子通过舞蹈来表现无限美好的生活,从而激发幼儿爱亲人、爱大家、爱社会、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舞蹈《泥娃娃》,描述了一个没有爸爸,没有妈妈,也没有家的泥娃娃,谁来关心、谁来爱护它呢?通过这个舞蹈使幼儿体会到自己有爸爸、妈妈,有家,有人关心,有人爱,生活得多么幸福,而泥娃娃是多么可怜,从而激发孩子的同情心,自发地表现出关心、爱护的情感,在表演中可以看到孩子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类似的舞蹈还有很多,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幼儿明白自己得到了许多人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爱护,自己也可以去关心、爱护大家,在得到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回报,献出自己的爱心。 教好幼儿舞蹈的几种方法幼儿歌舞是用动作、音乐、语言和美术等综合手段来反映幼儿的思想情趣和生活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艺术。好奇、好问、好动、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幼儿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幼儿歌舞恰恰能够适应幼儿的这些特点,也能够满足他们具体要求。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综合教学法 由于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已经能够按自己的意识去做某件事,无兴趣的事他很难去做,所以在这时舞蹈教师做的第一件事是用你的教学内容去吸引住这些意识随意的幼儿,把随意变为有意那么就可以采用综合教学法,把说、唱、跳结合在一起,内容一定要生动形象。 2、示范法 教师要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使幼儿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示范时还要伴随着语言的讲解,面向幼儿做镜面示范。如幼儿应伸左手,教师要伸右手,此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和热情。 3、语言讲解法 语言讲解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如转动手腕这一动作,如果按动作要求讲,第一拍手腕由外向里转,第二拍手腕由里向外翻掌。幼儿学做起来即无兴趣又很费力。但是如果告诉幼儿,现在你到果园里抓住了树上的一个大苹果,想把苹果摘下来必须转动手腕拧一下。或者练习站立时,如告诉幼儿站直,它可能会站不好那么你告诉他们象小棍一样或象铅笔一样,他们会做得很好。所以说语言讲解法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4、游戏法 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行辅导的一种方法。 舞蹈学习也应该让幼儿感到是一种游戏活动、是一种娱乐。如学习鸭走步,教师就可以扮演鸭妈妈,让幼儿当鸭宝宝,请鸭宝宝跟着鸭妈妈学本领,还可以戴头饰或穿上服装。还有小碎步,可用鸡妈妈带小鸡练习。蹦跳步,兔妈妈带兔宝宝练习等。此方法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 除此之外,做为一名舞蹈教师首先要让幼儿喜欢你,再有教师上课时精神要饱满,语气要和蔼可亲,随机性强,还要有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幼儿,让幼儿每节课都能上的轻松愉快。让宝宝跳起舞来舞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是孩子极为喜爱的一项活动。舞蹈能发挥多种作用,对孩子的身心、体质与技能的提高和发展都大有助益。1.舞蹈有助于孩子性格的改善爸爸妈妈带领孩子进行舞蹈活动时,要选择一些优美、活波、喜闻乐见的音乐作伴奏,如:《健康歌》、《陕北秧歌》等等,还可采用游戏方式来编排舞蹈,如《丢手绢》、《猴子捞月亮》等等。这些,都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愉快,对孩子形成活波、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非常有益。2.舞蹈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是枯燥而艰辛的,短期内难有成效,非要下苦功夫不可。如果您让孩子学习舞蹈的话,那就得要求孩子战胜困难,持之以恒,以掌握正确的基本姿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您的孩子就不会再觉得苦、觉得累了,对舞蹈的学习,也会变得自觉和热爱,还能培养起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个性,从小树立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3.舞蹈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在学习上,却需要注意力相对集中。在做舞蹈动作时,孩子得用心记住一系列复杂多样动作、流动路线、节拍等等。这些,没有高度的注意力是不行的。孩子经常接受这种训练,就能培养起高度注意的习惯,而注意力集中的孩子,今后学习其它知识也会更得心应手。4.舞蹈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骨骼发育,还能改变不好的姿态,使动作更协调优美孩子的骨骼非常嫩,可塑性很强。如果从小就开始舞蹈训练,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如:凹胸、驼背、O 型腿、X 型腿、肥胖等。当然,舞蹈训练对身体的锻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练舞蹈的人往往身体挺拔,日常行事动作协调,这是不练的人很难做得到的。从上面几点不难看出,儿童时期对孩子适当、正确地进行舞蹈训练实在是太重要了。爸爸妈妈不妨让孩子也学学舞蹈,通过舞蹈使孩子变得更加聪明伶俐并培养起良好的品质和美好情操。
