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谱网 > 曲谱大全 >

导航导航

傅全香越剧曲谱_求越剧楼台会简谱傅全香范瑞娟版本的谱子。开头

发布日期:2020-10-15 01:08:00编辑:音乐人

求越剧《楼台会》完全版的唱词,谢谢

  第八场 楼台会
  (楼台)(祝英台在幕后合唱声中上)
  幕 后(合唱)久别重逢梁山伯,倒叫我又是欢喜又伤悲。
  喜的是今日与他重相会,悲的是美满姻缘已拆开。
  祝英台(唱)但见他喜气冲冲来访九妹,我只得强颜欢笑上楼台。
  (梁山伯上)
  祝英台(白)梁兄请。
  梁山伯(白)贤妹请。
  祝英台(白)梁兄请坐。
  梁山伯(白)贤妹请坐。
  祝英台(白)梁兄,你我长亭分手,别来可好?
  梁山伯(白)好!贤妹家居,想必安适?
  祝英台(白)托梁兄之福,也还好……梁兄此来还是路过,还是特到?
  梁山伯(白)愚兄乃特地到此,一来与仁伯大人问安,二来想望望你家九妹。
  祝英台(白)九妹……
  梁山伯(唱)那一日钱塘道上送你归,你说家有小九妹,
  长亭上面做的媒,愚兄是特地登门求亲来。
  祝英台(唱)梁兄啊!你道九妹是哪一个?就是小妹祝英台。
  梁山伯(白)愚兄知道就是--
  (唱)贤妹啊!梁山伯与祝英台,前世姻缘配拢来。
  祝英台(唱)见他欢笑我心碎,他怎知,爹爹已将我终身配。
  梁山伯(唱)久别重逢应欢喜,你因何脸上皱双眉?
  祝英台(唱)梁兄啊!我有一件伤心事,要想明说……口难开。
  梁山伯(白)你我之间,还有什么话不可讲的?尽说不妨。
  祝英台(白)梁兄……自从小妹别你回家,爹爹作主已将小妹终身许配……马家了。
  梁山伯(白)马家……马?
  祝英台(白)马太守的儿子马文才。
  梁山伯(白)(惊愕良久)英台!你、你……好--
  (唱)你在长亭自作媒,说道家有小九妹。
  既然九妹就是你,你为何又许马文才?
  祝英台(唱)梁兄啊!难道你小妹心意尚不知?
  我岂愿嫁与马文才!
  梁山伯(唱)贤妹啊!
  我与你海誓山盟情义在,我心中只有你祝英台。
  你爹爹作主许马家,你就该快把亲事退!
  祝英台(唱)我千方百计把亲退,拒绝马家聘和媒。
  怎奈是爹爹绝了父女情,他不肯把马家亲事退。
  梁山伯(白)啊!
  (唱)你爹爹不肯把亲退,我梁家花轿先来抬!
  杭城请来老师母,祝家厅上坐起来。
  聘物就玉扇坠,紧紧藏在袖管内。
  玉蝴蝶,玉扇坠,难道不能夫妻配?
  祝英台(唱)玉蝴蝶,玉扇坠,蝴蝶本应成双对。
  岂知你我自作主,无人当它是聘媒。
  梁山伯(唱)纵然是无人当它是聘媒,我也要与你生死两相随。
  我要写成冤状当官告,头顶状纸进衙内,
  就告你父祝员外,
  他不该欺贫爱富图赖婚姻犯大罪。
