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谱网 > 曲谱大全 >

导航导航

古琴广陵散曲谱_广陵散简谱是古琴谱的

发布日期:2020-11-07 06:48:00编辑:音乐人

古琴广陵散减字谱这几个指法看不懂

又: 又,又上几、又下几 接着弹就是了;
双:双,两下,图上是双猱,说明前面的勾和剔都用上猱;
绰吟,得音后,在本位与本位以下之间用吟;
大间勾,图上那处就是:打五挑七 三作之后,抹六勾五勾六打五挑七 。
你说的 名中食指都按一根弦的,是换指,三个音三个指换着按弦。……
你这学多久了,弄广陵散。

《广陵散》乐曲的故事

  广陵散》是一首叙事曲,今人所听到的此曲,传为嵇康所作,曲作者嵇康借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抒发自己的抱国之心和对政局的不满。《广陵散》的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八段六个部分。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意志。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人们一般都知道“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的文学才华,却不知道他精琴艺`通音律`善作曲的音乐才华,实在不在文学才华之下。然而,这样一个奇才却惨死在司马昭的屠刀之下,临邢含恨操琴,一曲《广陵散》,表明了嵇康至死不屈服于司马昭淫威的骨气。
  《广陵散》是一首古曲,最早流传在东汉末年的广陵地区(即公安徽寿县),故此而得名。自小喜爱音乐,弦管丝竹样样能行,对琴犹钟的嵇康,十分喜爱这首乐曲,他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乐曲进行了加工发展。关于嵇康如何学得这首古曲,有过这样一段传说:
  有一次,嵇康去游洛西,因天色近晚,就留宿在华阳亭。深夜,正在他弹琴消闲时,忽然闯进一个自称“古人”的不速之客,此人与他大谈音律,还奏了一曲《广陵散》。嵇康一下就被乐曲铿锵有力的旋律抓住了,请求客人教授,客人答应教他,但有个条件,要他发誓不再传别人,也不得说出是谁教授的。
  这个故事虽然不太可信,但会弹《广陵散》的人却是事实。嵇康因弹此曲最有心得,所以历史上就把《广陵散》和他的名字连在一起了。至于这首曲子的内容,后世许多琴家都认为与聂政刺韩王的传说有关。
  聂政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他的父亲被韩王杀害,父亲死时,聂政尚在母腹。长大后聂政知道了父亲被害的遭遇,决心为父复仇。他上泰山刻苦学琴,并有意改变了自己的面貌和声音。10年后返回韩国,在离皇宫不远的地方弹琴,行人无不驻足而听,据说连牛马也停步不前。这消息转到韩王耳里,韩王于是召他进宫演奏。聂政趁韩王沉浸在琴声中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向韩王,韩王中剑身亡,聂政终于报了杀父之仇。为了不连累母亲和姐姐,聂政毁了自己的面容壮烈死去。郭沫若同志的历史剧《棠棣之花》写的就是这个故事。
  《广陵散》所表达的情感确实与这个传说所包含的情感有不少相通之处。乐曲中的反抗精神自然引起笑傲山林的嵇康的共鸣,他把对恶贯满盈的路人皆知的司马昭的痛恨全都凝聚在乐曲中。司马昭很想利用嵇康的才华`名望为自己服务,多次要他出来做官,嵇康却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他的好友山巨源因劝过他出来做官而收到嵇康的绝交信。司马昭对嵇康的拒绝自然怀恨在心,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嵇康终于含冤入狱。在狱中嵇康写下了《幽愤诗》作为自己的绝笔。
  公元263年,一个秋天的上午,洛阳东门外,嵇康席地而坐,安详地调好弦。几声激越的高音顿时划破死寂的空气,琴声时而压抑幽愤,时而激昂慷慨。刑场上聚集的3000太学生无不挥泪流涕,感叹唏嘘。一曲弹罢,嵇康无限感慨地说:“这《广陵散》如今就要绝响了……”
  《广陵散》失传了,但嵇康临刑不惧,弹琴述志的故事致函载入史册,千古流传。
  乐曲一开始,仿佛是若有所感所思,有种推敲和辨认的等待,沉稳、倏然,音色悠扬清澈、不着尘污。但是仅略做迟疑,音色陡然下落,情绪随即一层层推开,虽然节奏依然有条不紊,但揉弦时毫无迟疑,充满了决断和帷幄。行至乐曲中段,音调突然上扬,并很快将此乐句做以反复,似用来强调语气,仿佛一石击开千层浪,一种凛然的霸气、一束清矍的孤傲,跃然而出。曲中的顿音似是斩钉截铁之念已捻熟于胸。随着乐曲的推进,琴声变得萧瑟、激昂,带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气势。到高潮时,琴弦弹拨得密不透风、节奏急促、气氛紧张,音律振荡之间有种遮掩不住的兵戈戎马之气,流露出一派昂扬不屈的气节。像烈酒盈杯后一饮而尽的飒爽,像洒酒于足下方寸之地以敬鬼神的悲切和决然。勾、挑、揉、打、抹等手法的变化,揉在琴声中,令乐曲有了万般变化着的丰富音色和跌宕起伏的气韵,让人目不暇接,神魄随之飞扬。那些铿锵的音符,仿佛是从琴弦上飞溅而出,夹杂着力量和激情喷涌迸发,一泻千里,有种掷在耳中都感疼痛的结实。
  可以想象嵇康临刑时弹奏《广陵散》时的酣畅和沉浸。高士之所以高,最在气节。那种从容,尽释满怀的抱负,将生死掷于身后的铮铮铁骨,面对一生的感慨,唯有指下寥寥数根琴弦,代舒情怀。能解《广陵散》的词句,莫过与嵇康自己的诗作:“凌高远盻。俯仰咨嗟。怨彼幽絷。室迩路遐。虽有好音。谁与清歌。虽有姝颜。谁与发华。仰讯高云。俯托轻波。乘流远遁。抱恨山阿。” (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据说嵇康有一把名贵的古琴,为了这张琴,他卖去了东阳旧业,还向尚书令讨了一块河轮佩玉,截成薄片镶嵌在琴面上作琴徽。琴囊则是用玉帘巾单、缩丝制成,此琴可谓价值连城。有一次,其友山涛乘醉想剖琴,嵇康以生命相威胁,才使此琴免遭大祸。可以想知嵇康是将琴与性命等同相看。不过以嵇康之清高,不会为物所束,只是琴亦有魂魄,好琴亦为性命相惜的知音。此琴与嵇康共喜共忧、同歌同叹,相与相伴,琴与抚琴者相知相通,此种气血之交融,非言语能表述。所以嵇康才有临刑抚琴唤《广陵散》,其间的激愤、嗟叹与凄然,让人动容。
  特殊的时代造就当时艺术的气质,我一直认为只有在特定的环境里,艺术才能做得原汁原味,换了个时间地点,只能想象,只能尽力去贴近以求抵达精髓,而永远无法企及原貌。所以嵇康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后叹曰:此曲“于今绝矣”,指的也并非是曲谱失传,而是指弹此曲其人其心其志,再难有同此情此境者!疾风方蹴就劲草之狂,此为《广陵散》之高绝也。