音乐圆圈舞动作是老师教好还是幼儿创编好
提高幼儿园集体舞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教学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就集体舞的要素来看,集体舞主要包括音乐、动作和队形三大要素。因此,在为幼儿选择集体舞活动的材料时,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1.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
音乐是否被幼儿接受和喜爱是幼儿集体舞教学的第一重要环节。因为人的生命运动本身是有规则、有秩序、有节奏的。因此,节奏清晰、旋律优美、结构工整的音乐,能激发幼儿进行集体舞活动的欲望,教师在选择集体舞音乐时要考虑节奏鲜明,结构简单的曲子,速度以中速为主,最好有明显的前奏、间奏和尾奏,便于留足时间让幼儿考虑什么音乐时做什么动作,利用前奏、尾奏交换舞伴,变换队形等。特别是初学时可选择一些幼儿较熟悉和喜爱的儿童歌曲、中外名曲,因为幼儿已感受过它们音乐的风格、旋律和节奏,学习时合拍、踩准舞步对幼儿来讲就容易多了。如《青春舞曲》,是四四拍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其鼓点节奏清晰,速度适中,很适合幼儿跳集体舞。
2.设计简单易学的动作
动作是集体舞教学中的另一个要素。教师在编排时应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和动作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讲,动作应该是简单、重复的,一个集体舞中选择一两个基本动作,每个动作至少重复进行一个八拍以上为宜,这样可以减轻幼儿的记忆负担。如《青春舞曲》,舞步以垫步为主,手的动作以手腕转动为主,只是在手腕转动的不同方位进行变化,动作简单幼儿易接受,而且多次重复,幼儿很快就掌握了。
3.编排循序变换的队形
集体舞活动的前提条件是整齐而有秩序的舞蹈队形,而队形变换是集体舞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变化集体舞队形可以激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同时也增加了幼儿跳舞的热情,但不宜过于频繁地变化队形。例如,学习圆圈舞蹈队形时,教师可先进行“单圈”舞蹈的教学,待幼儿熟练掌握后再进行“双圈”舞蹈的教学。“双圈”舞蹈也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一开始可以是内外圈向同方向平行行进,接着可以是内圈和外圈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平行行进,再接着可以是内外圈向同方向交叉行进,最后可以是内圈和外圈各自向相反的方向交叉行进。
集体舞教学的几种有效策略
在幼儿园集体舞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除了作好各项准备之外,更要讲究教学的策略,笔者在长期的幼儿园集体舞教学实践中,不断拓展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探索和建构集体舞学习的基本常规,萌发幼儿学习集体舞的兴趣,提高了集体舞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几种有效的策略:
1.巧用游戏法
在集体舞教学活动中,可以巧妙地借用游戏这种幼儿喜爱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以游戏为活动的组织形式幼儿易接受又喜欢,它不但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幼儿置身于故事化的情境中,还可以赋予教学内容以游戏的“生命”,从而使教学目标这一外部要求内化为幼儿行动的愿望和动机。例如在集体舞《十个印第安小朋友》活动中,幼儿需要学会在圆圈上走“S”型路线,并连续钻进钻出数次。这样的舞蹈队形对幼儿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如若能根据舞蹈材料内容创设游戏情境,寓教于无形,使“走队形”真正成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则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为此,笔者曾设计一个“蚂蚁搬豆”的游戏情境,并为“蚂蚁找豆”的经历配一首诙谐有趣的小儿歌:小蚂蚁!钻出来,后面看一看——太瘦了!(提示幼儿从内圈钻出来,站到外圈幼儿的背后)钻出来,前面瞧一瞧——太小了!(提示幼儿再次钻进内圈,站到外圈幼儿的面前)钻出来,后面看一看一一长歪了!(提示幼儿从内圈钻出来,站到外圈幼儿的背后)绕一圈,好好瞧一瞧——找到了!(提示幼儿围绕舞伴转一圈)在儿歌的帮助下幼儿很容易按规定路线正确行走,并迅速找到自己的“小豆子”。因此,创设适合 幼儿的舞蹈游戏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幼儿迅速掌握舞蹈。
集体舞《田纳西摇摆》,是一个双圈的圆圈舞,要求里外圈的幼儿互相配合、互相移位,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笔者把这个完整的集体舞细化成三个游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借鉴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的玩法,音乐开始,两个小朋友手拉手,唱到句末时幼儿停住,两人对视接着玩“照镜子”游戏,重点引导幼儿两人之间的动作一模一样,并逐步加深难度,启发幼儿创编不同动作;最后我们结合“找朋友”的游戏,利用语言提示“找左边的朋友”“找右边的朋友”,“跑跑,握握手”以及结合手花道具,顺利完成交换舞伴的难点,整个活动以游戏来贯穿,用情景的创设,用幼儿喜欢的音乐形象,将音乐动作、队形整合到一起,赋予音乐直观有趣的生命力,为幼儿能更好的表现、表达作品创造了条件。
