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调小提琴曲谱_海顿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乐谱
发布日期:2020-08-28 00:47:00编辑:音乐人
海顿C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作品号是多少
1、主要作品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惊愕交响曲》、《告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伦敦交响曲》等。
2、人物简介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韩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3、主要贡献
海顿对古典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交响曲和四重奏,由于他对于交响曲体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海顿的性格善良,诚恳而质朴,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的这些性格在音乐中得到了十分明显的体现。他还热心关怀青年音乐家,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都曾向海顿求教,并且尊称他为“我们的父亲”。
求几首优雅高贵的小提琴独奏曲
盛中国的梁祝小提琴曲
圣桑的天鹅之死小提琴曲
马斯奈的泰国冥想曲
安托宁·德沃夏克 小夜曲
约翰尼·斯文德森 浪漫小提琴曲(G大调)
巴赫 小提琴协奏曲之二BWV
马克斯·布鲁赫 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作品
约瑟夫·海顿 小提琴协奏曲(C大调)
巴赫 长笛协奏曲(D小调)
弗朗兹·舒伯特 圣母颂
克罗德·德彪西 月光曲
亚历山大·鲍罗丁 夜心曲
F大调浪漫曲(贝多芬)
G大调浪漫曲(贝多芬)
G弦上的咏叹调(巴哈)
阿莱城的姑娘(比才)
埃斯特莱里塔(庞塞)
爱的礼赞(古诺)
爱的喜悦(克莱斯勒)
爱的忧伤(克莱斯勒)
安达露西亚浪漫曲(萨拉萨蒂)
沉思曲(马斯奈)
春之歌(门德尔松)
金婚式(马瑞)
卡农(巴赫布尔)
浪漫曲(鲁宾斯坦)
浪漫曲(舒曼)
熊蜂疾飞(沙可夫)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
求好听的小提琴曲
流浪者之歌
吉普赛之歌
G弦上的咏叹调
恰空舞曲
维瓦尔第 四季
爱的礼赞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协奏曲
鲍凯利亚:小步舞曲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新小提琴 第40号交响曲 莫扎特
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快板海顿
缠绵 小提琴曲
亨德尔:水上音乐
圣桑《骷髅之舞》(死之舞)
舒曼-梦幻曲
辛德勒名单
帕格尼尼13号奇想曲寂寞的心
肖邦幻想曲
小夜曲525莫扎特
小步舞曲 莫扎特
梁山伯与祝英台协奏曲
新疆之春
送我一枝玫瑰花
马思聪作曲的《思乡曲》和《第一回旋曲》
峨眉山月歌
中国十八把小提琴曲翻奏的歌曲也不错,很多。
适合当手机铃声的小提琴曲,开头明亮的!
您好,以下几首是比较平易近人也符合明亮特质的曲子供参考
巴洛克时期:1.韦瓦第的四季《春》2.巴哈小提琴无伴奏第六首E大调前奏曲开头
3.韩德尔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二乐章
古典时期
1. 莫扎特第四号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独奏主旋律
2. 莫扎特弦乐小夜曲G大调(一或三乐章都行)
3. 海顿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主旋律
4. 贝多芬《春》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5. 贝多芬第八号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6.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浪漫时期
1. 门德尔颂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快板开始
2. 柴可夫斯基小提协奏曲第三乐章
3. 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4. 普罗高菲夫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最後一个乐章
5. 帕格尼尼24首无伴奏绮想曲编号1.9.14.20.等
6. 克赖斯勒爱之喜
克赖斯勒或是萨拉沙特有蛮多小品适合当手机铃声的
海顿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的资料?