失传的古琴谱,全一点啊~

扊扅歌
懊侬歌
尧畅
舜操
禹操
文王操
微子操
箕子操
伯夷操
蔡氏五弄: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
其实有好多曲子早已失传,明清之后的谱中见到有同名的大多是后人拟作。

请问谁有九弄、广陵散的古琴减字的曲谱??

没有啊,抱歉啊

《笑傲江湖》曲谱是脱胎于《广陵散》吗?他们有什么关系?


不是脱胎于《广陵散》。曲洋、刘正风谱写《笑傲江湖》曲,其中一段借鉴于《广陵散》。
《笑傲江湖曲》歌词如下:
高山流水,琴箫合鸣,一曲悲歌在明月幽谷间久久萦回,弄弦抚箫间二人相视而笑。
随着铮一声急响,琴箫声立止,毫不拖泥带水。
“世上已有过了这一曲,你我已奏过了这一曲,人生于世,夫复何恨?”
于心相交,以乐会友。凡人纵有百般不解,又如何?
何为正邪?我自天涯狂客,拂弦弄箫,相知心灵,只有一曲《笑傲江湖》,随着相视一笑,永别人间!
扩展资料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根据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广陵散》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据说,《广陵散》这一旷世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广陵散》的各曲段分为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中记载,聂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勇士。当时韩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韩相韩傀(字侠累)产生了仇隙。严仲子花重金试图收买聂政去刺杀侠累。聂政原本为一市井“屠狗辈”,因要赡养老母,故拒绝了严仲子的厚礼。
后来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在安葬母亲之后,对严仲子说自己本来是市井之徒,而严仲子作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此番礼遇,聂政自然要回报,因此他“将为知己者用”,誓死报答严仲子。严仲子说自己的仇人是韩相侠累。
他一直想请刺客去刺杀侠累。但侠累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盛多,周围防卫森严,恐不易得手。聂政随即答应了严仲子的请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陵散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讯

推荐专题

儿童歌曲大全 儿童故事大全 卡农钢琴曲谱 天空之城钢琴曲谱 梦中的婚礼钢琴曲谱 梁祝》钢琴曲谱 童年的回忆钢琴曲谱 彩云追月钢琴曲谱 康定情歌钢琴曲谱 水边的阿狄丽娜钢琴曲谱 渔舟唱晚古筝曲谱 云水禅心古筝曲谱 高山流水古筝曲谱 浏阳河古筝曲谱 南泥湾古筝曲谱 梅花三弄古筝曲谱 笑傲江湖古筝曲谱 青花瓷古筝曲谱 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曲谱 婚誓葫芦丝曲谱 荷塘月色葫芦丝曲谱 映山红葫芦丝简谱 军港之夜葫芦丝简谱 青花瓷葫芦丝简谱 蝴蝶泉边葫芦丝曲谱 美丽的神话葫芦丝曲谱 致爱丽丝电子琴谱 小苹果 电子琴谱 天空之城 电子琴谱 婚礼进行曲 电子琴谱 茉莉花 电子琴谱 红河谷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