  我再告那仗势欺人马文才,他活夺我爱妻该有罪。
  这一张状纸进衙内,倘若为官是清正,
  只断拢来不断开。
  祝英台(唱)梁兄句句痴心话,小妹寸心已粉碎。
  你可知堂堂衙门八字开,官官相护你总明白,
  那马家有财又有势,你梁家无势又无财,
  万一你告到衙门内,梁兄你于事无补要先吃亏。
  梁兄啊,梁门唯有你单丁子,白发老母指望谁?
  我英台此生已无望,梁兄你另娶淑女……
  梁山伯(唱)哪怕是九天仙女我不爱!(梁山伯默然坐下)
  (银心上,设酒)(银心下)
  祝英台(唱)梁兄特地到寒舍,小妹无言可安慰,
  亲斟薄酒敬梁兄。
  梁山伯(唱)想不到我特来叨扰你酒一杯。
  祝英台(白)梁兄。
  (唱)记得草桥两结拜,同窗共读有三长载,
  情投意合相敬爱,我此心早许你梁山伯。
  可记得你看出我有耳环痕,
  使英台面红耳赤口难开;
  可记得十八里相送长亭路,我是一片真心吐出来;
  可记得比作鸳鸯成双对,
  可记得牛郎织女把鹊桥会,
  可记得井中双双来照影,
  可记得观音堂上把堂拜。
  我也曾留下聘物玉扇坠,我是拜托师母做大媒;
  约好了相会之期七巧日,我也曾临别亲口许九妹;
  实指望有情人终能成眷属,
  谁知道美满姻缘两拆开。
  梁兄啊!我与你梁兄难成对,爹爹允了马家媒;
  我与梁兄难成婚,爹爹受了马家聘;
  我与梁兄难成偶,爹爹饮过马家酒。
  梁兄啊!爹爹之命不能违,马家势大亲难退。
  梁山伯(唱)英台说出心头话,我肝肠寸断口无言,
  金鸡啼破五更梦,狂风吹折并蒂莲!
  我只道两心相照成佳偶,谁又知今生难娶祝英台。
  满怀悲愤无处诉啊……无限欢喜变成灰!
  (梁山伯愤极成疾)
  祝英台(白)梁兄你……你……你……
  (唱)梁兄啊!你千万珍重莫心灰。
  梁兄啊!这种种全是小妹来连累。
  梁山伯(白)贤妹,愚兄决不怨你。你可知,我为你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呵!
  (唱)贤妹妹,我想你,神思昏沉饮食废。
  祝英台(唱)梁哥哥,我想你,三餐茶饭无滋味。
  梁山伯(唱)贤妹妹,我想你,提起笔来把字忘记。
  祝英台(唱)梁哥哥,我想你,拿起针来把线忘记。
  梁山伯(唱)贤妹妹,我想你,衣冠不整无心理。
  祝英台(唱)梁哥哥,我想你,懒对菱花不梳洗。
  梁山伯(唱)贤妹妹,我想你,荣华富贵不足奇。
  梁山伯(唱)贤妹妹,我想你,哪日不想到夜里。
  祝英台(唱)梁哥哥,我想你,哪夜不想到鸡啼。
  梁山伯(唱)你想我来我想你。
  祝英台(唱)今世料难成连理。
  梁山伯(唱)辞别贤妹回家行。
  祝英台(白)梁兄,你这个样子,我……
  梁山伯(唱)我死在你家总不成!
  祝英台(白)梁兄执意要归,小妹不敢强留,让我送你一程。梁兄啊……

