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浏阳河曲谱_浏阳河简谱
发布日期:2020-11-14 08:42:00编辑:音乐人
浏阳河简谱
561653532 112553231 53565353 2321651 1123553 2321656116 56165335 16112553 231 2231216165
浏阳河古筝曲谱李婉芬
谁知道浏阳河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浏阳河》的词作者
1950年9月,湖南省湘江文工团土改工作队来到长沙市东郊浏阳河畔的黎托乡,一边帮助农民土改分田,一边创作反映农民新生活的文艺作品。
当年19岁的《浏阳河》词作者徐叔华就是文工团的一员。他有一副好嗓子,爱唱民歌。
很快就秋收了,分到了田地的农民有了种粮积极性,交公粮也畅快,送粮路上,颇有些你追我赶的味道。徐叔华受到启发,打算编一个小歌舞剧“送粮路上”。当时,土改工作队队部设在一个祠堂里,徐叔华经常参加会议,很晚才回住户。有一天回来又很晚,天黑路窄坑坑洼洼,他一个趔趄差点儿栽到路边的水沟里。正是这个趔趄触动了他的构思:爷爷和孙子推着小车送公粮,在路上和一位青年人你追我赶,一不小心车陷水沟。因为粮食装得多,爷孙两人力气小抬不动,请青年人帮忙。青年农民有意逗乐,对小孩说:你答得出我的问题就帮你抬。于是歌舞小剧本《双送粮》就这样诞生了。
《浏阳河》的曲作者
一年后的1951年5月,《双送粮》演出小组来到武汉,参加中南区选拔并顺利入选。但是主持者要求,将《浏阳河》曲调由原先套用的京剧曲调《小放牛》改换成湖南民歌的调子,因为剧中其他两个唱段用的是湖南花鼓戏腔调,《小放牛》夹在其中实在不协调。
当时徐叔华另有任务没有参加演出,领队储声虹将临阵换曲的任务交给了乐队指挥兼打鼓的朱立奇。时间紧迫,刻不容缓。朱立奇灵机一动,想到自己一年前演过一个湖南花鼓戏《田寡妇看瓜》,其中有一个《送瓜调》用的是湖南祁阳小调音乐。作曲是长沙市工人文工团的唐璧光。能不能将这个曲子套用到《双送粮》上来?当时朱立奇接触到的湖南花鼓调有限,别无选择,决心一试。他大胆地改动了原曲的节奏,将原曲的慢四拍改为快二拍,使改编的曲调表现出欢乐的情绪。几个演员试唱,都认为很成功。
浏阳河与毛主席
浏阳是毛主席老人家早年干革命的地方,比如文家市的秋收起义等,浏阳人民对主席的感情比较深厚。
另外在1953年到1983年间,浏阳隶属湘潭市,当时还没有置出韶山市,那时候韶山隶属湘潭县。所以在写这首歌曲时没有过于强调地理位置,而是强调它们的文化相同,毕竟都是湘潭的。
古筝曲浏阳河是怎样创作的
《浏阳河》这首乐曲原是50年代的创作歌曲,旋律流畅、优美动听。70年代由著名古筝演奏家张燕改编为筝曲,虽然对原曲调未作发展,但由于各段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技法,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乐曲具有了更强烈的感染力。乐曲中采用变奏曲的形式,深情的表达了人民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古筝曲《浏阳河》中采用的演奏手法在整个曲目中主要分为三块,第一块是运用左手揉、吟、滑、按的技法来表现乐曲柔美的旋律,这一块在乐曲中首尾相应演奏两边;第二块就是双手配合快速弹奏部分;第三块则运用如流水般的双手交替下行琶音来表现乐曲动听的旋律。
在乐曲的第一段中主要是注意按滑音的准确性和控制好乐曲的速度,就像是在用歌声深情地将内心对生活的爱娓娓道来;整个乐曲中主要有两个难点,也就是后面的双手配合快速弹奏及琶音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