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调 k331 曲谱_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 作品号 K331
发布日期:2020-08-27 00:27:00编辑:音乐人
关于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的一些问题
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是一首精彩的变奏曲,由主题和六个变奏组成。主题本身是二部曲式,两个部分各自有重复。它的旋律宁静优美,虽然很朴素,但极有韵味。
第一变奏:由于在旋律中添加了休止符,跳跃的感觉使主题变得活泼轻快了,同时左手的伴奏也变得节奏鲜明和富有活力。仔细听,可以发现旋律的骨干音还都在其中:
第二变奏:由于加上了一些装饰音,旋律变得华丽了,伴奏音型采用连续的三连音,显得更加流畅。
第三变奏:主题和第一、第二变奏一直是在A大调上,这里转到了a小调,色彩发生了变化,同时节奏律动不再那样鲜明有力,而是变得流畅平稳:
第四变奏在音响层次上丰富了,并增加了亮度。这里有三个声部:左手的低音声部,右手的中间声部,以及左手越过右手在高音区对中间声部的重叠。
第五变奏速度较慢,旋律带有抒情咏叹调的味道,加有一些华丽的装饰,而伴奏部分则有些变化,略有点戏剧性:
第六变奏:为了使结尾显得更加肯定,这里变成了4/4拍,而不再是舞蹈性的三拍子。这个段落活泼明快,力度上明显的强弱对比使音乐富于激情,并达到了全曲的高潮:
这首作品属于"严格变奏",即每段变奏基本上没改变原来主题的乐句结构,它们只是在原有的框架上进行装饰而已。另有一种"自由变奏",它对主题的改变幅度相当大,每一个变奏只是从主题中选取很少的因素进行自由的、大幅度的扩展,如果不作仔细分析,几乎听不出来各个变奏和主题的关系。
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
原文地址:http://www.emus.cn/bbs/viewthread.php?tid=3399
另类的演绎:听格伦•古尔德演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1
1777年,莫扎特进行第二次旅行演出时,与音乐家韦伯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使他的创作思想更加成熟,并在器乐创作中显露出成熟的创作风格,这点特点表现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中。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就是这个时期(1778年)写于巴黎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所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的第十一首,他共写了十七首奏鸣曲(另说十九首),作为莫扎特的中期作品,这首奏鸣曲显示出莫扎特成熟的写作技巧,拥有完美匀称的结构和严谨如歌的旋律。这首乐曲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文雅的行板”,第二乐章是“小步舞曲”,第三乐章就是著名的“土耳其进行曲”。这首乐曲之所以成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代表作,是由于其三个乐章都很成功。它集中了莫扎特作品中的曲型特征:轻盈,秀丽,美妙,清新,每每听到这首奏鸣曲都给人带来如入仙境的感觉,但古尔德的演奏是个例外。
古尔德曾令人匪夷所思地录制莫扎特的全部钢琴奏鸣曲,谁都知道他不喜欢这位作曲家,他嘲讽莫扎特是“一个写作快手,能够像会计一样写一张账单那样轻松涂写出一部嬉游曲,然而,问题就在这儿,他的作品种像流水帐的太多太多……”然而对于莫扎特的早期作品是持有一定肯定观点的。他在自己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的封套上写道:“这些早期作品(指莫扎特的早期钢琴奏鸣曲)值得推崇,纤细,敏感,体现了年轻时候的莫扎特天赋的音乐本能。”的确,他演奏的莫扎特早期作品给人生机勃勃,耳目一新的感觉。但随着莫扎特风格越来越沉熟和复杂,古尔德似乎也越来越一意孤行,决意对莫扎特进行解构。
这首奏鸣曲的结构非常有特色,莫扎特的第一乐章往往是快板乐章,而这部作品却是变奏曲,并且以行板出现。与以往的奏鸣曲快板乐章不同的是,变奏曲不是两个旋律,而是一个旋律,所以也可以说是主题变奏曲。因此乐曲的发展不再是旋律与旋律之间的反衬和对比,而是在极有表现力的变奏与变奏的描述之中进行的。所以整个作品更富于戏剧性与多变性。古尔德在这一乐章中的表现让人觉得这一乐章已经不再是行板,而是生硬冷漠的慢板,其中对主题的断奏也让人匪夷所思。原本带有戏剧性和多变性的乐章被他处理得冷冰冰,带有不近人情的感觉。这一乐章中,古尔德的处理完全洗刷了莫扎特清新自然的感觉,而是森严冷峻的,古尔德式的莫扎特。