求越剧楼台会方雪雯颜佳版伴奏

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主要是马塘村为主,可以说是越剧的起源了,越剧起源应该是在马塘了,因而越剧应该有近150年的历史了),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艺人初始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中华民国14年(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之。
民国6年5月13日,小歌班初次进入上海,在十六铺“新化园”演出,因艺术上粗糙简陋,观众寥寥。以后续有3班艺人来上海,但均告失败。艺人们在学习绍兴大班和京剧的表演技巧后,艺术上有所提高,民国8年小歌班始在上海立足。
民国9年起,小歌班集中了一批较知名的演员,编演了一些引人入胜的新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孟丽君》等。这些剧目,适应了五四运动后争取女权和男女平等思潮的兴起,受到观众欢迎。之后,升平歌舞台老板周麟趾,从嵊县请来民间音乐组织“戏客班”的3位乐师组成越剧史上第一支专业伴奏乐队,演奏时以15两音定弦,沿用绍兴大班习惯,称为“正宫调”,简称“正调”,从此“丝弦正调”成了主腔;并借鉴绍兴大班的板式,初步建立起板腔体的音乐框架。民国10年9月至民国11年,男班艺人相继将剧种改称“绍兴文戏”,吸收京剧、绍剧的表演程式,向古装大戏方面发展。剧目则受海派京剧影响,主要编演连台本戏,在“大世界”、“新世界”等游乐场以及茶楼、旅社、小型剧场演出。主要演员有小生王永春、支维永,小旦卫梅朵、白玉梅、金雪芳,老生马潮水,小丑马阿顺、大面金荣水等。
民国12年7月,嵊县籍商人王金水请男班艺人金荣水回乡办起第一个女班,招收13岁以下的女孩二十余人。翌年1月14日,该女班在上海升平歌舞台演出,称“髦儿小歌班”。民国18年,嵊县办起第二个女班,之后续有举办。民国20年底开始,一些女演员如王杏花、陈苗仙、吕福珠以及“东安舞台”、“四季春班”等先后来沪,但仍为男女混合演出的形式。
民国17年1月起,女班蜂拥来沪,民国30年下半年增至36个。女子越剧的所有著名演员几乎都荟萃于上海。报纸评论称“上海的女子越剧风靡一时,到近来竟有凌驾一切之势”。而男班由于演员后继无人,最终被女班取代。
女子越剧在上海立足后,为适应环境和观众需求,以姚水娟为代表的一批越剧从业者进行了变革,当时称为“改良文戏”。各剧团、班社竞相编演新剧目。4年间,编演的新剧目超过了400个,剧目题材广泛,风格、样式多种多样,编剧多半曾从事过“文明戏”,剧目一般采用幕表制,当时主要的编剧有樊篱、闻钟、胡知非、陶贤、刘涛等。剧目内容的多样化,引起演出形式相应的变化,出现纷纷向兄弟剧种学习的趋势。当时有的学海派京剧,如商芳臣曾搬演周信芳的名剧《明末遗恨》;有的学申曲,如施银花、屠杏花移植上演西装旗袍戏《雷雨》;有的则学习电影、话剧,如姚水娟演的《蒋老五殉情记》《大家庭》,采用写实布景,人力车上台。在经营方式方面,破除了封建性陈规,实行经理制,统一掌管前后台。
这时期,最有名的演员旦角为“三花一娟一桂”,即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筱丹桂,小生为屠杏花、竺素娥、马樟花;青年演员如袁雪芬、尹桂芳[2]、范瑞娟[3]、傅全香、徐玉兰等,都已崭露头角。
民国31年10月,袁雪芬以话剧为榜样,在大来剧场开始改革。前两年陆续聘请的编导有于吟(姚鲁丁)、韩义、蓝明(流)、萧章、吕仲、南薇、徐进等,大多数是年轻的业余话剧工作者。他们把进行改革的越剧称为“新越剧”。民国33年9月,尹桂芳、竺水招也在龙门戏院进行改革。此后,上海的主要越剧团都投入“新越剧”的行列,越剧的面貌在短短几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
越剧改革,首先是编演新剧目,建立剧本制,废除幕表制。即使演出传统剧目,也经过整理改编。新剧目内容比过去有较大变化。许多编导和主要演员们,重视剧目的社会效益,主张给观众以积极有益的影响,编演了大量反封建、揭露社会黑暗和宣扬爱国思想的剧目。民国35年5月雪声剧团将鲁迅小说《祝福》改编为《祥林嫂》,这引起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对越剧和整个地方戏曲的重视。是年9月周恩来在上海,看了雪声剧团的演出,之后又对中共地下组织如何做好地方戏曲界的工作作了指示和部署。中共党员钱英郁、刘厚生等被派到越剧界担任编导。之后,上海文艺界和新闻界的进步人士对袁雪芬被流氓抛粪事件、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及为筱丹桂申冤的斗争中,也都给予了支持。
唱腔也有重大突破。40年代前期,袁雪芬演出《香妃》和范瑞娟演出《梁祝哀史》时,都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创造出柔美哀怨的“尺调腔”和“弦下腔”。后来这两种曲调发展成为越剧的主腔,并逐渐形成不同的流派。
在表演方面,越剧一方面向话剧、电影学习刻划人物性格、心理活动的表演方法,另一方面向昆曲、京剧学习优美的舞蹈身段和程式动作,逐渐形成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风格。
