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谱网 > 曲谱大全 >

导航导航

圣体颂 曲谱_莫扎特的所有钢琴协奏曲名称

发布日期:2020-11-28 09:52:00编辑:音乐人

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代表作有哪些?

莫扎特的协奏曲中,钢琴协奏曲占有突出的地位。他一共写了27部,其中代表作有D小调(K.466,1785)、C小调(K.491,1786)(这两首协奏曲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哲理的因素)、A大调(K.488,1786)等。此外,还有7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G大调(K.216)、D大调(K.218)、A大调(K.219)三首(均写于1755)比较突出。在管乐协奏曲方面,《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1791)也很出色。其他还有圆号协奏曲、长笛、竖琴协奏曲等。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一共有多少首?

莫扎特共作有27首钢琴协奏曲:
第一号,F大调,据劳帕赫(Raupach)和奥诺埃尔(Honauer)的奏鸣曲乐章改编,K37,作于1767年。
第二号,降B大调,据劳帕赫和朔贝特(Sclobert)的奏鸣曲乐章改编,K39,作于1767年。
第三号,D大调,据奥诺埃尔、埃卡特(Eckart)和C. P. E. 巴赫的奏鸣曲乐章改编,K40,作于1767年。
第四号,G大调,据奥诺埃尔、劳帕赫的奏鸣曲改编,K41,作于1767年。
第五号,D大调,K175,作于1773年。
第六号,降B大调,K238,作于1776年。
第七号,F大调,K242,作于1776年。
第八号,C大调,K246,作于1776年。
第九号,降E大调,K271,作于1777年。
第十号,降E大调,K365,作于1779年。
第十一号,F大调,K413,作于1782-1783年。
第十二号,A大调, K414,作于1782年。
第十三号,C大调,K415,作于1782-1783年。
第十四号,降E大调,K449,作于1784年。
第十五号,降B大调,K450,作于1784年。
第十六号,D大调,K451,作于1784年。
第十七号,c大调,K453,作于1784年。
第十八号,降B大调,K456,作于1784年。
第十九号,F大调,K459,作于1784年。
《第十九钢琴协奏曲》,F大调,K459,作于1784年末,是献给多瑙埃森根的费尔斯登伯格侯爵,首演于1785年初,此曲手稿上注有“此协奏曲在法兰克福举行皇帝莱奥博二世的加冕典礼时,由作曲家亲任演奏”。共3个乐章:1.快板,F大调,协奏曲型奏鸣曲。先由乐队呈示进行曲节奏的基本动机,主奏登场后,不久移入第二主题部,先奏C大调主题,接着以基本动机作管乐卡农,转成A小调后终止于C大调,弦乐与管乐对话,钢琴变奏后,基本动机再现。钢琴以三连音符快速音群贯穿其间,移向呈示部小结尾。发展部不断演奏主动机,利用第一主题的对位处理非常精致。再现部华彩乐段有35小节。2.小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的二段体。G大调第二主题实际是第一主题以卡农方式处理而成,G小调经过部旋律木管的处理非常美妙。艾因斯坦认为,此乐章是《费加罗的婚礼》中苏珊娜独唱《喜悦请来临》的器乐版。3.很快的快板,F大调,回旋曲式。艾因斯坦对这个乐章的评语是:“艾阿利耶鲁统治下所有的精灵的嬉戏”。主题表现后,赋格处理,接着把主题当作副主题效果部分移入第一插句。第二次回旋主题展示后,又出现赋格,基本动机对位处理,产生二重赋格效果。钢琴持续灿烂的快速音群时,移向第二插句,尾奏前有53小节的华彩。
第二十号,D小调,K466,作于1785年。
《第二十钢琴协奏曲》,D小调,K466,作于1785年2月。共3个乐章:1.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在低音域弱奏中由弦乐合奏呈示的第一主题有不安的情调,终止于属和弦后,由木管转成明亮的旋律,转回主调。钢琴似演奏新主题,边奏细致的快速音群,边进行第一主题再现,转F大调后第二主题登场。主奏钢琴转由木管承接,进入发展部。发展部发展主奏钢琴亮相的主题与第一主题开头动机,以各种转调呈示技巧化,快速音群与乐队构成紧张的关系。再现部第二主题转回D小调,按原型再现,衔接华彩乐段与尾声。2.浪漫曲,降B大调,三段体。先由主奏钢琴呈示主题,乐队承接,二者轮流表现。然后主奏钢琴以降B大调导出另一旋律,弦乐以和弦伴奏,移入主题再现。第一段终止后,中段转G小调,主奏钢琴奏上升音型,木管部回应钢琴,第二段为第一段再现。3.很快的快板,B小调,缺少发展部的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亦采用极快速度的上升音型,主奏钢琴呈示后,乐队予以反复扩大。主奏钢琴再奏D小调旋律形成经过部,终止于F大调,接着转为F小调,第二主题登场,采用了三度小调。转回主调后直接进入再现部。再现部转换处主奏钢琴有即兴的小引子,乐队插入以快速上升动机为基础的动机表现,然后按原型再现,华彩乐段后转回主调而为尾奏。
