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谱网 > 曲谱大全 >

导航导航

俞逊发鹧鸪飞曲谱_鹧鸪飞的改编历史

发布日期:2020-10-14 00:48:00编辑:音乐人

鹧鸪飞的创作背景

词曲的原曲有原版和花版,陆春龄将花版谱作“放慢加花”为第一段,后接快速的花版,这样,同一支曲牌作不同板式处理,前后连接,形成变奏关系,是一首典型的板式变奏体结构。 经过陆春龄改编之后的《鹧鸪飞》成为南方曲笛的代表曲目之一。改编后的笛曲充分发挥了南方曲笛音色圆润悠扬的特点,通过打音、颤音等多种技巧润饰,以及力度强弱的细致对此,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鹧鸪展翅飞翔的种种姿态,乐曲最后用虚指颤音演奏的长音,给人一种鹧鸪鸟向茫茫无际的天边飞去的意境。音乐形象生动鲜明,给人一种健康悠远的暇思,具有浓具的江南风格。 曲子的引子部分是由四个极其简单的长音音符组成。陆春龄在演奏这四个音符时,着重抓住了音乐的形象性。夸奖地运用了打音、气颤音、半音孔、虚指等技巧,再结合气息的强弱变化,通过音符的八度特殊处理,向人们勾勒了一幅淡雅的鹧鸪飞翔图。随着那轻盈、飘忽的音符的起落,听众仿佛看到了一只只鹧鸪在眼前时远时近,时高时低地翱翔。使乐曲在简单中蕴含着神奇,一开始便抓住了听众。乐曲接下来的慢板,似乎和其它江南丝竹的曲目大同小异,实则中间包含了很多韵味。在几个看似平淡的音符组合下,充分表现了经过压抑之后人民的心情,对于幸福生活的即将到来充满了向往与激动。乐曲以4/4拍记谱,但如果象吹其他江南丝竹那样,一拍一拍地将音符规矩地完成,那就大煞风景了。它在拍子上追求一定的自由度。在音符越少的地方,它的速度越慢,时值越长。在音符越密集的地方,它的速度越快,时值越短,有时甚至是一带而过。陆春龄在吹奏的时候,音头音尾的起落变化多端。他用民间的手法夸张地强调了江南丝竹中的颤、赠、叠、打技巧,并且都是抢在强拍前换气,使听众感觉这个曲子吹得比较“冲”,而没有一般江南丝竹曲目的那样平稳。其实,这正是陆春龄的独到之处。平淡的音符,不平淡的处理,“文曲武吹”,使人感觉如同一座待喷发的火山,表面上是平静的,实则内部岩浆涌动,好似饱含沧桑的人民的激动情绪——对幸福生活的那种浓烈的渴望与向往,随时都会一喷。原曲到慢板处结束,但作者在改编时根据慢板的主题,变奏加花后成为一段快板紧结在慢板之后。快板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慢板、快板之间用一段渐快衔接,进入快板之后,中间出现了连续十六分音符的长句。整个快板为平稳进行,没有音符之间的大跳。快板部分强调手指的灵活运用,在气息与手指的配合下,乐曲一泻千里,使压抑后得到解脱的情绪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快板段的增加,使乐曲更完整,克服了传统曲目的一段拖下来的弊病。乐曲有一个短小的尾声。快板渐慢后全曲落在“角”音的长音上,并且运用了和引子相同的处理技法,与引子首尾呼应,仿佛那鹧鸪扶摇而去,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全曲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旋律舒展流畅而具有诗意和神韵,充分地发挥了曲笛醇厚圆润,悠扬委婉的特点。它虚实结合,以情写景,很容易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赵松庭(1924~2001),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浙江东阳人,曾任浙江艺术学校(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名誉校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南派笛艺的代表人物,浙派笛艺创始人,被誉为“江南笛王”。九岁学吹竹笛,上海法学院肄业,曾任东阳中学、缙云师范学校音乐教师。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文工团团员,浙江省歌舞团演奏员,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员、艺术指导。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创吹笛循环换气法。创作笛子独奏曲《早晨》、《三五七》、《婺江风光》等。著有《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温度与乐器间准问题》等。

笛子十大名曲的鹧鸪飞

这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也用于箫独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注入了江南丝竹的风格,使乐曲更加清丽动人。乐曲通过对鹧鸪飞翔的形象描绘,表现了人们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愿望。乐曲分慢板、中板两个部分。慢板部分是原民间乐曲的放慢加花,演奏家充分发挥曲笛浑厚抒情的特长,通过气息的控制、变化,运用音色、音量得收放变化以及滑音。轻音、打音、叠音等手法,使音乐悠扬委婉、明澈、圆润。中板部分是前奏的变奏,音乐活拨流丽,表现鹧鸪展翅高飞的情景

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释
  【注释】:
  义士还乡尽锦衣。 ( 乡一作家 )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李白另有一首怀古诗《苏台览古》可资比较:“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次句接写当前景色。青青新柳之外,还有一些女子在唱着菱歌,无限的春光之中,回荡着歌声的旋律。杨柳又换新叶,船娘闲唱菱歌,旧苑荒台,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象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作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鹧鸪飞》是下面哪一地方的民间笛曲

这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也用于箫独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注入了江南丝竹的风格,使乐曲更加清丽动人。乐曲通过对鹧鸪飞翔的形象描绘,表现了人们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愿望。乐曲分慢板、中板两个部分。慢板部分是原民间乐曲的放慢加花,演奏家充分发挥曲笛浑厚抒情的特长,通过气息的控制、变化,运用音色、音量得收放变化以及滑音。轻音、打音、叠音等手法,使音乐悠扬委婉、明澈、圆润。中板部分是前奏的变奏,音乐活拨流丽,表现鹧鸪展翅高飞的情景。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讯

推荐专题

儿童歌曲大全 儿童故事大全 卡农钢琴曲谱 天空之城钢琴曲谱 梦中的婚礼钢琴曲谱 梁祝》钢琴曲谱 童年的回忆钢琴曲谱 彩云追月钢琴曲谱 康定情歌钢琴曲谱 水边的阿狄丽娜钢琴曲谱 渔舟唱晚古筝曲谱 云水禅心古筝曲谱 高山流水古筝曲谱 浏阳河古筝曲谱 南泥湾古筝曲谱 梅花三弄古筝曲谱 笑傲江湖古筝曲谱 青花瓷古筝曲谱 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曲谱 婚誓葫芦丝曲谱 荷塘月色葫芦丝曲谱 映山红葫芦丝简谱 军港之夜葫芦丝简谱 青花瓷葫芦丝简谱 蝴蝶泉边葫芦丝曲谱 美丽的神话葫芦丝曲谱 致爱丽丝电子琴谱 小苹果 电子琴谱 天空之城 电子琴谱 婚礼进行曲 电子琴谱 茉莉花 电子琴谱 红河谷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