在舞台美术方面,采用立体布景、五彩灯光、音响和油彩化妆,改革服装式样、色彩,质料柔和谈雅,成为舞台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一系列的改革,逐步建立起正规的编、导、演、音、美综合的艺术机制,并组建剧务部负责舞台综合艺术的机构。越剧改革,促使观众的构成发生了变化,除原来的家庭妇女外,还吸引来大批工厂女工和女中学生。上海解放前夕,从事越剧的几个主要剧团如“雪声”、“东山”、“玉兰”、“云华”、“少壮”都受到中国共产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生气勃勃。
1949年5月上海解放。1950年4月12日成立了上海第一个国家剧团——华东越剧实验剧团。1955年3月24日上海越剧院正式成立。剧院荟萃了越剧界一大批有较高艺术素养的编、导、演、音、美等专门人才,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发挥了国家剧院示范作用。此外,一批集体所有制的剧团如“芳华”、“云华”、“合作”、“少壮”等也很活跃,在出人出戏方面取得不少成果。
50~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声誉,《情探》《李娃传》《追鱼》《春香传》《碧玉簪》《孔雀东南飞》《何文秀》《彩楼记》《打金枝》《血手印》《李秀英》等成为优秀保留剧目,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碧玉簪》《红楼梦》还被摄成电影,使越剧进一步风靡大江南北。
音乐方面,又创造出新的曲调,如在50年代袁雪芬与作曲家刘如曾合作,吸取男班艺人的唱法,创造了新型的“男调”。1958年、1959年傅全香、袁雪芬分别在《情探》中的“行路”、《双烈记》中的“夸夫”中,创造了崭新的“六字调”。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并传唱。
为了培养艺术接班人,1954年秋,华东戏曲研究院设演员训练班后改建为上海市戏曲学校,招收越剧男女学员60人。1959年毕业后,分配到上海越剧院组成男女合演的实验剧团,有计划地从事男女合演探索。他们运用“同调异腔”、“同腔异调”、“同调同腔”等方法,解决了男女对唱的困难。男演员史济华、张国华、刘觉等赢得广大观众的承认。为使越剧事业后继有人,上海市戏曲学校又于1956年开办了越剧音乐班。上海越剧院和虹口、静安等区也分别办了学馆或戏校,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成为业务骨干。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越剧开始从上海走向全国。至60年代初,越剧已流布到二十多个省市,影响日益扩大。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越剧受到严重的摧残。一批著名演员、创作人员和管理干部,受到迫害,越剧被迫停演。
十年动乱结束后,越剧得到复兴。1977年、1978年和1981年,上海越剧院相继创作演出了男女合演的《忠魂曲》《三月春潮》《鲁迅在广州》,塑造了现代史上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历史伟人的形象。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解体的区级越剧团,也部分得到重建,恢复了艺术活动。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上海越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艺术思想更加解放,艺术观念更加开放。在创作演出上,题材、风格更加多样化,二度创作更致力于吸收现代艺术的成果,进行大胆的探索。《汉文皇后》《魂断铜雀台》等历史剧和根据莎士比亚作品改编的《第十二夜》,在艺术上都有较大的创新。随着电视的普及,《孟丽君》《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孔雀东南飞》《红楼梦》《沙漠王子》等一批优秀剧目,都被摄制成电视片,有的还在全国评奖中获奖。
为了解决“文化大革命”造成的越剧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从70年代末开始,花大力气培养青年。钱惠丽、单仰萍、赵志刚(男)、方亚芬、萧雅、陈颖、韩婷婷、华怡青、胡敏华、章瑞虹等,已为观众所熟知。上海市青年演员会演以及各种广播、电视大赛等活动,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一些50~60年代已成名的演员如徐玉兰、王文娟、张云霞、吕瑞英、金采风、毕春芳等逐渐被观众承认已形成不同的流派。