第二十一号,C大调,K467,作于1785年。
第二十二号,降E大调,K482,作于1785年。
《降E大调第22号钢琴协奏曲》(K.482)写于1785年冬天,是莫扎特使用“降E大调”来作曲的第四首钢琴协奏曲,这是一首规模宏大、开朗奔放、庆典气氛热烈,并带有威风堂堂同调性“交响协奏曲”的回声,是莫扎特后期成熟笔调的充分表露,作者从容地运用饱含自身特色的作曲技法,简直达到了无懈可击的境界。莫扎特懂得如何把听众的爱好融合于他本人对艺术的要求中,本曲便是最成功的一例。这首协奏曲中处处洋溢着莫扎特独特的表现力与美感,特别是他对木管乐器的处理,更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绚烂效果;徐缓的第二乐章,富有一种朦胧之美。另外,本曲中首创以单簧管取代双簧管的位置,这一变革在钢琴协奏曲的发展史上还属首次。这也是莫扎特所有的协奏曲中演奏时间最长的一首。
第二十三号,A大调,K488,作于1786年。
第二十四号,C小调,K491,作于1786年。
C小调第24钢琴协奏曲,K.491
Piano Concerto No.24 in C minor
莫扎特在1786年3月24日完成此曲,两个星期后于维也纳伯格剧院(Burgtheater)的捐款音乐会上首演。从手稿上可看出,此曲是仓促之作,独奏部分有许多地方都粗略不全,许多音符不是不见就是含混神秘地写在空白的谱线上,而且第一乐章及第三乐章的装饰奏也被略去。所以实在很难了解莫扎特在首演时如何理解上面这些符号。
虽然此曲是仓促之作,但却也是莫扎特最强而有力的钢琴协奏曲,运用最多的木管——有长笛、两支双簧管、两支单簧管、两支巴松管,还外加两支法国号、小号及鼓,让乐团在齐奏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与丰富的音色,表现出种种细腻的音色变化。此曲的气氛是悲剧性的,令人哀怜也冷峻得令人恐惧。从第一乐章开头的主题,就已清楚地表现出上述情绪,且混合了焦虑(以不安的半音阶音调与减七和弦的剧烈跳跃来表现)与严肃(精确的附点节奏),之后以木管来表现教堂的回声及幻想曲的风格。钢琴以新的主题平静地登场——但和原主题在节奏上有关联。这段独奏表现非常出色,原因不仅在于其多变的音形,更在于他独创的手法,将曲思天衣无缝地贯穿起来。
第二乐章不知是被谁标上了稍缓板,有浪漫曲的风格,充满了爱情咏叹调的装饰奏,非常有小夜曲风格的木管以响亮的三度音节来表现,主要主题则由钢琴单独唱出,弦乐及木管相应和,然后再由全体乐器共同来润饰。
第三乐章是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中最后一次采用变奏曲的形式。主题以送葬进行曲为主调,但呈现出非常丰富的质感与情感的层次。这些变奏中有两段是大调,并由木管领奏:降A大调第四段变奏有田园风格;C大调第六段变奏,则将变奏主题以卡农曲的嘻闹方式来处理。第七段变奏又回到c小调,并延续至第三乐章结束,这段变奏因为与自身6/8拍子的基格舞曲节奏应有的轻快风格背道而弛,听来格外冷冽。(原文摘自《CD鉴赏》 Ted Libbey/著;陈素宜/译)
第二十五号,C大调,K503,作于1786年。
C大调第25钢琴协奏曲,K.503
Piano Concerto No.25 in C major
第一乐章的快板类似于《第41号交响曲》。主旋律具有号召性,激情飞扬,神思悠远,乐队奏出的辅助旋律内涵非常丰富。这个乐章构思庞大,演奏时间长达15分钟 ,但丝毫没有重复累赘的感觉,而显得感情充沛,厚积薄发,这一点,只有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能比拟。这个乐章贯穿始终的主题,令人想起他第41交响曲第四乐章里那个反复出现的固定音型。二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有这种构思,两个乐章虽然规模宏大却都显得前后一贯,流畅而且简洁。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恐怕也是借鉴了这种写法。
第二乐章的构思宽广宏大,意境高远,具有他晚期协奏曲不事雕琢的技艺和流畅风格,旋律就像凝神冥想中的思绪绵绵不绝,节奏也非常自由。讲究旋律“可听性”的莫扎特在这里出格地发挥了一回,主旋律如果你想要跟着哼下去,恐怕都不可能。在内容上,带有哲学沉思的意味,自由而自在。过去在他慢板乐章中常见的那种忧郁被一扫而空。相对其他乐章而言,这个乐章的创造力稍弱。
第三乐章稍快而活泼的旋律又恢复了极具“可听性”的莫扎特风格,沉着、节制、欢快、灵巧,但旋律变化丰富,如中国江南园林,移步换景,美不胜言。中部加入的管乐器,大管、双簧管、长笛,在主旋律的背景上,划出了几道蓝色的弧线,灵动飘逸,漂亮极了。可以想象:在创造这个乐章、特别是写到这一段时,莫扎特内心该充满着怎样的狂喜!对人生快乐不敏感的人,不可能很好地演奏这个乐章。布兰德尔和乐队演奏得棒极了。这个乐章表现的灵性、才情,在莫扎特音乐中属于上品之列。
这首协奏曲情绪如此喜悦,与刚创作不久的第24号钢琴协奏曲简直是有天壤之别。莫扎特在同一人生时期,用不同作品表现他不同的感情,具有如此多的身手,真让人不可思议。
第二十六号,D大调,标题为《加冕》(Coronation),K537,作于1788年。
第二十七号,降B大调、K595,作于1791年。另有早期未列人编号的K107 3首。