A大调奏鸣曲的第二乐章以法国舞曲作为素材创作,莫扎特赋予第二乐章以优雅的舞蹈性旋律,带着乐观,轻松的民间舞蹈特性。古尔德在这里持续了第一乐章慢速,但在音乐表现上,则略微显示出旋律的抑扬起伏,在中段的展开部由D大调转入E大调,古尔德在此时充分展示了自己在内声部结构处理方面的特长,使得和声效果变得异常丰满。但是从整个乐章来看,他的演奏还是脱离了莫扎特的轻松乐观,而是带有巴罗克时期音乐丰富和声效果,简约的音乐风格,不加踏板,音色干硬,还带有一种略带“无所谓”似的随意。
据说在二百多年前土耳其国王访问欧洲时,总要带上一个乐队,使别具一格的土耳其音乐传入欧洲。当时欧洲的一些作曲家对写异国风情的音乐发生兴趣,喜欢将异国风情的音乐吸收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于是出现了“土耳其热”。其实,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并没有很明显的土耳其音乐特点,真正的土耳其风格并不浓,由于莫扎特在这一乐章的开头注明为“Rondo alla turca”(意思是土耳其风格),因而被后人称为“土耳其进行曲”。它采用了回旋曲式。第三乐章欢快的舞蹈性使得它与前两个乐章保持了风格上的统一和协调。古尔德对这一乐章的处理是最受争议的,大部分人无法接受他如此缓慢的处理,有评论家议论他的处理让人“汗毛直立”。神经质的跳音和断奏,使得这个乐章显得缺乏原有的鲜活的动力,就好像在用蜗牛拉动马车。然而主题后的变奏部分,古尔德的演奏越来越快,在八度的华彩乐段,他的处理辉煌而富有交响性,使得整个奏鸣曲在富丽堂皇中结束。古尔德对于这一乐章有这样的解释:“也许部分的原因是(只他的慢速处理),就我所知,似乎还没有任何人以这种方式演奏过……”
蔑视权威,愤世嫉俗是古尔德天性中的一部分,在对于这首莫扎特奏鸣曲的处理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天性。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古尔德彻底瓦解了莫扎特特有的柔美,加强了原本被众多演奏家忽略的内声部和低声部,彻底改变了大家公认的,属于莫扎特奏鸣曲的“轻柔、敏感、带有颗粒性”的触键,使得这部作品带有一些怪诞、思辨性和创新意义。在缓慢的处理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古尔德的宣言:“这不是莫扎特,而是古尔德。”我们似乎不可以完全地把他的处理看作没有意义的胡闹,因为似乎它更接近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响应;或许这也是一种对于“自我”意识的充分肯定,同时对于音乐本体的淡化。如果我们将这部作品脱离“莫扎特”这一作者的署名,而将它改成“古尔德”,似乎这样就应该没有人对他的处理提出任何异议了吧?
笔者认为我们在批判古尔德对学院派学生的“坏榜样”的时候,更应该注重古尔德对演奏本身的思考:在古尔德的演奏中,音乐原有的特征是被认为不存在的。古尔德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决心成为一名作曲家,并且具有非凡的作曲才能,而日后他对某部作品的诠释,则是攫取别人的音乐进行改造,使之变形,使之改观的过程。乐谱被他当作巧妙的声音编排的前提基础来处理,在编排中,他本人的音乐世界在作曲家作品的基础上自由伸展,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性。从这个角度看古尔德,似乎是更为公道的。而对于莫扎特而言,多一种演绎的可能性,又何尝不是件好事呢?
Lily Kraus在演奏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K331》时再B段做了下列哪一项处理()
正确答案:A
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写作背景
本作品的写作时间、地点没有准确的记载,根据考证,很有可能是1783左右写于维也纳或萨尔斯堡。第一乐章:优雅的行板,由一个主题和六个变奏组成。这首作品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种简单的美,它的架构无法同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相提并论,也不像贝多芬的Op109第二乐章那么深邃,但对于钢琴家来说这恰恰是很大的考验:如何在不炫技的作品中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本作品最为出名的是第三乐章,它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土耳其进行曲。
莫扎特A大调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是收录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1 还是2
莫扎特A大调第11号钢琴奏鸣曲K.331 收录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二)