越剧在影响遍及全国的同时,还走出国门,在国际上赢得盛誉。1955年夏,上海越剧院以中国越剧团的名义,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苏联演出;1959年、1961年上海越剧院分别赴越南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演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3年上海越剧院青年演员东渡日本演出《红楼梦》;1986年又去法国巴黎参加巴黎秋季艺术节演出;1989年5月上海越剧院一批艺术家到美国进行访问演出,都受到各国人民和华侨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从60年代初开始,上海越剧院、卢湾越剧团、静安越剧团还多次到香港、澳门演出,受到港澳同胞热情欢迎。
80年代后期始,随着文化品类的丰富和观众欣赏口味的多样化发展,上海的越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越剧界的有志之士正在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力争使上海越剧事业重新走向辉煌。
著名演员有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范瑞娟、徐玉兰、尹桂芳、王文娟、张桂凤、茅威涛等。
[编辑本段]【越剧流派】
“尹派”艺术尹派:尹派由尹桂芳创立。她的表演朴实而不呆板,聪颖但不轻佻,潇洒而不漂浮,吐字清晰而别有风味。尹派的特点深沉隽永,缠绵柔和。代表人物有:茅威涛、赵志刚、王君安、萧雅等。
徐派:徐派由徐玉兰创立。她吸收了绍剧粗犷悲壮的特点,京剧刚健、坚实的技巧,又融合了越剧早期小生唱腔中朴实、淳厚的因素,形成了自己华彩俊逸,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热,曲调大起大落,跌宕明显的特点。代表人物有:钱惠丽、郑国凤、汪秀月、邵雁。
毕派:毕派由毕春芳创立。毕春芳擅长演喜剧,她发声清脆且富有弹性,音域较宽,善于唱法的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她吸收了范派和尹派的唱腔精华,袁派的表演技巧,融会贯通自成一格。代表人物有:丁小娃。
范派:范派由范瑞娟创立。范瑞娟戏路较宽,她的嗓音实、声宏亮、中气足、音域宽、演唱追求刚劲的男性美。她是“弦下腔”的创始人之一。范派的特点是朴素大方,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带男性气质,阳刚之美。代表人物有:吴凤花、章瑞虹、方雪雯、徐铭、丁赛君。
傅派:傅派由傅全香创立。其主要特点是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傅派是越剧花旦唱腔中的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有:何英、陈飞、颜佳、裘丹莉。
金派:金派由金采凤创立。金采凤师承袁雪芬,并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各家精华,高雅得体。她擅演大家闺秀,唱腔婉转回荡,吐字清晰,运气自然、富于韵味。代表人物有:谢群英。
陆派:陆派由陆锦花创立。她擅长扮演儒生、穷生、巾生。他的演唱不尚华丽、不喜雕琢、朴实清丽、自然流畅。代表人物有:黄慧、夏赛丽。
吕派:吕派由吕瑞英创立。她的唱腔在质朴细腻、委婉深沉的袁派基础上,增加了其绚丽多彩、雍容花俏的唱腔。她的唱腔乐感强,有越剧界“抒情女高音”的美誉。代表人物有:吴素英,张咏梅。
戚派:戚派由戚雅仙创立。戚派的特点是感情真挚浓厚,曲调朴实,花腔不多,但组织严密,节奏鲜明,音型简练并经变化反复出现,形成给人印象深刻的特征。代表人物有:金静、傅幸文、周美姣。
王派:王派由王文娟创立。她以善于表演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著称。王文娟博采众长,追求创新,逐步形成了自然流畅、平易质朴、情意真切的风格。代表人物有:单仰萍,王志萍等。
张派:张派由张云霞创立。其唱腔的主要特点是:曲调细腻婉转,深情意浓;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代表人物有:何赛飞。
袁派:袁派由袁雪芬创立。在越剧唱腔艺术发展史上,袁雪芬是个重要的代表人物。1943年,她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创造了“尺调腔”,把越剧唱腔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越剧的所有流派都是在“尺调腔”基础上发展并丰富起来的。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对越剧旦角唱腔的发展、提高和里派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袁派唱腔的风格是质朴平易,委婉细腻,深沉含蓄,韵味醇厚。代表人物有:方亚芬、华怡青。
竺派:竺派由竺水招创立。其表演细腻妩媚,清新脱俗,唱腔甜润而柔糯,尤为突出的是她的戏路宽广,花旦、青衣、小旦、小生、老生乃至老旦等行当都能应付自如,加上扮相俊美,遂被观众喻为“越剧西施”。 代表剧目有:《三看御妹》、《柳毅传书》等。
张派:张派由越剧老生演员张桂凤创立。其表演真切,善于刻划人物性格见长;其唱腔刚劲挺拔,顿挫分明,声情并茂。代表剧目:《二堂放子》、《九斤姑娘》。代表人物有:董柯娣、章海灵