请问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一共几首?

一共有27首。
第一号,F大调,据劳帕赫(Raupach)和奥诺埃尔(Honauer)的奏鸣曲乐章改编,K37,作于1767年。
第二号,降B大调,据劳帕赫和朔贝特(Sclobert)的奏鸣曲乐章改编,K39,作于1767年。
第三号,D大调,据奥诺埃尔、埃卡特(Eckart)和C. P. E. 巴赫的奏鸣曲乐章改编,K40,作于1767年。
第四号,G大调,据奥诺埃尔、劳帕赫的奏鸣曲改编,K41,作于1767年。
第五号,D大调,K175,作于1773年。
第六号,降B大调,K238,作于1776年。
第七号,F大调,K242,作于1776年。
第八号,C大调,K246,作于1776年。
第九号,降E大调,K271,作于1777年。
第十号,降E大调,K365,作于1779年。
第十一号,F大调,K413,作于1782-1783年。
第十二号,A大调, K414,作于1782年。
第十三号,C大调,K415,作于1782-1783年。
第十四号,降E大调,K449,作于1784年。
第十五号,降B大调,K450,作于1784年。
第十六号,D大调,K451,作于1784年。
第十七号,c大调,K453,作于1784年。
第十八号,降B大调,K456,作于1784年。
第十九号,F大调,K459,作于1784年。
第二十号,D小调,K466,作于1785年。
第二十一号,C大调,K467,作于1785年。
第二十二号,降E大调,K482,作于1785年。
第二十三号,A大调,K488,作于1786年。
第二十四号,C小调,K491,作于1786年。
第二十五号,C大调,K503,作于1786年。
第二十六号,D大调,标题为《加冕》(Coronation),K537,作于1788年。
第二十七号,降B大调、K595,作于1791年。另有早期未列人编号的K107 3首。

求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全部名称

莫扎特写了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奏鸣曲和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等,对古典奏鸣曲套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3个乐章的奏鸣曲套曲形式。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完成了从哈普西科德风格到钢琴风格的过渡。在他80年代的钢琴奏鸣曲中,已使钢琴的效果和音域得到了发挥,如《A大调钢琴奏鸣曲》(1783)《c小调奏鸣曲》(1785)等。前者体现了他的生活风俗性的特点,后者显示了尖锐的对比并置与戏剧性的力量,预示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诞生。莫扎特的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从意大利A.科雷利G.B.萨马蒂尼等人的影响中逐步解放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从1778年开始,莫扎特就将钢琴和小提琴两件乐器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如降E大调(1781)、降B大调(1784)、降E大调(1785)、A大调(1787)等几首都较成功。

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代表作有哪些?

莫扎特的协奏曲中,钢琴协奏曲占有突出的地位。他一共写了27部,其中代表作有D小调(K.466,1785)、C小调(K.491,1786)(这两首协奏曲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哲理的因素)、A大调(K.488,1786)等。此外,还有7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G大调(K.216)、D大调(K.218)、A大调(K.219)三首(均写于1755)比较突出。在管乐协奏曲方面,《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1791)也很出色。其他还有圆号协奏曲、长笛、竖琴协奏曲等。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讯

推荐专题

儿童歌曲大全 儿童故事大全 卡农钢琴曲谱 天空之城钢琴曲谱 梦中的婚礼钢琴曲谱 梁祝》钢琴曲谱 童年的回忆钢琴曲谱 彩云追月钢琴曲谱 康定情歌钢琴曲谱 水边的阿狄丽娜钢琴曲谱 渔舟唱晚古筝曲谱 云水禅心古筝曲谱 高山流水古筝曲谱 浏阳河古筝曲谱 南泥湾古筝曲谱 梅花三弄古筝曲谱 笑傲江湖古筝曲谱 青花瓷古筝曲谱 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曲谱 婚誓葫芦丝曲谱 荷塘月色葫芦丝曲谱 映山红葫芦丝简谱 军港之夜葫芦丝简谱 青花瓷葫芦丝简谱 蝴蝶泉边葫芦丝曲谱 美丽的神话葫芦丝曲谱 致爱丽丝电子琴谱 小苹果 电子琴谱 天空之城 电子琴谱 婚礼进行曲 电子琴谱 茉莉花 电子琴谱 红河谷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