海顿在1765年写了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1783年创作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两者相隔将近二十年,所以第二首要比第一首完美、成熟许多。
在1954年之前,这首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一直被误认为是大提琴家Anton Kraft(1752-1820)的作品,直到海顿的手稿出现才得以澄清。(海顿曾向Anton Kraft请教大提琴的技巧,因此产生此一误会。)
海顿的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有三个乐章,三个乐章写得都好,这是少有的现象,也是这个曲子的特色之一;海顿以一个相同的动机,统一了整个曲子,三个乐章是一体的,这是第二个特色。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呈示部Tutti第一主题群的核心主题用的是短句,表现得彬彬有礼;至於阴性终止(指收在弱拍上)则显现出了谦卑而服帖;接下来是暗示性反覆和过渡;然后是第二主题群、结束句。Solo的音乐就丰富多了,多了许多装饰音,而且还有炫技(Virtuoso),非常动人。
发展部开始的时候是Tutti,Tutti最后几句的音乐非常抒情;Solo进来以后第二句绵软而华丽,简直是很谄媚的;再后面的音乐便不一样了,有3小节是跳动的,音乐热烈,这来自高音域和突兀的节奏,节拍的不稳定,有叛逆性,与前面的循规蹈矩形成对比。老师说:如果没有这段音乐,整首曲子就少了它的特别之处。
再现部是第一主题群→第二主题群→Cadenza→Coda。Cadenza中把主题以双弦拉出,很特别,同时也是高难度;Cadenza最后的颤音很夸大,这是为了提醒指挥者Cadenza即将结束,Coda就要开始(这是古典音乐的惯例)。
第二乐章A→B→A三段体。A再分为a→b→a,a段先是Solo,然后Tutti;两者各自都是一前句、一后句的领唱与和唱。b段是第二乐章裏最美的部分,它是浪漫的,高把位,表情动人;a则是古典的、端庄的。后a比前a高8度,同时后a的大提琴非常夸张的在作著装饰(可以用「细针密缕」来形容);后a的最后3句转为小调,显得阴暗,这也正突显出了B再转回大调的明亮。A→B→A之后接Cadenza和Coda。
第三乐章A→B→A→C→A回旋曲。A的结构是a→b→a,a也是Solo领唱和Tutti和唱的呼、应。规律的a对应不规律的b,b是炫技的,同时它也是B的预示。B段中间有两小节的大跳,亦为其特色之一;最后三句徘徊流连,令人不忍离去。第二个A先是大调,转至小调,直到最后一句的5、6小节才回复大调。C段则是大调→小调→大调→小调,因而产生了亮→暗→亮→暗的变化。从这些大、小调的转换,可以看出海顿音乐的简洁有力,彼此的衔接一点阻碍都没有。
聆听了海顿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再去听听贝多芬的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莫札特的第三号法国号协奏曲,会发现这三者同样都有著猎歌的风格。
海顿在1765年写了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1783年创作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两者相隔将近二十年,所以第二首要比第一首完美、成熟许多。
在1954年之前,这首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一直被误认为是大提琴家Anton Kraft(1752-1820)的作品,直到海顿的手稿出现才得以澄清。(海顿曾向Anton Kraft请教大提琴的技巧,因此产生此一误会。)
海顿的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有三个乐章,三个乐章写得都好,这是少有的现象,也是这个曲子的特色之一;海顿以一个相同的动机,统一了整个曲子,三个乐章是一体的,这是第二个特色。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呈示部Tutti第一主题群的核心主题用的是短句,表现得彬彬有礼;至於阴性终止(指收在弱拍上)则显现出了谦卑而服帖;接下来是暗示性反覆和过渡;然后是第二主题群、结束句。Solo的音乐就丰富多了,多了许多装饰音,而且还有炫技(Virtuoso),非常动人。
发展部开始的时候是Tutti,Tutti最后几句的音乐非常抒情;Solo进来以后第二句绵软而华丽,简直是很谄媚的;再后面的音乐便不一样了,有3小节是跳动的,音乐热烈,这来自高音域和突兀的节奏,节拍的不稳定,有叛逆性,与前面的循规蹈矩形成对比。老师说:如果没有这段音乐,整首曲子就少了它的特别之处。
再现部是第一主题群→第二主题群→Cadenza→Coda。Cadenza中把主题以双弦拉出,很特别,同时也是高难度;Cadenza最后的颤音很夸大,这是为了提醒指挥者Cadenza即将结束,Coda就要开始(这是古典音乐的惯例)。
第二乐章A→B→A三段体。A再分为a→b→a,a段先是Solo,然后Tutti;两者各自都是一前句、一后句的领唱与和唱。b段是第二乐章裏最美的部分,它是浪漫的,高把位,表情动人;a则是古典的、端庄的。后a比前a高8度,同时后a的大提琴非常夸张的在作著装饰(可以用「细针密缕」来形容);后a的最后3句转为小调,显得阴暗,这也正突显出了B再转回大调的明亮。A→B→A之后接Cadenza和Coda。
第三乐章A→B→A→C→A回旋曲。A的结构是a→b→a,a也是Solo领唱和Tutti和唱的呼、应。规律的a对应不规律的b,b是炫技的,同时它也是B的预示。B段中间有两小节的大跳,亦为其特色之一;最后三句徘徊流连,令人不忍离去。第二个A先是大调,转至小调,直到最后一句的5、6小节才回复大调。C段则是大调→小调→大调→小调,因而产生了亮→暗→亮→暗的变化。从这些大、小调的转换,可以看出海顿音乐的简洁有力,彼此的衔接一点阻碍都没有。
聆听了海顿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再去听听贝多芬的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莫札特的第三号法国号协奏曲,会发现这三者同样都有著猎歌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