求越剧 陆锦华 王文娟 傅全香 范瑞娟·越剧十姐妹()0选段))。之类谢谢·邮箱·384780864@ qq.com


请查收,油箱,戏曲mp3全剧在你油箱里,希望选为满意回答。
我网盘戏曲(mp3格式)全剧:京剧、吕剧(茂腔柳腔),越剧(滑稽越剧)黄梅戏、河南豫剧(河南坠子曲剧越调大鼓书)评剧、河北梆子(老调,丝弦)、绍剧(绍兴莲花落。绍兴鹦哥戏)、淮剧、扬剧、沪剧、楚剧、锡剧、昆曲,琴书、扬琴戏、秦腔、南昌采茶戏,刘兰芳评书,单田芳评书,袁阔成评书等全国各地的戏曲800部。
你不需要注册网盘,点击链接直接免费下载到你的硬盘。只要把你油箱写在求助戏曲的页面,我就能发你网盘免费下载链接,直接下载。记住是《全剧》,不是选段,放心下载
戏曲是mp3《全剧》直接下载到内存卡,放到手机,插卡收音机播放
满意请选为【满意答案】
┅┅┅┅┅┅┅┅┅┅┅┅┅┅┅┅┅┅┅┅┅┅┅┅┅┅┅┅┅┅┅┅┅┅┅┅┅┅
其他求助戏曲的朋友你也要《戏曲链接》的话,可在我头像下点击【求助知友】,留戏曲名字+油箱+【沧海知音】,

越剧梁山伯与英台纯音乐二胡乐谱

以下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胡协奏曲谱第一页预览,如需要全谱,请留邮箱,后即发。

求越剧《梁祝》范瑞娟傅全香视版的视频

直接传到百度上传附件,绝对没有密码、完全免费
如觉得好,请及时下载,及时为满意答案,进你的知道,进你的提问,一步一步做就行了,一分钟搞定。谢谢
你要的版本不可能有了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讯

推荐专题

儿童歌曲大全 儿童故事大全 卡农钢琴曲谱 天空之城钢琴曲谱 梦中的婚礼钢琴曲谱 梁祝》钢琴曲谱 童年的回忆钢琴曲谱 彩云追月钢琴曲谱 康定情歌钢琴曲谱 水边的阿狄丽娜钢琴曲谱 渔舟唱晚古筝曲谱 云水禅心古筝曲谱 高山流水古筝曲谱 浏阳河古筝曲谱 南泥湾古筝曲谱 梅花三弄古筝曲谱 笑傲江湖古筝曲谱 青花瓷古筝曲谱 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曲谱 婚誓葫芦丝曲谱 荷塘月色葫芦丝曲谱 映山红葫芦丝简谱 军港之夜葫芦丝简谱 青花瓷葫芦丝简谱 蝴蝶泉边葫芦丝曲谱 美丽的神话葫芦丝曲谱 致爱丽丝电子琴谱 小苹果 电子琴谱 天空之城 电子琴谱 婚礼进行曲 电子琴谱 茉莉花 电子琴谱 红河谷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