2.妙用“舞谱”法
幼儿期,由于信号功能和象征功能的出现,幼儿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因此,在集体舞教学中可根据幼儿这一思维特点,以“舞谱”、“舞画”或者“舞图”为手段,营造师幼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集体舞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在学习舞蹈动作中活用“舞画”。舞图的运用为每个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观察、理解提供了条件,保证了孩子富有个性化地学习。如在集体舞《邮递马车》活动中,我把“进退步”的舞步画成舞画分解图,孩子通过观察图上的动作符号做动作,便于幼儿理解和加深动作的印象。
其次,在队形变化中巧用“队形谱”。队形变化是集体舞的核心。通过队形谱,使动态的变化转化为静态的图示,让不好控制的变化转化为方向线路分明的图谱,较好地解决了幼儿学习集体舞的难题。例如集体舞《青春舞曲》,有双圈的队形变化。教学前先出示队形谱让幼儿进行观察和讨论:外圈与内圈的孩子是一一对应的,内圈的孩子有箭头,而外圈则没有任何标志。幼儿观察后得知,在双圈上舞蹈,而且内圈孩子静止不动,外圈幼儿按照箭头方向行进,等到音乐结束,一号的孩子移动到二号的对面,依次前进一个位。观察理解之后,把队形变化逐渐内化,运用到自己的舞蹈中,教师只需要对个别孩子进行辅导,增强了幼儿自我观察学习的能力。运用“队形谱”这一无声的老师来提示孩子,在幼儿心中逐渐产生集体舞队形变化中的“法”的意识。让“法”来约束孩子的行动,规范孩子的动作,达到集体舞的学习要求,提高了集体舞教学的有效性。
舞蹈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口传身授教学:
口传身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话传身教顾名思义就是用“讲”和“形''对舞蹈进行讲说与指导的一种方式方法。“讲”就是用说的方式对舞蹈形式给学生们进行讲解,鉴定舞蹈形式的一个基础,“形”就是舞蹈老师用身体做出舞蹈动作直接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方式。
舞蹈老师不仅要教授正确的舞蹈动作和技巧,更是传授各种舞蹈种类的知识,以及与其他舞蹈种类的比较,还有关于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感觉等。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舞蹈的内涵,更快更好地建立舞蹈的审美观。
单一动作教学:
1、完整教学法
把整个动作或成套动作从头至尾不分部分或段落完整的教授,叫完整教学法。它广泛运用于那些相对简单、易学的动作。实际上并不是只有简单的动作才使用完整法教学,只要在动作技术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的时候,都可采用完整法进行教学。
因此,事先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这些基础包括已学过的单个动作或联合动作,掌握新动作所应具备的身体素质条件等。例如学习藏族舞蹈玄子里的长靠动作,学生首先要掌握下肢的屈伸韵律和手臂的动作,这些都是实施完整教学法的基础。
2、分解教学法
按动作各时期的界限,把—个完整的动作沿横向拆开,分解为在时间上、部位上和方向上互相衔接的若干部分,然后结合起来掌握完整动作,这就是分解教学法。分解法主要用于较复杂的动作,其中包括联合动作。
这些动作一般协调性要求较高,参与动作的部位较多,动作方向较为复杂。舞蹈中大部分动作是可以分拆开来控制的,这就为使用分解法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组合动作教学:
1、逐渐分散法,就是每学习一段后及时附加到前面一部分内容中,把已经掌握的各部分动作及时合并起来,最后达到完全联合成组合的目的。这种方法在分段教学的基础上保持了局部完整的概念和动作连接的完整性。
2、反复分解法,就是用“滚雪球”的方法,逐渐增加动作内容,并且每一次都要从第一个动作进行重复,直到成套动作学完为止。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教受的过程和时间会延长,但却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动作记忆,并会对组合有一个整体性把握。
3、汇总分解法,把组合练习中的所有动作拆分成单一动作。分开来一个一个教给学生,最后再进行汇总,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舞蹈组合。这种方法适用于较简短的组合练习,如果组合太长,学生很难立刻从整体对其有一个整体性把握。
扩展资料:
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理论的理性化思维就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用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几十年来,舞蹈教学方法在其传承的过程中,教学理论应当成为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而不应该成为其在探索过程中的羁绊。
教师欲求教学方法设计和控制的科学化,必须对其教学内容的本质具有科学的认识,一旦认识有了偏差势必得不出科学的方法论,更谈不上科学的指导和控制舞蹈教学,相反,会导致教学的盲目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舞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